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毛概论文2500字
毛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它汇集了丰富的思想性内容和严谨的政治性内容,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毛概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毛概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一毛概论文2500字篇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这两个问题早有定论,然而定论并没有将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既应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又应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反映。从客观存在着的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人民内部矛盾当然是主要矛盾;从实际工作层面来看,改革就应该是主要矛盾了。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改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论述这个问题时,都是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中的概括作为理论根据。我们认为,“正处”的概括是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来替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大家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普遍地存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中,既存在于以敌我矛盾为主的社会形态中,又存在于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的社会形态中。这两个矛盾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决定性的因素。无此矛盾,就没有人和人的社会。人和动物,人类社会和动物群体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体现在这里。这两个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规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它们就存在一天。因此,我们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所反映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未尝不可。因为它们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当然也可以看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过这种概括,一般地说,只能反映、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人类社会某些共同的、一般的东西,不能反映、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和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就是依据这一原则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他们在剖析资本主义时,不是只停留在对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上,而是着重地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体的特殊的表现。这样,马克思恩格斯既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又科学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本质。恩格斯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的矛盾。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我们只有在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同时,又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同样,也只有把这个原则应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研究中,才能揭示社会主义社会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我们经常这样问自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社会主义社会,会不会像它运动到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也以一种具体的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呢?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有它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呢?能不能像恩格斯表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那样,用科学的精练语言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述出来呢?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我们认为,党的八大所概括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具体的特殊的表现形式,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最初表述。这个表述在文字上虽然不够准确,但是从它所表述的基本思想说来则是完全正确的。这个表述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肯定了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了,肯定了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十一届六中全会又把这个基本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概括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它吸取了八大的成果。又比八大的概括更为准确。我们认为只有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标志着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理由如下:
这个基本矛盾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及其剥削制度、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提供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和健康高尚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可是由于历史的、政治的、认识的等原因,中国社会生产力还很不发达。我们搞了近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截至1978年,工人的每月平均工资只有四十五元,社员一个工分只合一毛钱,有的甚至只合几分钱。据报载,直到1982年,安徽宣城地区农民的年收入仅74元。劳动一天只挣到两角钱。一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又不发达,社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样就发生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揭示了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的一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矛盾的另一方,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在这里,人民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者、消费者,又是社会生产的主体、承担者。这就是说,人民生产,人民享用。人民创造的财富,第一归人民,第二归国家,而归国家的那一部分,最终还是用之于民。这种人民生产为人民的直接一致性,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一句话,就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就叫做社会主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这个矛盾是我国社会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总根源。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诸如三农问题、医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腐败问题、道德严重滑坡问题、央企改革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科技问题、稳定问题、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等等问题,都是在这个基本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基本矛盾的解决。如果社会生产发展了,国民经济增长了。人民富裕了,其他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反之,如果这个基本矛盾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这一情况就足以说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产生、发展的基础和总根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非到这一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失的。从时间上讲,不只一百年,两百年,甚至还要更长一些。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和一切斗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过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就是从“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走向“够格”的社会主义的过程。
这个基本矛盾是我们党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的客观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就是根据对于中国实际情况和对这个基本矛盾的认识,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开放,消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和资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使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基于以上简析,我们认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这一矛盾,既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反映。我们只有把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够科学地说明社会主义中国历史进程的客观必然性。
