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数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数学是实际生活中第一个很重要学科,因为在很多领域都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篇1

  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中心、质量生命”意识已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仍需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并对此进行广泛研究。首先我们应明确两个主要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教学效益:是指学生一节课的收获,包括: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同教学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学效果,更应看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但教学效率却不同。)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现就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情境是提高课堂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较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的《求未知加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3、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人教版《第几》,在拓展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4根火柴和1支铅笔,请他们把这些材料摆一摆,使铅笔排在第二的位置上。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我预想中的2种情况,即把它们排成一排,从左、右分别数过去,铅笔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还有一位学生把这些材料摆成了两排,火柴为一排,铅笔在第二排。这是多么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啊!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

  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感。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数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篇2

  试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价策略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课程改革倡导人性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理念。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就是关注人的发展,课程评价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他要求超越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和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并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效益,也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一、探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1.评价语言机械重复,带有片面性。

  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如何、思考是否到位,哪怕是算对了一道基本简单口算题,教师也是大加赞赏,认为评价改革就是表扬,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话语虽是表扬的,却因重复多,导致一些很好的评价语言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反而有负作用。

  2.评价方式机械单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

  教师往往喜欢从形式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表扬他”来表扬好学生,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成为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有的教师奖励小物品,导致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被奖品所吸引,而对学习本身或所学内容本身没有产生兴趣。

  3.评价只注重知识,忽视情感价值。

  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应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4.评价主体单一,尤其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教师在什么时候提出,就在什么时候进行。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个评价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教师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

  二、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评价方式多样化,注意有效激励,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取消固定化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包括语言激励、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2.评价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关注个体差异,重视个性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全程化。

  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产生参与的需要、表现的欲望。教师还要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4.控制课堂教学评价范围,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

  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其次,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改变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让我们深入探索和勇敢实践,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

  总之,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数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数学方面毕业论文参考

2.数学系毕业论文范文

3.数学毕业论文有哪些

4.数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5.关于数学的毕业论文

    34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