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关于历史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近年来,微型历史论文作业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高中微型历史论文作业的沿革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及历史思维的培养转变过程,以及从标准型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危险的美国危险的世界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一、先发制人的战略

  伊拉克危机炙手可热,天下俨然大乱。天下之所以乱,因为美国不守规矩,因为美国要搞先发制人。先发制人,这在国际关系中似乎是让人不可思议,其实在上比比皆是。只不过历史上的先发制人,怕的是对手力量的成长,正如修昔底德所言雅典势力的增长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一战前沙俄力量的增展引起德国的恐惧。先发制人不一定能成功,挑战者也未必成为新秩序的霸主,先发制人本身也被视为一种普通的军事战略。为什么这一次,美国提出先发制人,会有如此之大的震荡?

  首先,霸主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威胁。不管美国是一个如何温和的霸权,它首先是一个霸权。霸权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因为自己随时有可能成为霸权私利的牺牲品。当国际还处在无政府状态时,每个国家首先必然把安全摆在自己国家利益的首位。一个国家过分的强大,就必然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这和古代的树大招风所蕴涵的古老真理是一致的。

  其次,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只有美国能对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快速、有效的干预。尽管美国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由于国际事件的复杂性,即使目标是正义的,这种干预也会变得非常困难。例如美军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过度的介入使得美军成为当地势力的攻击目标,遭受了伤亡。美军横尸街头的镜头反过来引起国内的强烈凡响,迫使克林顿政府撤出维和美军。现在美国要搞先发制人,这就意味着美国随时有可能干预它所认为的到美国利益的事件,这种干预对别的国家的利益反过来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国能允许美国先发制人,派兵干预象牙海岸的内政吗?当然不能,那是法国的领地。

  再次,战后的国际秩序是美国建立的,作为战后国际规则核心的《联合国宪章》明确的把国家主权平等、否认战争权作为国家行为的基本原则。先发制人意味着只要威胁到美国,不管这种威胁有没有明确的证据,或者在这种威胁到达美国之前,美国就将对威胁的源头进行军事打击。这样的话,国家主权原则就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正如孔子所言的春秋战国一样,礼法尽废。先发制人不再是一种军事战略,已经扩大为一个严重的,涉及到国际社会是朝有序化还是无序化的大问题。也正因为,美国的转变才在欧洲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欧洲一向以具有共同价值观、制度的欧洲国际社会而自豪,19世纪的多极均势在欧洲政治家的脑海中是美好的回忆。欧洲反对美国不仅仅是因为石油利益和欧洲被边缘化的担心,理念的不同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过,依笔者之见,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11事件造成的不安全感,而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罗马帝国的野心。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力量优势远远强于当初的罗马帝国,但是美国不会再有领土扩张的愚蠢想法,因为这种想法在一战以后,随着民族主义的强烈兴起,已经成为代价高昂和不可考虑的。9·11事件给美国人造成的强烈的不安全感是前所未有的,否则仅仅为了所谓的石油利益,美国不会采取如此蔑视国际法和无视众多重要盟友反对的行为。

  二、单边主义的外交

  美国为什么不能建立反对伊拉克的国际统一战线?

  原因在于,国际体系和国内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构。

  在国内体系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在野派,都有可能建立起来所谓的统一战线,都有可能有自己的坚定盟友。因为,各个阶层、阶级的利益关系是明显的,也往往是相对简单和统一的。工人和农民不得到自己行使国家机器的权利,就会在处于被剥削的困境。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最重要的问题。国内统一战线的建立,另一个方面在于,正如一条古老的格言所说,说服一万人可能比说服一个人还要容易。在国内政治中,道德、感情的作用更为明显。一个政府所做的,可能因为媒体的渲染而大失人心,最终导致下台;一个在野派所大力鼓吹的,反而因为符合了大众的各种心理,得到拥护而上台。

  范文二:基本体系的构建与具体内容的突破——史学理论创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

  摘 要:史学创新涉及基本体系的构建和具体的突破。把史学理论仅同于唯物主义及其具体运用或仅限于史学主体都是偏颇的;史学理论是对历史认识、史学主体与客体、史料、史学和历史编纂等方面的反思。历史时空和主题的变化以及史学主体的要求决定了史学理论的,而当前史学面临的问题直接推动理论内容的创新。  近年,史学理论创新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史学理论将以怎样的面目呈现于21世纪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史学理论创新应从两个层面入手:创立新体系,包含新内容。   一、基本体系的构建    这一问题首先涉及史学理论的界定。从学术发展史来看,对史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不尽相同,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个极端。   改革开放前,中国史学界把史学理论仅限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历史问题时的具体化。   随着史学理论热的兴起,史学理论不能简单等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成了史学界的共识。不过,在史学理论体系构建上见仁见智。有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之说,另有历史发展的内在和史学内在规律之说,尚有历史理论和历史编纂理论之说,再有高中低三层次说,更有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说。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史学理论应包括历史意识、历史情感等而不是什么历史规律问题。但总体说来,有一根本分歧,那就是史学理论是否应包括关于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  把关于客观历史过程理论摒于史学理论之外的观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典型的理论出发点是,历史学是主体与客体或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据以立论的事实是,过去史学界对理论问题的研讨大都属于历史理论的范围,而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趋势则把理论反思对象从客体转为主体,即从研究客观历史规律转为探讨主体的认识能力;其结论是,历史理论是对史学客体的理论概括,而史学理论则是对史学主体及其与客体关系的抽象。这种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无可非议,其所列证据无疑是事实,但我们仍难以从逻辑上推导出结论,只能说对史学主体及其与客体关系的理论反思应该加强。它是史学理论不能简单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的过渡发展,是对把史学理论只限于客观历史理论观点的矫枉过正,结果从一个偏执走到另一个极端。   我们以为,对史学主体、客体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史学理论都要加以研究。从发生的角度说,史学理论是对人类最初的历史意识的与提炼。这种历史意识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人一旦自觉后势必思考以下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出身于同样血亲的兄弟姐妹有的役使人而有的却被人役使?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组织会被一些突发的事件诸如异族的侵略、火山的爆发、江河的泛滥化为乌有?我们生活得好吗?我们应该这样生活吗?这一切可以改变吗?其二,人类也意识到:人们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而祖先的业绩不应忘记,因为它可鞭策后人奋进且为后人提供对解决现实问题总是有用的东西,人

  们应该做些什么把历代的事迹传下去。于是产生了口耳相传、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等历史知识的传播手段。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上面两部分历史意识转化为人的历史观和历史编纂理论。   从发展的角度说,史学理论是对史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或者说是对史学实践的知识经验总结与升华。   史学理论所概括的对象是历史学,且是相对于史学实践而言的。历史学实践包括历史研究和历史知识的传播。历史知识的传播自应有边缘学科去研究,我们不妨把历史学实践缩小到狭义的即历史研究的范围内。历史研究就是史学主体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史料认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把所得的历史认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这样,便有历史认识、史学客体与主体、史料、史学方法和历史编纂的明晰划分。史学理论就是要从这些方面对史学进行反思。

    8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