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社会主义>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

秋梅分享

  006年,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这标志着社会工作者职业的专业化、职业化在内陆地区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也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行业有了一套专门的入门资格认证制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1

  浅析企业管理在当今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地区,专业的社会工作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处在发展阶段。但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1.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据调查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已经在我国258所高校展开,而社会工作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60所高校展开,每年有将近2万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除此之外,我国每年有5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职业人才水平考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20余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服务平台不断拓宽。

  随着我国对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的加大,我国已经新增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有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民政类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还有4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除此之外,我国各地都在加大和鼓励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经有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也成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探索不断深入。

  2007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形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组合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江西万载为代表的政府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示范与参考。

  4.服务成效不断显现。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不断展开,主要是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城市融合、灾后重建以及医患、劳资关系等社会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的灾民救助、心理疏导以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等工作都是在全国2000多名社会工作服务者与当地政府联合进行开展的;在广东东莞,城市流动人口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者的服务下,尽快的融入了当地社区,完成了外地人口与当地人口的和谐融合。由此可见,在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建设方面,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正在不断提升。

  二、我国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是社会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但是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工作服务的创新。这里的创新,除了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方式的创新,还包括社会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策略的体系不完善。

  以需求管理为出发点是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基本策略,从服务战略的规划到服务战略的执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工作服或来看,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策略只是简单的把很多服务叠加在一起,在时间以及空间上没有相对完整的系统的联系。从这方面来看,现代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以及进行都会受到社会工作管理体系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服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会影响社会工作的展开以及进行。除此之外,很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管理仅限于个别服务活动的成功,或者服务效果只能在短期内呈现,而无法对整个社会工作管理组织的长期发展以及服务效果起到有效作用。

  2.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架构不够完善。

  在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工作机构过程中,发现每个社会工作机构的日常运营都有着其独特的组织架构来支撑,但是这些组织架构或多或少都存着问题。第一是领域分隔现象严重。在日常的社会工作中,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人员只固定在某个特定领域,而为其所在领域提供专项服务,对于自己领域之外的社会工作服务缺乏必要的沟通以及联系。这样就会造成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目标不一致,导致社会工作管理难度的加大,最终造成社会工作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二是社会工作组织内部无法及时解决矛盾,导致社会工作策划与执行职能的发挥受到了制约和束缚,尤其是社会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工作机构中,社会工作负责人主要在机构内部,而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则分布在各个社会服务需求点,这样就导致社会工作负责人无法与社会工作人员及时有效的进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经常出现社会服务指令执行有偏差,工作安排不够细化,以及社会工作人员情绪无法及时疏导等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不同,导致了社会工作人员观念也有所不同。

  3.部分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成长历程以及成长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有限,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以及集体归属感。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经常存在一种行政化的现象。很多社会工作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人员要根据流程办事,无论大小事都请示上级领导的现象。除此之外,很多社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生活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社会工作的完成,只是被动的对固定服务任务量进行执行,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社会工作人员内心的创新性以及上进心降低。由于各个领域都分散在不同地方,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整个集体缺乏凝聚力。二是社会工作机构运营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展开。现阶段,社会工作多数都是非盈利性机构,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政府来对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来买单。但是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与需求,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建立起来,而政府的资金却是有限的,如此一来就存在一部分社会工作组织资金不足的现象。资金的短缺必然会对社会工作的展开产生影响,并且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社会工作机构在进行服务的时候选择性不强,因此,社会工作的展开以及服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企业管理模式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步,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以下从企业管理措施结合社会工作进行分析,以提高社会工作发展水平。

  1.实现管理理念创新。

  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管理理念的创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其中心以及根本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应当以人为本。同样的,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今天,社会工作管理理念也应当以人为本进行创新。在社会工作中综合服务型管理理念、学习型管理理念以及团队型管理理念,对社会工作进行管理创新,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设计以及定位,更好的做好社会工作。同时能够有效的对社会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协调,促进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同时有效的团队,有助于社会工作机构的高效运行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2.建立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

