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
李咏玲分享
摘要针对农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从教材选用、课题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学生练习以及教学评判等6个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了分析,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农科院校
AbstractAimed at characteristic and problem of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t agricultural college,it was analyzed from six aspects for the teaching that were textbook using,subject importting,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method,students practi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Combining together with innovational thinking of student in teaching,the purpose of training innovational ability and integrated quality for student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organic chemistry;teaching;agricultural college
有机化学是农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是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学好本课程以及后续课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乃至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安排各个环节,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反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结果的评判,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合理选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因此,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而农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大纲、教材,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往往追求系统性和全面性,出现量大、深难的倾向。教师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增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虽然农科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的深难,但作为教师还是应博览群书,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知识的深度、精度、广度都不尽相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因材施教。例如,在对实践生的教学中,针对实践生基础知识薄弱就应偏重于应用性知识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坚持系统性和少而精的原则[1],并注重多联系实际。此外,课堂讲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讲究自身特色,讲授内容、先后次序、时间分配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讲稿不是教材,讲稿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甚至精简,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新授课题的导入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新授课题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课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结合化学史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例如,在学习格林尼亚(Grignard)反应时,介绍一下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他31岁才获得博士学位,一生的科学论文多达600多篇,并于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这样学生便对格林尼亚反应产生浓厚兴趣,对其性能、用途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更加扎实。二是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新课。复习与新授课程有关的知识,以旧引新,有意识地使学生联系与后续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便于旧知识的温习和新知识的延伸,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三是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化学演示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是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可以介绍学生非常熟悉而又运用广泛的事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常思考生活方面的有机化学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也有助于建立轻松良好的师生关系。
3讲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老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规律[3]。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例如,在讲述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SN1与SN2反应机理的特点后,可以启发学生对伯卤丁烷、仲卤丁烷、叔卤丁烷在这2种反应机理的反应速度进行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科学的系统性,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结构与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上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甚至借助于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或穿插一些小故事、小趣闻,加深学生印象和趣味性;板书快而流利,注意在单位时间内语言有较大密度和适度的节奏。过快,学生不适应,太慢,学生的注意力要分散,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基本适应后,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语言密度,以训练学生的灵敏性。
讲课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导学和研讨3个部分。精讲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一定要讲清讲透。因此,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如何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如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合物的芳香性,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从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简单理论入手,讲苯环的共轭大π键的电子云分布、轨道重叠和形成情况,从而引起电子离域、键长平均化、电子云高度均匀化导致其有芳香性;可以再引伸到其他芳香性物质的共轭效应,找出它们和苯环结构的相似点,推导出其具有和苯相似的性质——芳香性。对于导学内容,由于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老师可以结合导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回答问题或写出书面报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开拓思想、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缓解课时的不足。在精讲和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当然,也可就现在相关有机化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这样的授课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4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共轭体系等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借助于分子结构模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减少讲解的难度,但模型的保存、制作、使用都受一定的限制[4],而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且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例如,有机化学中对映异构体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先显示出左旋体的结构,然后再显示一面镜子,将左旋体通过镜子投影得到右旋体,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然后将镜子去掉,拖动其中一个异构体,无论如何放置,两者在空间上不能完全重合,即实物(左旋体)与其镜像(右旋体)是不能重合的一对物质,从而导出对映异构体的概念。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加教学容量。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能排除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适量的板书能使教学主题突出,并能克服多媒体教学中讲课节奏太快、学生不易记笔记、不利于课后复习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5选好练习,上好习题课
在讲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用结合。在讲授一定内容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然后再讲下一部分内容。但如何在做练习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却需要对练习题有个精选过程。因为做题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既需要一定时间,又需要动脑分析才能完成。因此,在上完每个单元后选习题时,习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精选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学生在演题实践中就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5]。
根据农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的特点,需要有选择性地开一些习题课[6]。习题课要适时、适量。例如,在讲完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之后,安排一次习题课,重点用于比较这几种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化学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大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课的传授,对习题课重视不足。事实上,习题课是学生强化记忆、调整思维、加强灵活运用和发散思维的好时机,也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的好时机。在平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意见;在习题课时,教师可就学生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通过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严密性、全面性[7]。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培养发散思维,加强思维敏捷性。
6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静态分析,形式单一,强调学生对知识过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考试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8,9]。例如,根据有机化学规律性强的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写出书面小结,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应以考察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动态性的评价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包括知识和创造力2个部分。知识包括平时分、测验分、期末分;创造力包括自学能力、课堂参与分、动手实验分、答辩分。这种评判标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符合未来应用型人才的评判标准。
7结语
虽然农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量多、课时少,不能等同于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但只要教师善于研究、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使教学精炼化、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双赢[10,11]。
8参考文献
[1] 苏学素.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10):77.
[2]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编委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高洪君.在有机化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4,6(4):74.
[4] 梁开玉.有机化学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2):200.
[5] 许志锋,邝代治,张复兴,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59-161.
[6] 丛恩同,李业霞.对有机化学习题教学改革的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0(4):56.
[7] 刘涛,熊伟,白玛卓戛.农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西藏科技,2007(3):42-43.
[8] 杨巍.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2-13.
[9] 姚忠亮.新时期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76(5):59-62.
[10] 孙颖,王晓忠.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2):56-57.
