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镇居住区园林绿地生态建设
孙小明分享
摘 要:城镇园林绿地是城镇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动调节、自动净化功能的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居民区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建设部制定的《绿地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对居民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权威性的设计指标。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介绍,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几项重要措施,从而使居住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活。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生态建设
为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弊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提出各种田园诗画般的居住模式,19世纪美国的欧文提出了“合作新村”的设想;1922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的其著作“明日的城市”中提出“光辉城”的设想方案,将建筑向高空发展,留出大片空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等绿化空间,形成开阔、宁静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最广泛、使用率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影响最大,最接近居民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居住区绿化建设,将其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设计原则。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增强,环境污染加剧,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科学发挥小区绿地降温增温、滞尘汲污杀菌、减噪、维持碳氧平衡,隔热、防风、防御放射性污染等作用,是最佳解决途径。建设部制定的《绿地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对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权威性的设计指标。
当前,小区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一个小区的环境优美可使房价增加,小区的绿化级别更是购房者关注的热点。政府的导向,市场的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绿化环境。
1.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
1.1调节小气候与保护环境
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提高空气温度。绿色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气温,对改善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夏季,树荫下的温度可比空旷地降低50C以上;冬季,草坪表面温度则比裸露地高40C左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新鲜空气的流通。植物叶片能阻挡、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烟灰、粉尘、毒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有些树森对减低噪声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枝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
1.2美化环境,提供休闲空间
树木花草有线条美、形态美、色彩美、素质美等多种美学因素,而且随着它的逐日生长,逐年变化,呈现出的各种景观生动活泼,令人陶醉,这对增进人体健康,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有着良好的作用。
1.3增加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小区的乔木、灌木,随着它的生长,每年都在保值增值,而有些小区的经济林可提供干鲜果品或具有药用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收入。一个城镇小区绿化会使房屋的价格增加,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加强居民区绿地生态建设的措施
2.1绿地布局
居住小区总体规划拟定后,应保持35% 以上的绿化率。而在35%以上的绿地中,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泉、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而这个数字越小越好。绿地越大,建筑容积越小,小区绿化级别越高。绿化率越高,为小区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越大,其生态效益越明显,对人体健康越有利。绿地位置应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座北朝南,背阴面阳是植物生长的最好环境,尤其对一些喜光植物极为有利。小区出入口的景观安排,最好是硬质景观与绿化景观相互交融。要在出入口附近留有绿地进行绿化。忌讳大广场一片,没有绿化背景和前景。绿地的形状以块状外形为上乘,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建成后的生态自动调节不利。据报道,绿地宽度以大于12m为最佳,这对绿地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繁衍极为有利。绿地布局中,儿童活动和老人娱乐健身场地可以结合在一起,以便老人照顾儿童。绿地的选择应取避风向阳处
2.2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人有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有水就有灵气。水景对改善生态效益有积极的作用,小区中的水景为人们家居生活带来活力,绿景与水景交融的空间生动而美妙,是自然景观的再现。减少水资源消耗是水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规划中除了要设计有利于尽量减少养护绿地的灌溉用水外,还要设计收集雨水系统和装置。回收的雨水不仅可以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可用于周边建筑物的清洁。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可调节小区的气温,减少温差,而且能增加空气温度。水体的线形设计宜相对集中,忌分散而细长。水面形状以聚合为主,以蜿蜒细流为辅。水面积总量不能太大,不超过绿地总面积的20%。水池清澈见底,水质清净是小区里水的根本,谁也不愿在脏水旁生活。高低错落的流泉、水梯、喷水、叠水、水雾、涌泉等流动的水,可大大增加水的自净能力。
2.3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能够设计出功能和形式优美的视觉作品,还要熟知作品的生态结构,掌握作品中植物的生长规律,季相变化,适应性及抗病抗虫能力,尊重系统内群落的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2.3.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质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
2.3.2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蔽等;四季相分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渠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鹅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营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腊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群落。
