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

坚烘分享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关系到国家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头号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篇一

  《“三农”的“三体面”问题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关系到国家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头号问题。“三农”的“三体面”是指农业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从事农业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目前农业仍是我国“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仍是增收致富的重点。此类现状的形成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三农”的“三体面”的最终实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三农 三体面 不体面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基本产业供给十几亿人口的日常饮食,并为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我国农村占比55%左右,超过七亿中国居民居住在农村。我国农业发展的好不好、农村现况如何、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关系到国家基础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2003年我党正式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引入正式工作报告,此后“三农问题”一直被列为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头号问题。

  “三农”的“三体面”是指一项美好的愿景――农业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从事农业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一词不再局限于一个卑微的身份,让农村成为比肩城市令人民安于居住乐于居住的地方,这些是我党与各级政府及我国人民一直致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1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状

  1.1我国农业现状

  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以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尽管近年来我党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新道路,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现代农业转变,但我国农业依然存在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高科技难以普及等各方面的问题。且相较其他行业,我国农业始终处于低效益水平。

  1.2我国农村现状

  我国将近2/3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好,农民就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境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资源设备匮乏,医疗教育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偏低,城乡差别状况大,城镇化状况差,环境欠佳,部分地区封建迷信色彩依然浓重。

  1.3我国农民现状

  尽管我国已经迈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国民的社会文化素质持续加强,但农民歧视问题依然存在。2006年一位北京教师书写的《疾农民如仇》,尽显作者对农民的鄙视谩骂。此文一经发出便在社会上急速扩散,唾弃者有,同意者也不乏众多。就农民自身来讲,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文化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社会公德缺失等各方面的问题。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显著,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统计,中国仍然有1.0亿以上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我国农民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情况看来,真正实现“三农”的“三体面”依然任重道远。

  2“三农”的“三不体面”成因

  “三农问题”作为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是由三农各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三农”的“三不体面”现状的存在也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综合性的各方面原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一贯的产业政策,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把农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受经济和社会转型矛盾及磨擦的反应,城乡分割及“一国两策”等的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分散的家庭经营并没能及时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太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令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成功跨越仍有待实现。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采取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快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优先发展必然产生“资本增密、排斥劳动力”,直接导致城市工业不能充分吸纳就业,人口停留农村、资本流入城市工业;工业投资大幅增加,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投资不断下降,重工业的发展模式在为工业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损害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多,资源、资本少,加之土地制度变革后的制度缺陷,致使农业劳均耕地严重不足。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收入分配偏向城市和工业,财政偏向、城市偏向进一步致使城乡关系失调。农村税费体制和政策倾斜使农民重负,户籍使农民很难成为市民,进城务工经商社会附加成本高。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背离设立宗旨,相对歧视农民贷款,农村信贷投资规模逐年下降,信贷政策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因为我国政策导向、运行机制、经济体制、社会民生及农民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农业依然不能被称之为一种“体面的职业”,从事农业还不能获得“体面的收入”,也并不算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即我国依然处于“三农”的“三不体面”状态。

  3实现“三农”“三体面”的对策措施

  3.1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政府依照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深化农业改革,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技术改造,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充分运用到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中,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大政府资源、资金投入,引入高新科技人才,发展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工程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民现代化,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2加快新农村建设

  政府、社会、民众各界提高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一方面通过在各部门内部组织会议、开展专项培训等形式,保证广大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有更加深入正确的了解,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自身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各部门舆论监督,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政绩考核及监督问责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切实实施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相关司法解释,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对有待加强或整改的工作方法、工作误区的惩戒力度、惩戒方式有明确细致的法律依照。完善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如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相关政策,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在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核心农户发展壮大的同时引导其与广大农户形成紧密型的经济共同体。

  政府加大资金、人才、设备投入,设立新农村专项资金,监督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切实发挥自身职能,扩大农村信贷投资规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市场,建立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依照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完善各项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建立完善低保、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农业政策性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农民学有所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创新农业产销模式,灵活发展劳务经济,广泛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

  政府、社会、公众携手共战,党群同心联动,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观农村环境,发扬良好文明的社会风气,发展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多元化新农村建设进程。

  3.3加快新型农民培养

  政府加强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视程度,坚持教育为本,始终把科技创新和农民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听取农民需求,科学决策新型农民培养方法,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有关新型农民培养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部门会议、社会培训、舆论纸媒电视网络宣传等各种途径普及新型农民培养的相关知识,形成重视新型农民培养的社会氛围。

  加大资金、资源设备、人才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大规模开设农民培训课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民培训市场,投资农民教育。通过政府拨款及企业和个人捐款,设立新型农民培养教育资金及各类奖学金,通过税费补贴、财政奖励等手段鼓励、确保农民积极接受新型农民培养教育。

  加强立法进程,健全新型农民培养相关法制建设,以期日后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能有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和依据,改善农民教育培训缺乏法律保障的现状,通过立法保证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农民教育的健康发展。

  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农民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奖惩规则,建立明确细致的官员政绩考核及监督问责机制,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把新型农民培养工程负责任、高质量地推行下去。

  社会各界提高对新型农民培养的认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各项新型农民培养宣传活动,为新型农民培养的各个环节提供资源、资金支持,切实参与、严肃监督新型农业培养工作。

  农民正确认清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参加新型农民培养知识培训,认真接受科技文化教育,提高个人文明素养,增强市场意识,提高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学习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经营农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建设,实现增收。

  3.4缓解农民弱势问题

  政府加大对农民弱势问题的重视,农村干部提高认识,摆正态度,认真听取农民心声,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思农民所思,急农民所急。加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改善目前财政向城市利益性倾斜的现状,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不断缩短城乡差距,切实实现无论从身份上、权利保障上还是生活情况上,农民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农民正确认识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改变自身一贯的落后观念和传统思维,与时俱进的接受科学文化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增强自身道德法律意识,加快形成农民群体崭新文明的精神面貌。

  政府、社会、民众等各大主体统一起来,通过教育、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养,改革农民税费体制,平复城乡差距,缓解农民弱势问题,最终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新型农民群体蜕变,农民切实增收,新农村建设有成,奠定“三农”的“三体面”美好愿景实现的扎实基础。毋庸置疑,农业将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从事农业将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铜山.农业经济政策

  [2] YMG记者.让农民成为有成就感的体面职业[N].烟台日报,2014-1-25.

  [3] 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3).

  [4] 栗滢超.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2).

  [5] 张筱峰.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缺陷及解决思路[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3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