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统计学>

统计信息化论文免费

秋梅分享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社会各界及各单位、企业普遍应用,统计信息化也随之步入到了企业管理的议程上,且渐渐地成为企业管理最热门的议题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信息化论文免费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信息化论文免费下载篇1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指出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统计信息化 意义 问题 措施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涵义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统计信息化是诸多措施的关键一环。将企业的统计工作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企业统计工作模式,从而确定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新定位,这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统计信息化的核心,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生产方式和统计生产模式。信息化始终是统计工作所必须依托的工具和载体,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统计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能。企业统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核心来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财富。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通过统计信息了解市场、要适应市场需求,以此制定企业发展计划。有效的统计信息既可以使企业清楚地把握内部的经营运行状况,又可以详细地把握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一个企业没有统计信息的基础性资料,也就无从谈起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企业统计信息化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

  二、当期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对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重视不够,对统计信息化的知识掌握的也不够,使得企业不能够全面实现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尽管企业统计工作已从简单化、原始化的手工数据处理发展到初步用计算机程序处理,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统计应用软件水平落后,造成了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统计服务的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也得不到实现,大部分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形成信息通道网络,信息资源达不到共享,统计人员还是得花费大量精力从事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统计信息的管理仍主要采用手工方式。效率低、共享性差,严重影响分析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当然,经费不足也一直是制约统计信息化的瓶颈。为了适合各级统计部门要求,集安全的网上数据采集,分布式数据处理的集成统计工作环境的实现需要较大的投入。一些企业不愿意搞投资成本高、见效慢的工程项目,不看长远利益,只追求片面和短期回报,所以,这些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发展缓慢。另外,在很多企业中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的统计信息化人才,他们出来要掌握统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掌握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才在企业中非常短缺,造成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不通畅。还有信息安全问题成为阻碍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企业统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企业的统计工作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企业需要抓紧进行的工作。

  首先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实质上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过程,也是先进管理思想与传统的管理思想过度。企业搞信息化,领导的认识是关键。每个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信息革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适时调整自己,提高认识,尽快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其次是企业要改变其传统运行模式,不断其提高管理水平。企业的综合统计部门应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使现代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讯网络化、系统建设集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是的统计部门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另外,企业基础统计要求规范化,即严格按照统一的科学标准和要求进行统计组织建设,在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中, 应该建立健全统一的企业统计的组织体系,明确企业统计信息在企业信息大系统中的中枢地位,使企业统计工作条理化、制度化。还有,要加强企业的统计信息化的人才建设,企业要广招人才,要求具有深厚的科技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才进驻企业。还要加强专业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在职培训、在职教育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 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业型人才, 具有知识丰富,专业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加强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我们要用技术手段封堵不良信息资源及通道,同时, 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严防企业内部信息的外泄。因此保障网络安全、可靠、持续运行,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恶意攻击,保障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 就成为统计信息网络建立的重中之重。

  总之,只有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可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莉莎.企业统计、评判与诊断.中国统计出版社.

  [2]杨宏.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国统计.2008(4).

  [3]柳杰民.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南京经济学院院报.2009.

  统计信息化论文免费下载篇2

  谈环保部门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

  摘 要:环保部门统计工作可为环保部门在项目规划、前期准备、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信息数据支撑。环保统计工作信息化是破解环保问题发展瓶颈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环保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呈现在信息化体制缺陷、信息化建设水平低、职能分工不明确及指标设置不合理等方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性,提出建立统一指标体系,转变数据采集方式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环保统计;统计数据;信息化;发展思路

  环保部门数据统计工作是实现环保工作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环保数据统计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对我国环保事业所形成的影响。

  一、环保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环保事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基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下环保工作所面临困境局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倡导使用无污染新能源更是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新模式。在全国环保工作系统中,环保统计信息化显得日益迫切,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实现新的尝试和突破,例如,网络即时应用、环保工作流程化、多部门协作、工作监督、环保相关数据统计管理等方面,这为今后环保工作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依靠原始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大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环保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二、环保部门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系统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标设置问题

