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政税收>税务研讨>

浅谈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机制(2)

若木分享

三、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机制
  1.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健全风险识别分析运作机制。通过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领域和风险类别进行总体考量,对各类风险群体和风险程度进行集中分析,对跨部门和跨税种的风险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在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的基础上,以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处理为重点,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创新税源税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发挥征管资源和数据信息集中优势, 重点开展综合风险分析和分税种风险分析,组织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健全税收风险特征库。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归集排序,将风险等级应对与税源监控管理职责相匹配,选择有效的方式实施应对处理,以较小的管理成本获得较大的管理效能。
  2.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机制。着眼于提高风险管理绩效和水平,科学设定风险管理监控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后续影响等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监控评价圈,从风险识别准确性、风险控制有效性、税法遵从提高度和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要及时总结税源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掌握并积累资料,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
  3.完善税源信息共享沟通机制,夯实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基础。税收征纳系统的信息化既包括纳税人所有办税事项的信息化,也包括税务部门所有征收管理事项的信息化,以及日常行政管理和社会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应充分运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努力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大力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推进完善税库银联网和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及时采集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的第三方信息;探索建立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提升跨地区税源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税源控管的信息化优势。
  4.实施差别化管理,加强联动互动。风险应对的主要任务是纳税人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和风险形成的情形,有效整合税收管理资源,协调各管理层级、管理部门,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对预案,以实现对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一是要建立差别化的应对机制。按照纳税人偏离风险预警值的程度设置由低到高的风险级别,并在应对策略、应对措施上体现差别,从低到高依次为观察、引导、监控、评估核查、重点稽查阶段,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介入深度、管理力度逐步增加;既体现管理和服务的平衡,引导纳税遵从,又体现对高风险纳税人的管理控制,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式,也避免对纳税人的不必要干扰。二是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协作机制。成立税收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定期发布行业性、区域性风险提示,出具行业性、区域性风险应对情况报告。三是有效整合税源管理活动。在应对税收风险中,将所有税源管理活动纳入到一个整体框架之中,并通过系统整合在一个操作平台上,由税收管理员根据风险度的高低对各项事务进行排序,对重叠、无效活动进行归并,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使税收管理员一次进户完成多项工作,切实减轻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4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