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思修道德大一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

坚烘分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思修道德2000字以上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修道德2000字以上论文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摘 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政治文化价值、思想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和道德文化价值的层面视角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更具有理论新意。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文化价值 思想文化价值 精神文化价值 道德文化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所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上产生的”[1](P406)。“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2](P139)(P326)因此,价值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被客体满足这种主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范畴。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与价值观相关的核心价值体系,则涉及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基本或普遍的价值原则的理解和认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民政治地位的强大、经济地位的雄厚势必要求文化发展上的强盛,而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文化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文化层面所体现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立党立国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势必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级、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的同时,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思潮,更大限度的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合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有把握住这一政治文化层面的内涵,才能真正的把握和谐文化的建设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该思考,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当代价值是什么?与政治家、军事家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深刻的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的,但马克思主义却做到了。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世界的面貌、格局天翻地覆。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做到呢?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对人类解放的一种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来关注、关怀人类发展的理论。它的核心是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想消除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不合理的东西,因为资本发展的本身有他的限度,即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推动力,也会带来贫富差距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如果资本主义不能够克服资本的限度,没有力量去约束资本,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危机就不会解决,所以马克思主义在过去产生了很大影响。每当人类面临重大问题、困境、危急之时,马克思主义都能给人以前进的方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西方社会尘封在书店多年的《资本论》突然脱销,要重印,一位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宫川彰写了《解读〈资本论〉第一卷》,他是从日本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开始观察日本的经济现象,用《资本论》来解读这些问题,他发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因此我们回顾20世纪,人类是不缺乏思想、不缺乏主义、不缺乏理论的,经常是各种主义、各种思想纷纷登场,却又纷纷退场,但始终在场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了将来”。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不可或缺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文化层面就要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有史以来,理想一直体现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国家和民族,乃至于个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所谓的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我国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现阶段,这个共同理想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可以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事实也证明,今天成绩的取得,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统一的追求是不无关系的。

  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时就确定的道路和高举的旗帜。建国63年,改革开放33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辉煌发展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丢掉这面旗帜,改变这面旗帜,必将付出沉痛的代价。邓小平1992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我们既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也反对神圣化,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社会实践,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统一起来,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2003年4月,德国《我们的时代》杂志发表前民主德国驻华大使贝特霍尔德的文章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他已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他列举了南北鸿沟加深、环境遭到破坏、对地球资源不负责任的随意开采、暴力、战争等事实后得出结论:“现在世界越来越明确的要求成功塑造一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天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也正在于此。”

  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化价值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不断融入了文化思想、民族传统、思维习惯;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融入时代烙印。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凝聚起来,是因为除了作为固定的共同的生存空间以外,还具有共同认可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正因为如此,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或民族利益遭到威胁和损害时,中华儿女都能够团结一心。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期间,遭遇阻难,全世界的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表现了正义不屈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又表现出来血浓于水、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突破1000亿元。也正是有全国30多个省和自治区进行帮扶,灾区重建,三年时间就已经大变样。为此俄新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围绕中国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问题,日本妄图实现“国有化”,中华儿女义愤填膺,团结一致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爱心、顽强与不屈唤起了多数人内心的良知和道德追求。正是因为有了更多人受到了这种感动和洗礼,一个崭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平台浮现于中国大地,融入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间。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中华儿女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功能。鼓舞人民前进、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维系全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激发全体人民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源泉。精神是可以被传染的,雷锋精神,跨越半个世纪,雷锋却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了几代中国人,他的形象永远都是那样的高大。也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无数的“雷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的精神成果,在其演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的大传统,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他超越了地域和阶层,成为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代代传承,不为外力所打破、所改变,彼此交融、相互渗透,是一个精神总体。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和社会实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共同的民族心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谱写大爱、大美的崭新篇章。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文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道德层面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要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近几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讨论轰轰烈烈,就是对道德的讨论。这些都凸显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本位价值应当是什么呢?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清晰的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荣辱观教育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基础。一个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一般来说,是通过所有个体成员的文明程度表现出来的。我们感知社会道德问题不就是通过一个个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事件吗!所以说,社会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状况,对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对人们荣辱观的培养,使大多数的人都具有正确的荣辱观,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必要思想基础。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事业,应该经得起荣辱观的考验,经得起羞耻的考验。

