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硕士论文(2)
农村教育硕士论文篇2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教育
摘要:在留守学生日益突出的农村初中,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成功与否关系着农村教育事业的成败。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试从用心关爱留守学生、宽容对待犯错学生、对留守学生因势利导、重视跟家长沟通这四方面探讨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 关爱 感动 宽容 特性 因势利导 家长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民工”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顺应而生,随之而来的是,在农村学校出现了大批“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往往在思想、学习、行为和心理上发生偏差,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学生综合症”:如逃学、缺课、说谎、打架、小偷小摸等,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头等大事。为何在农村学校会出现如此多且难以教育的“留守学生”呢?
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部健全等客观因素,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教育、引导和管理导致的。具体有以下四方面:①“读书无用论”抬头。随着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很多人特别是留守学生认为早点出来学手艺、打工赚钱更有“钱”途,出现厌学、弃学现象。②留守学生自卑心理,失落和虚荣心理出现。留守学生与外祖父母、祖父母或亲戚生活在一起,隔代相处,缺少感情交流,缺少亲情呵护,大多数有孤独、失落感。生活得不到照顾、引导,做事散漫,老人们难以管理孩子,甚至发生矛盾,引起争吵、冲突。③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徒劳无功。农村中,照顾孩子的长辈大多都年纪较大,既缺少教育方法和能力,又存在隔代沟通困难。所以老人们苦口婆心的教导往往无效,反而滋生了留守学生的叛逆心理。④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不到位。农村学校治校理念落后,教师教学教育方式陈旧、简单,强调题海战术,看重应试教育,命令式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留守学生不堪重压,自暴自弃,甚至违纪、对抗老师。
针对留守学生如此状况,班主任应怎么开展工作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针对留守学生开展工作的几点感受:
1 爱心是教育好留守学生的关键
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心是教育好留守学生的关键,是打开留守学生心结的最有效钥匙。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就会自然快乐地接受教师对他的教育,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学生教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如孩子有了委屈而不能及时倾诉时,会觉得内心难受、烦躁、孤独、无心上学。这时班主任的关爱对他们显得珍贵无比,甚至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呢?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就要了解学生习惯、处世修养、人生价值观等,还要及时有效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作为班主任,要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要设法开启留守学生心灵的天窗,要做到像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更是学生上进的内在动力。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就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
记得04年,我班有个叫黄某的留守学生。家里生活困苦,衣着破旧,小小年纪挑起家里繁琐家务,因受同学歧视,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无心向学,成绩很差。我几次找他交流,他都只表面敷衍一下,过些天又变得消沉了。我知道我还没走进他内心世界。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带领我班学生清理垃圾,面对肮脏的污垢,个个退缩,唯独黄某一言不发,抡起铁锹干起来。见此,我当大家的面赞扬了他,并严肃批评了其他同学,在黄某带动下,没人再挑三拣四了,热火朝天的大扫除开始了。我趁热打铁,再找他谈心时,他好像变了个人,什么内心想法都跟我说了,像真诚的朋友。接下来我纠正了其他同学对他的歧视思想,在我的不断支持和激励下黄某很快走出了自卑、孤僻的内心世界,变得自信、活泼起来,学习也变得很专心,成绩进步很大。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了解,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真诚关爱学生,善于扑捉留守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等信息,唯有如此,才能感动留守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2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留守学生,允许他们犯错误
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留守儿童,他们与一般孩子相比犯错的概率更高,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体罚,更不能放弃教育。教育的成功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宽容对待他们,学生才能信任老师。“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留守学生的错误,拿出耐心,宽容对待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但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而是适当且带真情的批评和指导。当留守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要冷静处理,采取约谈等方式进行批评、指导;对于大错,我们要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用最佳方案处理。
3 紧抓留守学生特性,因势利导
留守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往往会造就其独特的个性。如果班主任多去了解不同留守学生的这些特性,然后因势利导,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记得2003年,有个留守学生,他在班里经常捣乱,跟老师顶嘴,不接受教育,是班里的“捣蛋王”。我还了解到他体质很好,喜欢运动,体育课跑步得了第一名。我利用他的优势作为突破口,在班上,我高调表扬了他的体育成绩,称他是我们班的“体育王子”,提议他担任体育委员。同学们纷纷说:“不守纪律的人怎么能当好班干部?”我说:“那是他的过去,不代表以后,给他个机会试试吧?”同学们都点了点头,他却低下了头。第二天,新官上任果真不一样,循规蹈矩了,体育课更是卖力,帮老师集合队伍、点名、示范等等,做得像模像样的。一段时间过后,没有再听到他捣乱的事儿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留守学生教育成功之处就在于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强制,不硬扭,把他的特性充分利用起来了。你不是喜欢运动吗?好,我就让你好好做你喜欢的事,把“班干部身份”跟(上接180页)
他捆绑在一起,让他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去形成正确的新观念、新习惯、新的生活道路。
4 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我们都知道,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取得教育成功的。教育工作中,除了与科任老师经常交流,共商教育对策外,还要重视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上也是有举足轻重的,由于血缘关系,这种教育带有亲和性,子女易于接受;由于经济上的供求关系,这种教育又带有权威性,强迫子女接受。可以说,家长的教育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班主任该如何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呢?首先,把家长当作教育事业的同伴,与家长必须心理相容,通力合作。对家长的自我修养,班主任必须做到心里有数。比如:思想观念是否更新,道德品质是否高尚,文化修养如何,个人涵养怎样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把握,工作起来减少盲目性。
留守学生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常参与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够把家长拉到教育阵营来,多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是抽时间回来看看孩子,或是多打电话回来跟孩子交流,这些都是有效的配合。其次,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家长。班主任要认识到家长有不可伤害的自尊心,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尊重家长,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而又不了解子女在校情况,对子女、对学校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要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不要泼冷水,更不能挖苦。我们班主任是他们子女的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我们要给家长更多鼓励与支持。有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时,班主任要给以理解和尊重。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要从两个方面抓,一是学生本身,二是学生家长。只要做到从心底关爱留守学生,允许他们犯错,及时适当帮助纠正错误,紧抓留守学生的特性,因势利导,同时重视家长的作用,理解、尊重家长,把家长当作事业的同伴,那么留守学生在教育上的各种疑难杂症都会迎难而解。
参考文献:
[1]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M].北京出版社,2004.8.
[2]林振海,陈传锋.中学心理学(第三版)[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
[3]教育部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Z].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