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论文

谢桦分享

  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靠集体建立起来的信仰难以长久,靠集体的信念建立起来的信仰会随着某个宗教、政党、组织的解体而烟消云散。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全文如下

  【摘 要】当今社会的人们面临信仰缺失的严重危机。而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其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赢得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我们最崇高、最理想的信仰。在追求马克思信仰的同时,首先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来抓,同时还要从法制规则出发,加强法制教育。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母亲曾叹道:“奇怪,过去我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人却活得很精神;而今日子好过了,却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头。”因为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母亲读的书不多,她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信仰。可是母亲的话却引起了我笔者的深思:这其实就是当代社会信仰缺失的例证。

  一、目前我们面临信仰缺失危机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并把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因此,信仰是人们活动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信仰一旦丧失或存在危机,不仅会使个人的生存意义荡然无存,同时也会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到不知所措。近几年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不断质问拷打着我们每一个人:毒奶粉,毒大米等食品安全问题;黑煤窑,黑心包工头对农民工的种种残酷的剥削;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老人孩子跌倒无人敢扶;官在其位不谋其政;富人为富不仁;社会诚信度愈发低下等等,可以想象,今天的社会,各行各业,很多人似乎都失去了信仰、道德、伦理底线,整天浑浑噩噩,过着茫然无措的生活。

  寻找信仰,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信仰。作为科学,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信仰,它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和自觉追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经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崇高的、最理想的信仰,因为它是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发展的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首先,它有科学的基础和来源。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主义;其次,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按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再次,它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践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认真阅读马克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自发地树立起来的。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可能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仅是朴素的感情,更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建立于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之上的理性把握。认识和理解是信仰的基础,这体现出人的认知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理论前提的,它要求人们所做的不是盲信盲从,而是理性地独立思考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使人的认知需要得到极大的发展。

  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来抓。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是指导一切精神活动的最高统帅。人类精神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与人们的信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精神领域的各种建设,首要的便是信仰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行动指南。

  第三,从法制出发,加强马克思主义法治教育。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人们总是需要共同体稳定、有序、和谐与繁荣地发展,以便自己在其中健康地成长。这就体现出人的法制需要。那么在这个共同体中就应当有共同的信仰来维护来支撑。而且共同的信仰能把人民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共同建设与发展我们的共同体。我国的信仰教育应该抓住人们这方面的需要,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法治教育。

  四、结论及建议

  信仰的生成是情感内化的结果, 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就是真理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以及实践的力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向21世纪,我们必将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永远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让人们积极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地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协调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相关文章:

1.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探讨论文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特质研究论文

3.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论文

4.论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论文

5.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意义研究论文

6.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探究论文

    43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