  荣辱观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因为它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直接现实形式。首先,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启蒙性教育和培养。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定型,还缺乏人生的经验和社会经验,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新观念、新思想、新浪潮的冲击,对他们进行荣辱观教育就是奠定积极向上人格、品德培养。其次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就是一种基本的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观的培养,无论是什么年龄的、什么知识结构的人,什么职业的人都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有涵养、有道德的人,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素质才会越来越高。

  荣辱观教育是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方法。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领导干部具有廉洁自律的道德素质,在内心深处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防线。所以荣辱观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领导具有了抵御腐败侵蚀“免疫力”,同时还在全社会形成了抵制腐败的群众性的道德氛围,群众对待腐败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与各种腐败现象、腐败行为作斗争。

  国家的强大除了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外,还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统一的理想信念。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我们这个社会要能够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使每个人自信起来,另一方面也真正的实现了从国富走向国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思修道德2000字以上论文篇二:《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摘 要】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封闭的状态,我国的国门也随之敞开,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其中有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思想,也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消极思想。因此,此时期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树立

  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面临的新形式与新问题

  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文化观、政治观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行为中的地位。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为分、利益关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互动的独立性、多变性日益增强。

  这种形势,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不可能脱离国家利益而存在。国家利益时个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础,追求个人正当的利益不能有损国家的利益。当代大学生认同并接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很好实现,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并未根绝。他们认为个人利益就在自己的身边,而国家集体利益离自己的实际生活比较远。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先实现自己的利益作为为人处事的首先考虑的标准,任何事情,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失,而国家集体利益并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这种思想行为是利己主义、自私自利的表现。

  (二)就业观偏重安逸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就业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走后门、裙带风、压制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认为走向基层工作是辛苦的、没有发展的。而公务员、教师这样相对等稳定的工作岗位是众多毕业生追捧的。这些岗位在大学生的眼中是较体面的、安逸的职位。

  (三)重物质,轻理想信念。

  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离自己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所以提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有的学生还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对市场经济发展没有促进作用。这些想法表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当代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中发生了动摇,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和蔓延。这种思想在大学校园中表现:为了得到奖学金,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向老师同学们抛洒泪水,赢得老师与同学的同情后,用奖学金去挥霍。[1]

  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对策

  (一)学校应在教育内容、方法上进行加强与革新。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是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科学的,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系的,因此,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内容向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才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政治信念与政治方向,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马列主义的信仰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于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个人对国家的热爱首先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只有知道了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才能对国家产生感情,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首先,高校应重视中国史、世界史的课程的教育,让大学生们继续深化与了解祖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其次多组织当代大学生参加历史教育活动,如:烈士墓参加祭扫、凭吊,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大学生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和历史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3.教育方法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转变。显性教育就是把教育者或是书本上的观点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而隐性教育是把所要教授的内容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教师要想做好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做好显性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隐性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灌输到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中。隐性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上进行专业通识课教育;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简短的对话,注重心灵上的沟通;也可以是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和家庭应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1.创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那样:“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2]正确的舆论导向,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现代社会舆论媒体的作用之大,我们在利用舆论媒体时要牢记时刻宣传科学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新的时尚风标,营造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民族文化的健康、科学、文明的舆论环境,给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以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2.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的塑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不能只停留在吃饱穿暖,更应该多关注孩子心理上的成长,不能溺爱孩子,但也不能过去苛刻的要求,家长要与学校做好联系与沟通,应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当孩子在思想情绪上问题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要让孩子充分人生到自己做法的错误,并且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识,懂得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理性分析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明白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懂得及时改正。

  参考文献:

  [1]李姣姣.树立新时期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思考[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2]任文.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其教育研[J].2010年3月.

