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工程建筑>

关于建筑产业的论文(2)

秋梅分享

  关于建筑产业的论文篇2

  浅谈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

  [摘 要] 本文基于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的内外压力,对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阐明其存在的问题和亟需改进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 建筑产业 竞争力 竞争力提升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逐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国建筑业将面临国外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的竞争,这对中国的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更为剧烈的冲击。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切实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紧迫性

  我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亟需提升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两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占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建筑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2007年3月,建设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外商可在建设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代理和工程造价咨询等三领域,设立中外合资经营建设工程服务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建设工程服务企业和外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因此,根据入世协定进入我国建筑市场的外资承包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工艺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势必会对我国本土建筑企业形成竞争压力。

  其次是如何扩大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压力。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推动了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2000年~2005年国际建筑市场平均盈利率为7.3%,较国内市场高出约0.6%。因此,在国际建筑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的环境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势必会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然而,我国建筑企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因此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生产效率不高

  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和的1.85倍,是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然而,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20%,其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上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在国内,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不及工业的三分之一。2003中国建筑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仅为11892元/人,中建总公司作为中国建筑业的排头兵也只有近30万元/人的水平。而日本Shimizu公司(清水建设)为109万美元/人,美国Halliburton KBR公司为33万美元/人,瑞典SKANSKA公司为24万美元/人。

  2.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力不强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的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入榜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一方面,就整体产业的发展速度而言,中国承包商没有完全胜出,2007年我国承包商总营业额占225家公司营业额的比例仅为5%左右;另一方面,就单个承包公司的竞争力而言,虽然我国上榜企业数目有数十家,仅次于美国公司的数量,但是我国上榜企业营业额的总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很低。此外,从2007年上榜企业的排名情况来看,除了少数以交通、水利水电主营业务的公司如中交集团、中建总公司、中水电等少数几家企业的排名有较大幅度提升之外,其他的大部分企业的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还任重而道远。

  资料来源: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006

  从表可以看出,就国际工程的承揽情况和各国承包商划分国际市场状况而言,我国承包商占据较大份额的市场为非洲和亚洲市场,由于上述市场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市场特性为基础设施份额较大,高技术含量工程较少,可见,我国建筑产业国际化过程属于基本“输出型”,即从输出劳务开始一直到输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人员和一般资金资本,因此,从本质上还未达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型”。而要实现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化跨越发展,必须要从“输出型”向“市场型”转变发展。

  四、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途径

  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整体产业的宏观调整与微观建筑企业自身实力的加强。

  1.优化产业机构,提高市场准入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培育出一批具有科研、设计、施工、咨询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利用规模优势集约资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承包能力,促使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使其做精做专做强。努力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施工企业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的良性产业结构链。

  2.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先进技术的扩散

  对于占从业人数主体的农民工人员,应努力对其进行建筑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对于高学历从业人员,应实施人才战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与研究,科研机构与高校应积极参与,建设主管部门和各企业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对于已经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积极的加以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发布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推广目录,为施工企业选取与采用新技术工艺指引好方向,从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用技术保持我国在成本上的优势。

  3.积极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

  首先,建立国内市场专业化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建筑企业应该“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对于国际市场,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应实施服务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承包工程,其经营业务的范围扩展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由目前的单一服务功能,发展为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服务的、有相当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

  其次,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二是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三是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投标、采购等一系列活动。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层逐步的开展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近期目标,并为企业在未来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远程化管理奠定基础。

  最后,导入CIS(Company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现代设计理论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理论的整体运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全新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传达给社会和公众,从而达到塑造企业的个性,显示企业的精神,使社会及公众产生认同感,在市场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和有效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Tianji Xu, Robert L. K. Tiong, Development Model for Competiti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Constr. Eng. Manage.July, 2005

  [2]李立新: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

  [3]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332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