[11] 吕志凤,战风涛,姜翠玉.浅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5):97-98.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农科院校
AbstractAimed at characteristic and problem of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t agricultural college,it was analyzed from six aspects for the teaching that were textbook using,subject importting,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method,students practi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Combining together with innovational thinking of student in teaching,the purpose of training innovational ability and integrated quality for student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organic chemistry;teaching;agricultural college
有机化学是农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是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学好本课程以及后续课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乃至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安排各个环节,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反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结果的评判,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合理选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因此,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而农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大纲、教材,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往往追求系统性和全面性,出现量大、深难的倾向。教师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增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虽然农科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的深难,但作为教师还是应博览群书,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知识的深度、精度、广度都不尽相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因材施教。例如,在对实践生的教学中,针对实践生基础知识薄弱就应偏重于应用性知识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坚持系统性和少而精的原则[1],并注重多联系实际。此外,课堂讲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讲究自身特色,讲授内容、先后次序、时间分配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讲稿不是教材,讲稿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甚至精简,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新授课题的导入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新授课题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课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结合化学史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例如,在学习格林尼亚(Grignard)反应时,介绍一下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他31岁才获得博士学位,一生的科学论文多达600多篇,并于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这样学生便对格林尼亚反应产生浓厚兴趣,对其性能、用途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更加扎实。二是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新课。复习与新授课程有关的知识,以旧引新,有意识地使学生联系与后续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便于旧知识的温习和新知识的延伸,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三是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化学演示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是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可以介绍学生非常熟悉而又运用广泛的事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常思考生活方面的有机化学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也有助于建立轻松良好的师生关系。
3讲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老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规律[3]。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例如,在讲述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SN1与SN2反应机理的特点后,可以启发学生对伯卤丁烷、仲卤丁烷、叔卤丁烷在这2种反应机理的反应速度进行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科学的系统性,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结构与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上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甚至借助于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或穿插一些小故事、小趣闻,加深学生印象和趣味性;板书快而流利,注意在单位时间内语言有较大密度和适度的节奏。过快,学生不适应,太慢,学生的注意力要分散,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基本适应后,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语言密度,以训练学生的灵敏性。
讲课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导学和研讨3个部分。精讲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一定要讲清讲透。因此,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如何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如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合物的芳香性,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从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简单理论入手,讲苯环的共轭大π键的电子云分布、轨道重叠和形成情况,从而引起电子离域、键长平均化、电子云高度均匀化导致其有芳香性;可以再引伸到其他芳香性物质的共轭效应,找出它们和苯环结构的相似点,推导出其具有和苯相似的性质——芳香性。对于导学内容,由于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老师可以结合导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回答问题或写出书面报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开拓思想、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缓解课时的不足。在精讲和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当然,也可就现在相关有机化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这样的授课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4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共轭体系等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借助于分子结构模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减少讲解的难度,但模型的保存、制作、使用都受一定的限制[4],而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且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例如,有机化学中对映异构体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先显示出左旋体的结构,然后再显示一面镜子,将左旋体通过镜子投影得到右旋体,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然后将镜子去掉,拖动其中一个异构体,无论如何放置,两者在空间上不能完全重合,即实物(左旋体)与其镜像(右旋体)是不能重合的一对物质,从而导出对映异构体的概念。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加教学容量。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能排除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适量的板书能使教学主题突出,并能克服多媒体教学中讲课节奏太快、学生不易记笔记、不利于课后复习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5选好练习,上好习题课
在讲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用结合。在讲授一定内容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然后再讲下一部分内容。但如何在做练习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却需要对练习题有个精选过程。因为做题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既需要一定时间,又需要动脑分析才能完成。因此,在上完每个单元后选习题时,习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精选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学生在演题实践中就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5]。
根据农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的特点,需要有选择性地开一些习题课[6]。习题课要适时、适量。例如,在讲完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之后,安排一次习题课,重点用于比较这几种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化学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大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课的传授,对习题课重视不足。事实上,习题课是学生强化记忆、调整思维、加强灵活运用和发散思维的好时机,也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的好时机。在平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意见;在习题课时,教师可就学生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通过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严密性、全面性[7]。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培养发散思维,加强思维敏捷性。
6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静态分析,形式单一,强调学生对知识过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考试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8,9]。例如,根据有机化学规律性强的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写出书面小结,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应以考察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动态性的评价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包括知识和创造力2个部分。知识包括平时分、测验分、期末分;创造力包括自学能力、课堂参与分、动手实验分、答辩分。这种评判标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符合未来应用型人才的评判标准。
7结语
虽然农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量多、课时少,不能等同于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但只要教师善于研究、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使教学精炼化、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双赢[10,11]。
8参考文献
[1] 苏学素.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10):77.
[2]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编委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高洪君.在有机化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4,6(4):74.
[4] 梁开玉.有机化学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2):200.
[5] 许志锋,邝代治,张复兴,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59-161.
[6] 丛恩同,李业霞.对有机化学习题教学改革的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0(4):56.
[7] 刘涛,熊伟,白玛卓戛.农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西藏科技,2007(3):42-43.
[8] 杨巍.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2-13.
[9] 姚忠亮.新时期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76(5):59-62.
[10] 孙颖,王晓忠.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2):56-57.
[11] 吕志凤,战风涛,姜翠玉.浅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