  思修道德2000字以上论文篇三:《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与思德教育》

  摘 要: 20XX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竞争激烈,而其中女大学生的求职道路更显困难重重,令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不良思想。要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德教育,尤其是充分重视我国传统伦理的优秀内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女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能客观评价自我、端正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促使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这对其个人、家庭乃至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观 德育教育

  20XX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699万毕业大军充斥着就业市场,然而由于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岗位减少等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求职道路更显困难重重:多家媒体曾报道厦门大学一名女研究生投递了300多份简历才找到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更多的性别歧视等现象。如此种种都令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甚至产生错误观念: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一、女大学就业观念误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如此困难呢?客观上,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用工需求萎缩,供求关系失衡。就业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更多地追求市场效益、经济效益,而女性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分工等缘故,导致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会优先选择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就显示出弱势。加之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过于单一的学科界限的制约和产学研的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问题更加突显。

  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卑心理作祟:《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显示: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受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因长期受“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影响,女大学生普遍认可社会存在性别歧视,对男性占优势的招聘岗位表现出浓厚的自卑意识,畏首畏尾,缺少推销自己的勇气。面对招聘企业对女性能否从事某类工作的质疑时,无法据理力争,而是回避,甚至是认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因此,女大学生就业就集中在社会认为适合女性从事的某几类工作领域中,不能勇敢地与男性竞争。《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为:学前教育、英语、护理学、对外汉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小学教育。更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逃避一时的就业压力,仓促加入考研大军,殊不知考研并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2.自我意识缺乏:女性受传统性别意识的影响,自然地接受了家庭角色传统的分工,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女性如果职场成功,家庭失败的话,往往要承受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而大多数女性在婚后特别在生育后,完全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家庭和孩子身上,在工作中更多地表现出追求安逸平稳的状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令女性在职业发展领域受限。在求职初期,这种思想更多地导致女大学生青睐于寻找铁饭碗,这也是近年来公务员、事业编制招考中女性报考人数激增的原因。

  3.自我定位过高:不少女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在意工作地点、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至于是否有发展前景则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有些女大学生将目标定得太高,只愿待因办公室,不愿下基层从事蓝领等工作。特别对一些农村女大学生来说,留在城市很重要。工科女大学生因专业要求而要在一线进行动手操作,工作环境不理想,工作强度大,因此很多人放弃专业,宁可选择不需太高学历,轻松稳定的办公室工作。

  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思德教育

  就业性别歧视的确存在,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必将越来越公平,越来越包容,男女平等必定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女大学生要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相信即使是再难的就业形势,自己也依然能够顺利就业。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责无旁贷。必须改变以往重技术轻思想的做法,在加强对大学生求职技巧指导之余,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在引导女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端正价值观上下工夫。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质,则在于教育者经常去唤起自己的学生们去追求理想的东西,即应该奉献的思想”,[1]可见理想在思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可实现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活在现实中。而人类不仅生活在现在,还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世界的认识,形成未来的理想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包含了生活、职业、道德和社会层面,其中职业理想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希望自己日后能从事的某类心仪的职业并在职业活动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个人职业理想的确定和实现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女大学生在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准确定位自己。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摒弃攀比、从众心理,充分理解和把握政策导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即任何人都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同周遭的人发生着各种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喜怒哀乐,由此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人生观的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们一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人生目的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多是志存高远,有着明确和正确的人生目的的。人生态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待人生的稳定的心态。生活总是坎坷曲折的,只有保持积极开朗的心态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人生价值就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3]可见,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个人的社会实践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个人的自我价值才能实现。当代女大学生必须时刻谨记,将自己的发展同时代、人民的需求紧密联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诸中如爱国奉献、勤劳勇敢、求真务实、励志自强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这些优秀的伦理道德对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迟成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之建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

  [4]张晓忠.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大学生社会道德相关论文2000字

2.关于道德规范的思修论文2000字

3.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范文2000字

4.浅谈道德规范的思修论文2000字

5.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范文2000字

    280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