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技的毕业论文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科技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科技的毕业论文篇1
浅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摘 要] 近年来,罗源县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优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水产、食用菌、果茶、林竹、畜牧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新格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罗源县农业科技以建设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闽台农业合作园区为契机,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生产力水平,重点在食用菌、茶叶、林竹、渔业、畜牧、果蔬等产业上下功夫,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切实服务“三农”,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进一步了解罗源县科技投入与成效情况,笔者走访了罗源县科技局、县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科协等有关单位,对罗源县农业科技投入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一、罗源县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与成效
据罗源县农业局统计,包括中央、省、市、县各级农业项目推广经费,全县每年用于食用菌、茶叶、畜牧业等科技经费投入约300万元。食用菌重点推广工厂化栽培和无公害病虫防治应用新技术;茶叶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机械采茶、绿乌红茶兼制技术;渔业大力发展鱼类、鲍鱼、白对虾、海参等品种养殖规模,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畜禽推广零排放和生物安全饲养技术;蔬菜重点推广穴盘基质育苗、无公害栽培等生产技术。
近年来,在全县农业科技工作中,我县相关部门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围绕菌、茶、畜、蔬四大支柱产业,抓龙头,建基地,送科技,搞服务,积极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全县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12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或无公害认证。通过几年的发展,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华源菌业、罗源长兴食用菌种植场、罗源长盛水产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被评为2011-2012年度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先后创建了罗源县食用菌行业协会、县科源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起步镇上长治希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7家,各类会员达到500多人。目前,罗源飞竹绿丰食品公司注册了“飞竹”牌商标,起步宏发香菇保鲜厂注册了“选择”牌商标,福建益升食品公司申报了“益秀”秀珍菇的无公害产品使用标志,此外还有“富和”、“长兴”牌秀珍菇,并成功申报罗源秀珍菇地理标志。这些措施促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1.食用菌方面
罗源县在巩固大宗食用菌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行珍稀菌类,重视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食用菌生产取得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建成标准化秀珍菇栽培固定厂房703座,年栽培量100万袋以上的菇场有7家,50万袋以上有53家,30万袋以上有73家,15万袋以上有179家,年栽培5万至8万袋的农户有数千家,形成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县。由于罗源县秀珍菇种植基础好、原料来源丰富、效益高,已被罗源县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为适应秀珍菇工厂化栽培需要,福建华源菌业、福建益升公司、福芳席业公司、罗源新咏农场等4家菌包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菌包生产质量,加快生产,全县机械化生产菌包日产能力达40万袋,基本满足了菇农生产需要。全县从事食用菌产品销售的企业有19家,每天销售量在100t以上,逐步形成良好的交易氛围,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11年罗源县秀珍菇种植面积达到2.3亿袋,年产值6.75亿元。全县农村有30%的农民从事秀珍菇生产,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拥有食用菌行业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12个,会员14000多人。
罗源县科源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承担《福州“三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从台湾、上海、三明等地引进金福菇、秀珍菇、姬菇、白背毛木耳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种16种,并进行试管母种提纯复壮,分别在罗源起步长兴菇场、松山茂盛基地、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基地试验研究,通过两年的初试研究,从5个秀珍菇品种中筛选到适合反季节栽培的秀珍菇HC810。
2.茶叶、果蔬方面
实施沿海、平原、山区梯度开发,选择推广市场效益型优势品种,推行设施农业,实行基地化运作,鼓励土地合理流转。近年来,县财政扶持开发乌龙茶、名优水果,基地化运作种植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茭白、毛豆、黄色韭菜、西甜瓜等,全县水果、蔬菜、茶叶面积分别达到5.3万亩,7.5万亩,4.3万亩。同时,财政专款扶持新建乌龙茶加工厂4座,在建7座,新上红茶加工企业1家,为果蔬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畜牧业
罗源县在畜牧业发展上,实施抓大放小,生态循环,规模扩张,集体发展战略,引导禁养区、传统分散型畜牧养殖逐年淡出。引进4家投资千万元以上零排放规模养猪场,新上国家级福建山羊保种基地1项,扶持4家标准化养猪场发展,扶持2家大中型沼气项目,目前全县规模化养殖达到18家。引导山地生态养鸡,生态休闲养殖农场模式,新上生态休闲养殖农场15家,畜牧规模成倍扩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选择,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前景。
4.渔业
大力发展鱼类、鲍鱼、白对虾、江蓠、海参等品种养殖规模,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强水产疫病测报与防治,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普及等活动,使我县渔业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鱼、虾、贝、藻类全面发展格局。2011年全县水产品达11.8万t,总产值达1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1.95%,取得了较好成效。
5.林业
竹类加工生产逐渐向系列化、产业化发展。竹制品加工由原来零星家庭作坊式生产竹扫把、箩筐、竹家具等手工副业型逐步向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批量加工生产竹凉席、竹筷、竹签、竹工艺品等系列开发利用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竹加工企业7个,笋加工企业1个,产值约1600万元,产品涉及竹制品、竹工艺品、竹笋产品等三个系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薄弱
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偏少,农业科研机构实力不强,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
2.科技投入不足
近年来,除了省、市主管部门投入农业科技经费外,县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相对偏少,特别是大多数产业化龙头企业自身研发经费投入少。在缺乏科技经费情况下,我县农业企业难以承担科研项目和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造成整个农业科技发展后劲不足。
3.闽台农业示范区有待完善
我县现有台资企业有罗源茂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罗源山林食品有限公司等,但规模偏小,档次较低,技术支撑能力弱。
4.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目前,我县农业部门及各乡镇在职从事技术推广高级职称人员偏少,科技力量薄弱。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较多,特别是近年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或外出打工,实际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更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沿用传统办法种田,对新的优良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性能弄不懂,即使将新型的技术送到户,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提高罗源县农业科技含量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一是着力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主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育创建,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外源技术的内源化。二是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企业。三是着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四是着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以及农业成果推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产学研结合、机构灵活、优势明显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2.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科技成果应用和成果转化
大力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户),努力使其成为科技应用推广转化的主体。一是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构建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有效机制。要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农技创新成果推广机制,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三是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形成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合力。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重点在茶叶、食用菌、水产、竹木加工、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技术等领域中,选择一批适合罗源经济特色的成熟科技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3.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增加科技投入是科技兴农基础。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起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战略性投资的观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全社会科技经费对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逐年提高。要尽快建立并完善以财政拨款、企业自筹资金、金融贷款、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等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一是财政拨款是基础性、引导性投入,县、乡、村资金再紧再缺都必须按规定从当年财政正常支出中划出部分金额,作为农业科技经费。有条件的乡镇、村居还要适当提高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比例。
二是龙头企业是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舍得投入搞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舍得花钱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行政措施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增强技术开发与创新。