这个概括是否只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呢?它是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现象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可以肯定在所有发展中国家搞社会主义,都会出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是基本矛盾。因为,这些国家同中国有相同的遭遇。过去,我们都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掠夺和剥削,社会生产力不发展,国民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人民贫困,这种国情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搞社会主义,就一定会出现上述基本矛盾,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对这个矛盾的概括有所不同,表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实质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上述概括是否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我们认为,基本上也是适用的。所谓基本上适用,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国家搞社会主义,在一定时间内和某种程度上,同样也会出现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情况。只是由于资本主义发达程度不同,这一基本矛盾的表现有所不同罢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可分高、中、低三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这一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作用范围、作用时间都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样特殊,它总是要起作用的。拿美、英等国来讲,占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的还是工人、低收入者和失业者,腰缠万贯的富有者毕竟是少数,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国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比较高。因此,在这些国家搞社会主义,人民会在较高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产生出更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可是,由于革命成功后出现的种种原因,在旧的社会秩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已被废除,而新的社会秩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尚未建立之际,不可能马上生产出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更不可能及时地生产出健康高尚的精神产品。这样,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出现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在原来较高的生活水平基础上产生的更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当然这种“不能满足”与由于社会生产落后而引起的“不能满足”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总之,上述概括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现象。它具有普遍的国际意义。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概括,怎样表述是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索,研讨。这里必须指出,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以无产阶级理论家的气魄,突破斯大林的框框,在理论上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对这些矛盾从性质上和作用上做了精辟的论述。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个科学概念,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社会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明确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并对这些问题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毛泽东的这些独创性的见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
二、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如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就必须进行改革。因为旧的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所谓改革,从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看来,主要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体制转换问题、利益调整问题和观念更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说得具体些,就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解决分配不公、贫困和富裕的矛盾;就是解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矛盾。说到底,就是解决我们的认识——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之间的矛盾。再讲得具体些,这个矛盾就表现为一些人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同一些人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矛盾,即正确和错误、革新和保守的矛盾。自觉地解决这些矛盾,或者说,根据对于矛盾的认识,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已经过了时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和限制人们积极性发挥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革。
现在,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上述矛盾是大量地、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会日益突出起来,有的甚至有些激化。这些矛盾都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大规模的急风暴式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之后,敌我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这个时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题了。因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人民积极性的发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要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这样讲,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个问题,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就明确地提出来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题了。所谓“主题”,就是说在政治生活中是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的因素。用哲学的话语来说,就是应该把人民内部矛盾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就能把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动起来。这些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连续几年提高企业退休员工的退休金,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大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所有这些重大措施,都是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
怎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呢?说到底,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们认为,从客观存在着的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当然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如果我们从实际工作这个层面来看,改革就是主要矛盾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实际工作也是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的,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矛盾的。实际工作就是由各种不同矛盾组成的一个复杂统一体。但是,其中总有一项是中心工作,中心任务,或者说,总有一个主要环节。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活动来看,中心工作,主要环节,就是改革。我们之所以把改革看成是实际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原因是:
一,主要矛盾是改革的实质内容,改革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更是主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抓改革,不仅意味着抓住了主要矛盾,而且意味着在动手解决主要矛盾。改革是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的一致体。
二,如上所述,实际工作千头万绪,这些“头”和“绪”,又是相互矛盾的。在这些矛盾构成的实际工作中,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最为重要。抓住了改革,在实际工作中就分清了主次轻重缓急。抓住了改革又善于改革,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盘棋就走活了;反之,就会造成全盘败局,就是死路一条。3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胜利,创造了奇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国际威望,无一不是改革的结果。30多年的实践反复证明:哪里敢于又善于进行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哪里的气氛就热烈高涨,群众的干劲就大,工作就有创造性,经济就能迅速发展。全国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也是这样。
三,从总体上来看,社会主义就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1890年8月21日,恩格斯在致奥托·伯尼克的信中写道:“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应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中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中深化改革,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循环一次的内容,都会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一些,更加成熟一些。
我们就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把改革看做实际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当然,我们所说的改革,决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是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改变;恰恰相反,而是社会主义的质的不断积累、扩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人们已经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显示出来的巨大的优越性,但它还不完善、不健全、不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深化改革中才能逐步走向完善,走向健全,走向成熟。
现在有些人认为,改革已经搞了三十多年了,应该改得差不多了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改革的进展是不平衡的,有些棘手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新的规章制度也未完全建立起来。改革不是差不多了,而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通过改革而得到解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规律。
同样,怎样看待改革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然的话,也会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场革命,谁也没有搞过,难免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只看错误,不看成绩,就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形而上学错误。比如,有同志说:“有的官员权、钱、名、色通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也是无权的人激愤的原因,这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自身的异化,是千年封建官僚‘僵尸’的复活。”今天,在我国各级领导中,有少数高高在上的官僚,有的“权、钱、名、色通吃”,这是事实,谁也不否认。但是,由此就作出结论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千年封建官僚‘僵化’的复活,它已经“异化”为压迫、剥削人民的封建官僚体制,这符合今天中国的实际吗?这种以偏概全,是不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呢?
总之,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认为,不论干部也好。党员也好,都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并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一步步地走,一步步地总结,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快了就适当地放慢些,慢了就适当地加快点,就一定能够又好又快又省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把“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变为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