2.3.3配植大乔木时,应考虑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力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城镇居住绿地的生态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居住绿化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与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2]韩丽莉,北京市居住区绿化复层结构种植式设计原则及其示范区的建立,园林科研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生态建设
为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弊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提出各种田园诗画般的居住模式,19世纪美国的欧文提出了“合作新村”的设想;1922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的其著作“明日的城市”中提出“光辉城”的设想方案,将建筑向高空发展,留出大片空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等绿化空间,形成开阔、宁静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最广泛、使用率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影响最大,最接近居民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居住区绿化建设,将其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设计原则。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增强,环境污染加剧,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科学发挥小区绿地降温增温、滞尘汲污杀菌、减噪、维持碳氧平衡,隔热、防风、防御放射性污染等作用,是最佳解决途径。建设部制定的《绿地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对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权威性的设计指标。
当前,小区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一个小区的环境优美可使房价增加,小区的绿化级别更是购房者关注的热点。政府的导向,市场的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绿化环境。
1.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
1.1调节小气候与保护环境
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提高空气温度。绿色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气温,对改善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夏季,树荫下的温度可比空旷地降低50C以上;冬季,草坪表面温度则比裸露地高40C左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新鲜空气的流通。植物叶片能阻挡、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烟灰、粉尘、毒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有些树森对减低噪声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枝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
1.2美化环境,提供休闲空间
树木花草有线条美、形态美、色彩美、素质美等多种美学因素,而且随着它的逐日生长,逐年变化,呈现出的各种景观生动活泼,令人陶醉,这对增进人体健康,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有着良好的作用。
1.3增加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小区的乔木、灌木,随着它的生长,每年都在保值增值,而有些小区的经济林可提供干鲜果品或具有药用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收入。一个城镇小区绿化会使房屋的价格增加,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加强居民区绿地生态建设的措施
2.1绿地布局
居住小区总体规划拟定后,应保持35% 以上的绿化率。而在35%以上的绿地中,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泉、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而这个数字越小越好。绿地越大,建筑容积越小,小区绿化级别越高。绿化率越高,为小区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越大,其生态效益越明显,对人体健康越有利。绿地位置应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座北朝南,背阴面阳是植物生长的最好环境,尤其对一些喜光植物极为有利。小区出入口的景观安排,最好是硬质景观与绿化景观相互交融。要在出入口附近留有绿地进行绿化。忌讳大广场一片,没有绿化背景和前景。绿地的形状以块状外形为上乘,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建成后的生态自动调节不利。据报道,绿地宽度以大于12m为最佳,这对绿地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繁衍极为有利。绿地布局中,儿童活动和老人娱乐健身场地可以结合在一起,以便老人照顾儿童。绿地的选择应取避风向阳处
2.2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人有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有水就有灵气。水景对改善生态效益有积极的作用,小区中的水景为人们家居生活带来活力,绿景与水景交融的空间生动而美妙,是自然景观的再现。减少水资源消耗是水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规划中除了要设计有利于尽量减少养护绿地的灌溉用水外,还要设计收集雨水系统和装置。回收的雨水不仅可以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可用于周边建筑物的清洁。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可调节小区的气温,减少温差,而且能增加空气温度。水体的线形设计宜相对集中,忌分散而细长。水面形状以聚合为主,以蜿蜒细流为辅。水面积总量不能太大,不超过绿地总面积的20%。水池清澈见底,水质清净是小区里水的根本,谁也不愿在脏水旁生活。高低错落的流泉、水梯、喷水、叠水、水雾、涌泉等流动的水,可大大增加水的自净能力。
2.3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能够设计出功能和形式优美的视觉作品,还要熟知作品的生态结构,掌握作品中植物的生长规律,季相变化,适应性及抗病抗虫能力,尊重系统内群落的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2.3.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质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
2.3.2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蔽等;四季相分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渠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鹅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营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腊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群落。
2.3.3配植大乔木时,应考虑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力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城镇居住绿地的生态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居住绿化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与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2]韩丽莉,北京市居住区绿化复层结构种植式设计原则及其示范区的建立,园林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