三是金融贷款是科技投入的重要渠道,各专业银行要大幅度增加科技贷款规模,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社会集资也是一种量大面宽且具有长久效应的科技投资,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组织、乡镇企业和家庭增加对科技投入,花一部分钱投到科普学习上,从根本上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用好用活科技资金,要把这些资金用在刀刃上,从人员培训、资源培育、示范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引进、新品种开发等方面贯穿于农业开发的全过程。要加强产学研协作,提高农业科学经营水平,以科研促发展。特别是要增加科技经费用于农业科研开发和高优技术、品种推广引进与示范。
4.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步伐
一是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做到求贤若渴,惜才如金,唯才是举,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造就和使用好人才。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二是要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领导要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切实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同步实施。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采取各种形式,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巨大效益,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应有的奖励。要加速我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闽台农业合作园区建设,“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空间。四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要完善和规范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加快人才信息网建设,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系统。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与乡镇企业、基层专业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培养科技人才,发展支柱产业。五要立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攻关,采取优惠政策,引进科技人员到我县工作或合作研究。六是加大继续再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业科技的毕业论文篇2
浅谈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摘 要 党的报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三农”问题是全党今后最重要的工作,应摆在最突出的位置。“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报告进一步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那么,通过什么途径、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什么办法来推进和实现“一体化”?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重要的现实选择和可靠力量。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
关于现代农业,党的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业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农业的最新阶段。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可见,农业科技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支撑。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靠什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根本保障。我党历来重视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并指出解决农业问题最终要靠科技。江泽民同志确立了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科教兴农”战略。胡锦涛同志确立了用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发展思路,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在我党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农业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农业科技成为推动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见下表),农业科技的力量已深入人心。其中2011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
我国农产品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依然存在并越来越大,保持农业持续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总需求不断增加的原因有:人口总量增加,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共13397248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84%。民以食为天,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头等大事;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使得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工业用途拓展。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的根本办法是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重点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二、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出路
靠什么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根本出路。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我国的基本国情虽是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少,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也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要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全国人民需要的农业产品,就必须发展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根本出路。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设备,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调配水方案,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根据不同地区水土资源条件,研究制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科学方案;开发高效输配水系统及调控技术,研究制定主要河流水资源分配方案。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依靠消耗大量资源,以水资源为例:
从以上数据可见,农业用水量在水资源总量中的比重较大并有增大的趋势。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并有减少的趋势。面对农业生产对耕地、水等资源刚性需求的加剧,面对生态环境危机十分严峻的形势,我们在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上,应重点突破节约型、循环型、绿色型农业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强农惠农的必然选择
靠什么强农惠农?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必然选择。为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连发了9个涉及“三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是2622元,2011年则达到了6977元。
必须清醒认识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下降的趋势,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第一产业增加值(现价)占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的比重2002年是13.74%,2011年则是10.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只有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发展壮大农业,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只有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必须依靠群众,只有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才能用得上。为此,农业部决定,要在全国建设1万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推广的是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玉米地膜覆盖、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大棚育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争取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上有新突破。
四、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适应农村经济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靠什么适应农村经济新变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必然要求。事物总是不断地在运动变化发展,我国农村就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特别是农业生产主体的新变化。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必然要求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了城镇和非农产业,据农业部相关统计,在工业领域和在城市从事服务的外出务工农民为2.3亿,在农村同时从事一产的大约为2.79亿。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量的方面,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二是质的方面,农业劳动者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这种新变化就迫切要求省时、省工的轻简化农业新技术。
伴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些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新型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这种新变化就迫切要求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就迫切要求机械化、集成化的农业新技术。
五、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靠什么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必然趋势。现在的国际竞争是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其中也包括农业实力的竞争。农业产品的进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先看下面的资料:
全国近五年粮食进出口总值变动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从2008年开始,我国粮食的出口逐年下降,而进口逐年上升,特别是2012年的进口比2011年翻了两倍多。可见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着巨大压力。
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学科居于世界前列。《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要求,到2020年,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为此,我们要放眼世界,狠抓农业科技。一是必须在战略性、前沿性的农业科技领域抢占制高点,以把握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必须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实现科技的突破,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模仿式还较多,依赖进口的比例还较大,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因此,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是关键。为此,农业部决定,新启动100个农业科技项目,大力组织联合攻关,力争培育一批突破性种子新品种。在水稻育种方面,目前正在选育超级稻品种和耐储存品种。在玉米育种方面,目前已经选育出几个玉米新品种,它们的特点是耐密性、抗倒性、抗疫、脱水快,可进行机械化生产,可提高亩产10%左右,增加玉米产值400亿元。投入市场后,将解决国外种业占领我国市场的不平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