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农林学类>

农业科技发展专科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发展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科技发展专科毕业论文篇一

  《 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策略 》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一半,然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的1/10[1]。为使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必须大力推行农业科技服务,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摆在我省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我省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传统农业科技服务面临的危机,并初步探索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同时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并承担了农业新品种推广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田的开发和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及发展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经营等任务,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农业格局新局面的形成,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仍然面临着生存危机。

  (一)科技研发与农民需求脱节

  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虽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主体,因此,农业科技服务应该是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然而,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并没有对农民的需求进行深入地调研,因此对农民的帮助形成了“给的不要,要的不给”这样的供给局面。此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是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不到美国的一半,真正达到规模应用的不到20%,多数农业科技项目被研发出来后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实际作用[2]。

  (二)管理机制不畅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调查发现,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存在有如下问题:第一,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农民组织之间难以形成长效、统一的管理机制,致使信息传递、沟通及反馈机制不能顺利进行。而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人员没有深入农民,不了解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同时上级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政策鼓励,促使其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相关信息。第二,机构重叠、分工不明、多头管理导致科技服务体系运转成本高,效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非常庞大且十分复杂,既有行政主管部门,又有科技服务事业单位,这就导致行政机构会插手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或遇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另外,政府必须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勉强维持机构正常运作。而采用条块式管理模式又会导致组织间缺乏沟通,工作效率低下。

  (三)人员服务能力不足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科技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且大多与政府人员有一定的裙带关系。科技服务人员大多学历为本科以下,本身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农业科技也缺乏了解,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另外,由于经费紧张、服务落后,公益性的农业服务部门功能大大削弱,很多农技人员利用推广平台做起个体生意,很多农技推广部门变成了卖种子、农药、化肥的小商店。

  (四)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民个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不仅要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具备接受现代农业知识的能力和相应的应用技能,还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就河南省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农业劳动者接受的教育水平是小学和初中教育,大多不懂电脑和网络,没有接受过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开始向城镇转移,导致剩下的务农人员实际文化水平更低,这将严重阻碍我省的农业现代化。

  (五)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想要了解的信息,河南省的农业网站也在随之逐步发展。但目前河南省农业网站存在有很多问题,如农业信息更新速度慢、农业信息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分类不合理、农业平台使用复杂等,这将导致农户对网站的使用率不高。对于比较贫困的村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即使能买得起电脑,也支付不了昂贵的上网费用。另外网络媒体农业知识信息的传播经常与农民农耕的时间产生冲突,导致农民不能及时接收农业知识和信息。

  二、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建议对策

  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想有效运行,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民从中受益,就必须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政府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由原来的主导作用变为引导作用,因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首先必须深入基层提供农户需要的信息技术服务。其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要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进行监管,通过信息技术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使用积极性。最后,加强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管理,教给农民如何运用新技术鉴别生产资料的好坏,打击不法宣传,给农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农业环境。

  (二)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改革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单位具有一定能力的科技人员派到农业第一线,收集信息,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利用[3]。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一种创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通过邀请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创建一个科技培训基地,指导当地的农业科技企业,将科技直接传授给农户,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

  (三)注重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农业化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水平的首要任务。首先,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加强培养农业技术服务型人才。培训之后,服务人员必须满足收集、分析、传播信息这三方面的要求,并且每个村至少要安排1名合格的农村信息服务员。另外,要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户的实际需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并合理安排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深化农校教育改革,办好农业学校。政府应鼓励青年农业科技学生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完善。

  (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农业结构调整阶段,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才能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技术,因此,河南省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批有知识、会技术、懂管理的农业经营者,从而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今后的一个阶段,应该把义务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等农民教育学校的作用,大力应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技能应用。同时,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五)加强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搭建科技资源传播平台,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解决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的需求,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全国率先启动“落地入户”服务工程,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1]。充分发挥河南农业信息网、河南畜牧业信息网等网络的作用,同时完善各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农村网络与电视、电话、广播等搭配应用,努力实现我省与全国的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提高农民更快获取农业信息的能力。

  三、我省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下面对我省关于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过程进行简单概述。

  (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自50年代这种模式就开始得以运作,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服务主体是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中的涉农站所和涉农政府部门,是政府支持建设的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科技服务体系。不同的机构有着不同的服务任务,但都围绕着国家的农业宏观计划进行服务,能较好地完成农业生产目标,并且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的农业技术进行重点推广。近年来,河南省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了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体系,组织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包村工作,通过鼓励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这一模式较为完善,自上而下,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产业型模式

  产业型模式是农业科研单位和产业主体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农业科研单位主要解决理论与技术问题,而产业主体有偿提供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规模性生产,实现风险和利益共同承担。农业科研与科技工作人员主要承担技术推广工作,将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投入生产过程,使得研发产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设立的科技贷款;二是对于推广类课题政府直接拨款;三是单位自筹资金。在推广方式上,一般采取技术的有偿转让或者直接把物化的技术出售给生产企业,由企业来予以推广。此外,通过技术的咨询与培训,从而实现农民对技术的掌握应用。这一模式适用于主体素质较高,距离技术园区较近,中间环节少效率较高,所以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三)基地型模式

  基地型模式是将科技部门推广、基地示范园及农户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通过科技经营,结合示范推广,建立起优良品种繁殖培育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将自身的科技成果大范围推广,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六”以来,河南省引进新型优良品种400多个,推广先进农业技术30余项,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不断升级与创新,同时,对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企业型模式

