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农村信用社硕士论文投稿

秋梅分享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涉农贷款发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信用社硕士论文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信用社硕士论文投稿篇1

  浅谈我国农村信用社竞争环境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为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竞争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农民、农业经济组织、农村个体工商业等自愿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日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在我国农村融市场乃至全国金融市场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164家,其中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16877家,营业网点80692个。然而,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力量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引入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末所提出来的波特模型,即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购买者及供应者),决定着该行业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见图1)。鉴于银行业供应商(资金供给者)和顾客(资金需求者)的特殊性以及我国资金供求过程中利率谈判的不完全性,现仅对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三种基本竞争力量即行业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及潜在进入者逐一探讨,分析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信用社的最终获利潜力,并提出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1、现有竞争者分析

  (1)正规金融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农业发展银行。其资金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于中央银行借款,因而筹资成本较高,并且业务范围较狭窄、功能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仅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只扮演着“粮食银行”的角色。因此,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业务范围不断缩小,竞争能力亦不断减弱。

  第二,中国农业银行。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唯一在农村地区从事金融业务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成立和撤销。1996年,与农村信用社分离后,中国农业银行便开始了缩小乡镇、巩固县城、开拓城区的经营战略,其分支机构纷纷从农村撤出,仅仅保留极少的营业网点。除了保留了一些农村的优质客户,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已全面向城市倾斜,其信贷资金已基本上从农村市场退出。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上市工作的顺利进行,其商业性金融定位将更加明显,市场定位将转向能带来更大利润的城镇经营,因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会日趋缩小。

  第三,城市商业银行。从城市信用社发展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拥有较多的营业网点,并且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其目标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在城郊地区的客户资源上有一定的重叠性,与农村信用社也产生了竞争关系。

  (2)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其发展历史悠久,一直处于自发运营状态,在调剂借贷双方资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农村家庭的生存经济与其资金的非生产性需求之间具有某种内在逻辑联系,对于这种非生产性资金缺口和农贷需求不能指望由正规的或商业性的金融来满足。因此,在农村农户向私人借款的金额要远远高于向银行、信用社贷款的金额,并且在私人借款中依靠亲情关系借贷即零息借款的比例较高,这是商业性金融无法解决的。虽然我国的政策对我国的民间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性,但是从规模来看,民间金融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业务形成了竞争压力,替代了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同时,由于民间金融的贷款利率灵活,也不存在经营成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间金融贷款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形成了挤出效应。

  2、替代品的竞争分析

  直接融资、风险投资、信托产品、投资基金以及保险产品等是银行金融产品的主要替代者。首先,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大,金融“脱媒”现象的加深,必然使一部分优质企业转向寻求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银行的优质客户将会流失;同时,随着风险投资、典当、信托投资和各类贷款机构的发展,使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将被分流,中小优质客户对银行的依赖将逐步减少。其次,随着股票市场的波动和各种保险产品的推出会给银行资金的稳定性也带来一定的冲击。

  3、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分析

  (1)外资银行金融机构。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共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这种情况对外资银行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入机会,已经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可能会进一步对我国的各类金融企业扩大投资份额、加强各项业务的合作,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关注农村金融。

  (2)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是1986年成立的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农村,邮政储蓄方便了农户的存款需求,同时农户的储蓄存款也是邮政储蓄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邮政储蓄不经营信贷业务,吸收的资金全部转存至中国人民银行,从而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3月6日依法成立,现已开展小规模其它业务,涉足农村信贷,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据调查,邮储银行目前存款余额已突破1.7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居全国第五位;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绿卡发行量超过1.4亿张,自主运用资金规模接近1万亿元。由于其营业网点多,卡类业务发展较成熟,故可能对农信社造成冲击。

  (3)新设农村金融组织,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银监会于2006年底出台了关于成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项政策,当时在6个省设立了试点,2008年扩大到在31个省、市、区设立试点,每个省只设两、三家。虽然这些金融机构都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其储蓄存款的增长。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农村信用社相比,居民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4)其他商业银行。随着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增加,风险也会相应降低,从而具备了进行资本投资的条件。在这种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会逐渐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关注,一些商业银行会逐渐加入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来。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建议

  1、创新业务,提高竞争实力

  加快业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开拓新的业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存、贷、汇为主的服务模式,如整合传统业务、发展票据业务、推出人民币理财、放贷理财等产品。同时围绕客户的需求,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继续代理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保险业务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代缴代付、代理代办、人民币理财、房贷理财等业务。结合各地区支农政策,推出品牌产品,并经常深入农户家庭,采取送贷上门、现场“阳光放贷”、柜台办贷等多种形式,不断简化业务程序和手续,用方便、快捷的方式满足贷户需求,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款、取款、贷款等业务。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有11302个,占全国机构网点总量的57%,平均每个镇(乡)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3.69个。全国尚有3302个乡镇未设任何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所以在农村发展金融服务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通过创新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赢得市场,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综合竞争力。

  2、发展金融科技,引入专业人才

  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缺乏科技含量,不能及时开发金融新品种,难以满足现代农村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大对金融科技新产品,如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案件管理系统、金融信息服务网、银行卡、网上银行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专门科技信息部门,加大科技装备投入力度,加快电子化建设速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的落后和结算渠道的不畅。同时还要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区域之间的合作,出台各种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创新;引进具有多年从业资历、专业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和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行薪酬制度、用工制度、岗位考核等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加强风险管理

  由于农村信用社从成立以来几经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审慎原则和风险管理需要,通过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分析综合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严格用“五级分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动态真实地划分贷款风险程度,加大对优良贷款的投放比重。此外,还应该通过业务部门间的相互复核、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提高工作质量,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从控制内部风险开始,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紧密挂钩,使每笔业务的各个环节的风险都有相应的承担主体;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强法律法规约束、社会公众约束和有效的激励措施,把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育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探析[J].武汉金融,2008(6).

  [2] 范秀红:农村信用社发展的SWOT分析[J].武汉金融,2008(7).

  [3]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信用社硕士论文投稿

32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