  企业管理一是来源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一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主要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于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建立激励机制。这同样适用于社会工作机构,对于社会工作管理有着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进行相应的激励,这不应单纯表现为物质利益。强烈的事业心以及成就感是管理创新行为的动力,因此,重视社会工作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工作管理创新,从社会荣誉以及物质生活各个方面激发社会工作管理人员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以提高社会工作管理创新,顺应社会工作发展要求。

  3.加强人才管理。

  无论在任何行业,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管理首先是要做好人才的管理,创新用人观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社会工作中也不例外。在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选聘的时候,要对人员创造性、适应性以及学习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要求社会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适应性。社会工作复杂多样,需要服务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只有具备良好适应性的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社会工作。因此,社会工作人员招聘必须对招聘制度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对用人机制进行创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尽可能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管理。

  4.信息化管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企业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效益。在社会工作发展中,应用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加强社会工作负责人与各社会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社会工作经营成本,提高有限的社会工作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加强社会工作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精细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发展,提高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实力。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将企业管理运用在社会工作当中。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在不断加强,随着社会工作机构的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增强,企业管理理念与社会工作不谋而合。社会工作中突出的问题,通过企业管理方式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今后社会工作发展中,企业管理的应用将成为社会工作管理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2

  浅论高校教育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新形势下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意义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到报告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具体化、丰富化,各级政府不断赋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内涵和职能,社会工作在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群体问题和个体问题的专业能力,是党和政府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加强社会团结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单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工作和行政介入无法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社会工作者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弥补由单纯的行政工作和市场运行规律顾及不到的欠缺。发达、健全的社会工作体系,需要社会工作者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不同,社会工作尤其强调其专业方法和技能的运用,但我国社会工作尚具有浓郁的行政性和非专业性的特点:

  一是,在回应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离专业社会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专业社会工作者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基础,而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化背景人数只占少数。

  二是,规范化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社会工作这一职业还未被广泛了解,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声望不高,行业吸引力不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社会工作是与政府工作相重叠的,是一种资源浪费;或是认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只是极少数的特殊群体,而不是广泛的社会群体。

  三是,社会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政府兴办的社会服务机构资源短缺、辐射面窄,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缓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不健全。

  四是,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在发达国家,从事社会工作的大部分人都来自中产阶级以上收入人群,他们将社会工作作为职业或事业,是出于人道和自我价值观的体现。随着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事业编制后,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参与就业,但从业者的职业信念和事业观还需加强。

  五是,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如何评定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还未形成体制。另外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社会工作者队伍更新率高,也制约着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六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对义务奉献的“志愿者”进行了大量的舆论宣传,但对有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宣传却非常有限,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知晓度,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声望和自我价值定位。

  三、高校对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以来,逐渐形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由科学系统理论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体系为指导、以规范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手段为途径的全新的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阶段。高校在发展社会工作学科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建设。

  1.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行政部门、实务部门和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于1999年底才在我国设立,而在此之前许多社会工作者大都是凭借着爱心和经验自学成才。众所周知,高校聚集了大量理论研究人才,正是由于高校进行了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才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这个新兴的学科,在13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会促使我国社会工作在职业化水平上迈上新的高度,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和组织得到应有的服务,使许多困扰人们的问题得到及时化解,使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目标早日实现。

  2.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成熟的学科专业,其知识体系十分庞大与繁杂,社会工作者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一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观念和信心,另一方面在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为有需要的人和团体服务,满足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工作职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

  3.有利于高校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目前,高校在服务社会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教师科研的方向、目标、重点背离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少成果只能待在抽屉和实验室里,不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十分有限。二是不重视长远规划和社会效益,缺乏良好的规划机制体制,学校和社会之间还远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长远的供求合作关系,科研工作过多地注重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与社会需求相差距离较大,许多学校在设置学科和专业时,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还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人才储备和设施条件时,就进行招生,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受到制约,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置则充分体现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接近社会需要,而不是曲高和寡,脱离社会的需要。

  4.有利于高校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高校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共同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标准。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使得高校有关社会工作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在第一时间服务于学生,也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实践,不仅有利于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对学校全体学生的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教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析了高校教育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在发展社会工作学科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建设。

猜你喜欢:

    318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