  企业型模式是随着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高效技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灵活多样,适用于当地规模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优势产业。有些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农产品为加工原材料,因此比较关注原材料的生产状况及相关的技术的应用水平,为了确保原材料供应质量,有些企业会购买科技单位的相关技术,将技术推广给农民。如提供优良品种和回收农产品等。此外,还有些企业购买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如增产苗、农药、农机具等。这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使用方法的咨询等。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3万多家,规模生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有6000多家,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有601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500多家[5]。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河南省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五)合作型模式

  合作型模式是农户和民间团体协会相结合的模式。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和农业科技人员为骨干的民间协会为中心,通过这样的模式将农业科技传给农户。这一模式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业技术能人,并在当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对周围农民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较大。其投入一般农民集资或义务奉献来解决。大多推广的农业技术适用性较强、成本低廉,有的则是农业技术能手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向周围群众直接传授。随着农业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河南省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473家,约占全国总数的5.6%,资产总额58.1亿元[6]。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粮食短缺向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是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科技由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变,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员的切身利益,其运行结果关系着政府、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户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改革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树山.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翁飞莺.构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产业体系研究[D].集美大学,2011.

  [3]孙庆杰.安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郭强,刘冬梅.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3(10):99-104.

  [5]肖卫东,杜志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调查[J].学习与探索,2012(9):112-115.

  [6]刘继伟.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08.

  农业科技发展专科毕业论文篇二

  《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

  摘要:分析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发展;科技素质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传统的推广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专业水平较低,没有充分的保障,农民不能很好地吸收新型技术等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急需改革农业科技的推广模式,推动科技加速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民科技普及意识,政府也要加强人力、财力的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1现状与问题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与推广体系的落后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广大的农民是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一群体又是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弱势群体,科技素质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不稳定性一直存在,导致很多研发成功的农业科技成果未能真正应用在农业上,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够灵活

  基层农业推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项目,属于公益事业,短期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看来,有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来农村的科技推广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关键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基层机构的推广人员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付政事上面,没有为老百姓做实事,同时这个推广体系没有长效的激励机制及制约的方式,责任没有分配到人,推广的效果和力度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推广人员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1.2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良莠不齐,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在农村有很多的科技推广人员,但是其中的专业素质人员并不多,实际上有很多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员都是受到临时安置的流动人员,他们必然不具备充足的农业知识和科技素质,所谓的在其位不谋其职,当真正需要推广实验成功的科技成果时,他们也只能是一问三不知。除此之外,由于农村条件差,年轻的农业科技人员并不愿意到农村奉献自己的知识,农业的推广队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年龄构成不合理,年龄较大的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又不高,这必然致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效果打折,阻碍科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

  1.3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单一

  目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威信力度不高,不能大面积大力度的发挥科技推广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农业推广机构被细分为不同的部门,牧业、渔业等等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较差的协调性,农业科技信息不能共享,各部门的利益与整体的农业科技的利益不能很好的分配与协调,必然导致办事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农业科技推广与市场相脱离,在农村这个主战场,应该主要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但是现行的推广手段行政化,强制化,没有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1.4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的财政资金投入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费用的主要来源,这一单一的资金投入方式,不能发挥企业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他们对农业的科技风险投资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近年来不利的是,国家投入的推广经费在下降,甚至发生这少量经费也被非法挪用或者截留的情况,使农业科技推广不仅不能顺利进行,甚至有网破、人散的情况出现[2]。

  2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

  要想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经济进步的步伐,提高农业的经济实力,建设好新农村,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措施。

  2.1拓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途径

  首先,应该发挥政府关键作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公益性,所以应该由政府作出表率,组织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的队伍,这对我国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业科技推广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以农民能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各个政府部门还应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设施水平,拓宽农民接收渠道,确保各个职能部门发挥好作用。其次,拓宽推广的渠道,农业科技推广范围越来越大,很多的科技企业也逐渐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还有农村建立的技术协会,成功的养殖大户,都可以作为科技的推广力量,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引导鼓励这些力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推广技术应用。政府与各种推广力量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对于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

  2.2树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重要性的意识

  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对当地农村的行政方向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作用尤为明显。目前很多领导人员认为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也不过是形式主义,在他们眼中,农民耕田不过是一种耕作方式,种子是主要的,其他因素并不重视。所以也没有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当然成功的农业科学技术也不能被很好的利用,反而产生浪费。所以,领导班子必须首先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意识,各地也应该有相应的对领导的奖惩政策,农业科技的推广与使用直接与他们的业绩及职位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

  2.3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来源

  科技的最直接产物就是信息网络技术,这对于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成功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及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农村也要引进网络,争取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网络,只有大力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拓宽了科技信息的来源,建立覆盖农村的信息系统,才能让农民对最新的科技有所了解,深入民心,加速传播科学技术,促进基层农业科技的转化。

  2.4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甚至80%推广人员都是非专业的,这种盲目引进非专业人员占有编制,使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能很好地在农村推广利用。所以,政府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行严格把关,在进入农业推广体系之前进行严格把关,培训及考核,既要提高准入的门槛,允许更多的具有住哪也素质的人员进入,也要对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进行提升和培训,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人员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如果没有推广对象,农业科技只能是无本之木,所以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素质。(1)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可以开办培训班,讲座,电视,网络等途径,发挥领导人员的引导作用,还可以进行现场示范,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4]。(2)进行科技示范,典型宣传,让农民真正看到科技兴农的榜样和学习的样板,使农民迫切想学习农业科技新技术,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科技兴农的例子来鼓励引导农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

  参考文献:

  [1]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07-111.

  [2]范伟杰,张华.新形势下中国农业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1):2-3.

  [3]钱爱文,杨学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支点[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13.

  [4]韩卫华,关颖.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4):60-63.

有关农业科技发展专科毕业论文推荐:

1.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2.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毕业论文

3.大专农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4.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论文范文

5.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6.电大银行服务专科毕业论文

    171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