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建设途径论文(2)
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建设途径论文篇2
论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摘要] 据调查,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思想道德的混乱性和行为不端性,因此目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助于改变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大学生中得到贯彻落实;有助于改变社会风气,形成风清气正的文明道德风尚,因此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社会风气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道德滑坡非常严重。正因如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党的“”更进一步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其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为了使大学生避免不良思想道德的影响,能担当起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
一、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社会转型时期,个人主义、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等思想盛行,人们的思想道德滑坡,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不仅对大学生本人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有作用而且对改变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助于改变当今大学生道德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
据调查,当今大学生道德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学生对是非判断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对善、恶有正确的衡量标准,认为: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是耻辱,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是恶,不以爱情缔结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不讲诚信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当今大学生道德也存在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有:
① 缺乏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追求。因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一些大学生忽视精神追求、忽视道德理想,对精神追求缺乏信心和决心,看重物质利益,以获得金钱多少或以利益多少作为衡量人与人亲疏关系的标准。认为只要能捞到钱就是有本事和有能力,就是所谓的“人才”,在婚姻上把感情和责任置于脑后;
② 在道德实践上存在“两面派”作风即“说的是一套,而做的又是另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据调查,少数大学生为了评上“三好学生”,或为了当上学生干部,或为了拿到国家和省奖学金助学金,或为了入党等等贿赂教师和同学,在选举时拉选票,有一些同学故意捏造事实攻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程考试,个别大学生请人代听课、完成作业、代考,更有甚者个别大学生参与赌博和卖淫嫖娼;在男女同学交往上,个别大学生随意在校园或寝室里做出有伤风化的事情;
在助人为乐上,个别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袖手旁观的态度;一些大学生明知是错误现象必须抵制却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对此隐瞒和包庇;在对待长辈上,往往表现出傲慢的行为,缺乏谦恭礼让的态度;在个人生活上,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为人处世上,玩弄欺骗、逢场作戏,结交酒肉朋友;在就业上,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好的工作”在个人简历中掺杂使假、捏造事实,夸大个人业绩,甚至编造个人历史。
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工资福利多少作为选择工作单位的标准,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当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即对大学生进行“人民至上”“爱民”和“亲民”思想教育,让大学生从心里贴近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厚感情;其次,应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关增强责任感的案例;二是让大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素质;三是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挑起一定的担子,锻炼其担当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再次,应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甚少,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冲击,西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谦虚、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就是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年大学生中影响又较少,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显得重要。
2. 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大学生中得到贯彻落实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了极大的混乱,特别是网络游戏、网络电影宣传的好逸恶劳、不守规矩的思想等等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在少数大学生思想中出现是非不分现象,对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崇高的和什么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分不清楚,甚至把低贱卑微或不道德的行为当成崇高伟大并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加强对当今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非常迫切和必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孙中山曾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接班人一定要具有民族和国家意识。但是当今在个别大学生中出现只关心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对民族和国家利益不重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必须经常组织大学生学习讨论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同时组织大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培养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其次,应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些大学生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缺乏理想信念,忽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追求,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就业首先以钱多少作为选择的条件,在工作中坚持“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的理念,找对象不以感情为重而是以钱多少作为标准,在学习上不愿意刻苦努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再次,应对大学生加强创新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的拥有者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做改革创新的先锋和闯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既要有理念创新又要有实践创新,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应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近年来少数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把光荣当耻辱和把耻辱当光荣,不愿意做好人好事,甚至在行为上违反道德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什么事情是光荣的,做什么事情是可耻的。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正气,抑制邪恶,让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3. 有助于改变社会风气,形成风清气正的文明道德风尚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出现道德滑坡。比如在一些地方出现“给多少钱就去抢救落水小孩”的事情,一些医院出现见死不救的现象,少数大学生“请客送礼”“拉关系”,对评“三好学生”“入党”或当学生干部能得到好处就争着去做,等等。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影响大,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影响社会道德发展水平和状况,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做人”教育。使大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其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全局观念教育。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每一个人奉献和付出,“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大学生懂得具有全局观念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近年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充分说明人类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界的关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这一教训非常深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学习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知识,养成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爱护资源的良好品德。大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德对带动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形成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思想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使大学生能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同时能带动社会风气发生好转,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加强道德教育的途径上说,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
1. 在理论上,应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完善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马克思认为人类就是在遵守道德规范下繁衍发展的,离开了道德规范人类无法存在和发展[1]。人类在实践中逐渐总结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情况,根据现实对过去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予以继承和批判。在实践中新创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人处世的教育,而现时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更广泛更丰富,更带有时代要求,如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同样,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有新的方法如说理法、参观考察法、看视频展览法、讨论交流法、写感想体会法,等等[2]。
2. 在实践上,应弥补大学生道德教育上的不足,克服大学生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道德教育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受传统影响较少,受多种思想观念影响较大,思想自由、开放、平等。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采用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改变过去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不足,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① 改变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过去由于社会的单纯性,道德是通过强制影响实现的。现在受多种文化、多种思想观念的影响,道德教育内容必须随着时代发展具有新的内容,必须改变过去的强制影响的道德教育方式。必须通过喜闻乐见多种教育形式,经过人们的自觉选择才能实现,在道德教育的成效上更不能是急于求成的思想。
② 更新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过去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教育;而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关系变化,过去人与人的关系更直接而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更间接、依赖程度更松散。过去人与社会关系更松散,而现在人与社会关系更密切、依赖程度更直接,同时,强调人与自然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重要的新的道德教育内容。
③ 改变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教育方式,不仅通过课堂途径,更多采用大学生常接触的信息方式诸如电视、网络或各种“活动”形式来实现[3]。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49.
[2] 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探究[J].贵州教育,200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