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参考论文(2)

秋梅分享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参考论文篇3

  浅谈构建诚信社会

  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它既是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又是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如果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缺乏基本的信任,维系社会公正与和谐的价值准则也会动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当前,我国正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四个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构建诚信社会。

  一、我国社会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从假烟、假酒到假冒劣质产品、药品,从无照经营商标侵权到做假账骗税逃税,从上市企业年报造假到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从普通人恶意消费头知道一些官员言行相悖、道德败坏,这些现象都令社会陷入诚信危机,严重动摇了社会和谐的伦理道德根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突出瓶颈。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不可回避、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企业信用缺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狭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和意愿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但在广义上,企业信用还包括企业是否遵守工商、税务、海关、劳动、环保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履行商业合同和质量承诺,安全生产等。近年来,商业领域的信用缺失问题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失信惩戒机制弱化等原因,企业失信现象较为严重,其中主要包括企业对消费者失信、企业之间失信、企业内部失信和企业对社会失信。企业失信,轻则危及企业自身,重则影响整个行业,比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事件,波及整个国产乳制品行业。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因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投放贷款时,不得不花费额外的人力物力,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还贷能力。有专家估计,我国市场交易由于缺乏完备的信用体系,导致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2.个人信用缺失加剧社会不信任

  狭义上的个人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指产品厂商、零售商、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比如消费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汽车、住房、大件耐用消费品时,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再如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狭义上的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上的个人信用则有着更多道德上的含义,比如为人处事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等。个人信用缺失,让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相互信任,“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现象,正是社会缺乏信任感的恶果。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尚未形成“一旦失信、处处碰壁、影响终身”的严密体系。比如有人办假文凭、做假证件、开假发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但这些行为却没有被记录在信用档案中,而诚实守信的人也没有获得应有的信贷便利。

  3.政府信用缺失影响政府公信力

  狭义的政府信用,具体表现为各级政府发行的政府证券、银行借款、应付款项等。广义上的政府信用,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和信任程度,以及政府在立法、司法、执法、行政、服务等政务活动中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程度,具体体现为政策法规的制度信用、政务行为的履行信用、政府交易的市场信用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信用等。目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仍有滞后,权力过于集中,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欠缺等原因,政府诚信缺失现象在某些领域仍很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4.司法公信力缺失滋生腐败犯罪

  司法公信力的重点,在于司法权通过自身一系列程序、组织、结构、制度的运行,使司法主体、司法程序、司法运作过程以及司法裁决在社会公众中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公众的尊重和认同,最终体现为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裁判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整体看来,司法公信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公平”和“效率”的实现上。司法不公和司法低效成为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问题。司法不公导致司法腐败,而司法腐败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它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毒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造成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信用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法律与道德出现了脱节。我国传统治国理念中,道德与法律不分,讲求“德主刑辅、大德小刑”,法律依附于道德。而在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剧,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传统道德的约束力降低,道德与法律之间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导致人们在现实利益面前既缺乏道德的约束,也没有法律的约束,因此“重利轻义”。社会道德水平总体下降,是导致诚信问题凸显的大背景。

  但是,在现代社会,诚信问题又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诚信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还需要相对完备的制度来保障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我国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上的相对滞后,是造成社会失信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市场监督和信息反馈等诸多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制度上的漏洞。成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权力寻租等问题滋生的温床。另一方面,对诚信者的奖励不足,对失信者打击不力。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数量大、变化快,加之信息的公开公正和迅速有效传递尚未实现,使交易双方信息完全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也让失信者有了逃避打击处罚的机会。更有一些官员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对恶意欠债赖账、制假贩假、虚报瞒报行为听之任之,助长了个别企业、个人不讲诚信的歪风邪气。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参考论文篇4

  试谈构建诚信社会

  “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古人说,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对一个个体来说,诚信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一个单位来说,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一个社会体系来说,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对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树立的基础。诚信是治国理政之道,唯有以诚信为基石,才能民富君安。

  那么,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就是真诚、诚实;信,就是守承诺、讲信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因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我们古人将诚信作为待人处事的准则,但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这一无形的绳法似乎正逐渐被削弱。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消退,拜金心态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商场上尔虞我诈,风谲云诡;且不必说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也不必说黑心米贩污油兑陈米,自来水掺甲醇,各方面的诚信问题屡见不鲜:个人诚信缺失,政府信用缺失,企业诚信危机浮现等问题正在变成如家常便饭般常见。

  回顾30多年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诚信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里,诚信反而被愈发削弱呢?其中包括三方面,政治原因有_运动及气候的影响、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理想信念的丧失;经济原因有早期资

  本主义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缺乏惩罚和奖励制度;文化原因有儒家传统文化缺乏外在的约束力、儒家的信仰缺乏有效的实践途径、儒家传统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和信仰实用化。多种渊源汇于一点,便致使人们心目中诚信的地位江河日下。

  由此看来,当今社会诚信丢失,形势严峻,解决诚信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理想效果,但只要有相应的努力和措施,相信人类文明不会丢弃“诚信”这最闪光的一页。

  从较小的角度来说,我们身为大学生,首先要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诚信意识 、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许下诚信诺言并付诸行动,把它作为为人的道德底线,不逾矩,不越雷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宣传诚信的意义,影响他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为社会的诚信建设而努力。

  对企业而言,企业应时时处处以“诚信”为出发点,坚持“服务群众、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在建章立制、内部管理、销售服务、投诉处理及同业合作等方面,宁亏自己,不亏群众,严格自律,依法纳税,重合同守信用,并通过及时披露本企业的信息,取得社会的监督外,严格杜绝违法乱纪、见利忘义、不守承诺等现象,维护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就本企业在诚信方面显现的成绩和问题进行表彰和问责,提高诚信水平,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了解企业有没有弄虚作假行为、违约毁诺行为和不良投诉,即可得知其信用及口碑。

  当然,国家能够搭建法律平台会对社会的诚信建设起到良好的督导和约束作用,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信用体系等措施,将对整个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需要以企业为主要平台搭建诚信体系,并纳入战略目标考虑范畴,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倡导“优质产品,诚信经营,绿色消费”的经营观,注重品牌建设,引导社会全民参与到质量监督、诚信评价的责任体制中来,为实现诚信至上的宏伟愿景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1.社会诚信建设方面参考论文

2.社会诚信建设论文参考

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心得总结

4.社会诚信建设论文

5.诚信社会论文

6.关于社会诚信建设论文

7.诚信社会论文

346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