  环保部门工作系统综合统计与业务部门统计分工亟待明确职责,避免统计管理数据多样性问题。例如,环保部门各业务系统开展工作中,如果均按照各自独立的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就会出现同一指标在多个或多项统计报表中重复出现的现象,不能使用本部门制定的数据采集方法和统计口径,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的原则要求,造成数据不统一,影响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环保指标设置亟待更新调整。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老旧,不乏已不适应当前环保工作建设需要、失去统计意义的老化指标,甚至有些指标逻辑关系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造成数据质量难以控制,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统计工作量过大,统计人员疲于应付,数据质量低,可利用信息资源量低等诸多不良后果。

  2.环保统计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与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问题

  环保部门在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建设过程及竣工投产验收和评估等方面,目前环保部门统计人员参与力度不足,在保障经济发展号召下,往往存在中小型项目管理监督职能被弱化的现象。同时,环保部门信息化建设体制严重不足,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环保部门工作系统中缺乏有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无法有序开展全局式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信息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诸如低水平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信息条块分割问题。

  3.环保统计信息化投入不足和人才队伍匮乏

  环保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的标尺。不能加大对环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将会造成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环保部门施政方法落后的局面。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普及背景下,环保部门应着力打造覆盖全行业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管理经费拨付力度,及时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环保统计信息服务。

  社会对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足,导致业内人员专业化率不足,影响信息化推广力度。环保部门应着力引进信息和数据统计专业人才选拔制度、职称评定方案,避免形成对信息技术人才作用认知的恶性循环。

  三、环保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1.信息化建设力度和指标设置问题分析

  环保部门在体制层面的缺陷,是导致该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机制缺失的重要成因,造成总体建设水平低和环保统计信息管理职能分散状况。环保统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造成环保统计数据采集和获取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影响数据质量、可信度、时效性,同时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设置繁琐,使各级环保统计人员工作量增大,对科学的开展统计调查影响较大,影响数据质量和统计价值发挥。

  2.环保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

  环保统计的统计管理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在基层环保系统内,未能得到充分明确或落实,造成环保统计人员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和验收评估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弱化了其统计监督职能和科学决策功能,对项目建设中,环保影响数据统计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四、完善环保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思路

  综上分析,要解决现状问题,重点应围绕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和统计时效性加以整改,从而使环保统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改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抓住统计数据时效性,为环保部门各工作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1.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系统论理论,对环保系统统计指标进行整理,明确指标层次划分方法,合理进行部门分工,以信息化进程推进为主导力量,实现对完善、精简、高效的环保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工作。

  对更广范围内的环保部门工作职能进行统筹规划。覆盖环保部门全行业的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合理布局、科学推进。环保部门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应在今后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数据实用性、指标化,保障统计数据信息时效性,早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转变环保统计工作重心和数据采集方式

  随着数据信息共享和统计周期将日益缩短,环保统计将逐步满足环保系统内其它部门的信息需求,促使其他部门将本部门信息与环保统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全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发挥统计信息价值。

  数据信息即时性的实现,需要转变数据采集方式。环保历史统计数据获取,通过遥感影像、实时监测等技术可以实现。通过部门信息系统与GIS系统实时对接,转变采集模式,从传统的定期采集转变为跟踪采集,形成数据变化备案制度,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性,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即时共享。

  3.改善环保统计信息系统现实应用性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减少数据审核时间,缩短数据信息采集周期。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环保统计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本身性能,从兼容性、共享性、即时性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使其更具有现实应用操作价值。

  五、结语

  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环保部门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环保统计信息和工作价值的最佳途径,其应用和推广利国利民。在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对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探索中前进、发展和完善,使环保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群.网络分析法在环境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1(02)

  [2]周建.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推动污染减排目标实现[J].中国信息界.2007(18)

  [3]王松霈.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徐寅杰.我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垂直管理的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11

  [5]罗文君.论政府在环境保护集体行动中的责任――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的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猜你喜欢:

    317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