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报道思路的必要调整
马铭分享
摘要:寻求自身在新闻报道思路和方法上的转变,是地方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应该注意的一项基本策略,只有实现了作风与文风的转变,去现场才有实际意义,去现场有了实际意义,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扩大电视新闻的社会舆论影响,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关键词:新闻报道:基本策略:作风与文风
人们常说“新闻立台”。可见新闻在电视台众多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际上,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新闻的竞争。作为地方电视台,如何在上星台强势媒体的夹击下,使自己的新闻节目争得一席之地,是电视从业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寻求自身在新闻报道思路和方法上的转变,是地方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应该注意的一项基本策略。那么,电视新闻在报道思路和方法上到底应该寻求和实现一种什么样的转变呢?根本的一点就是,改变作风和文风。
一、 改变作风,在会场里获得“养料”。
会场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电视新闻的一个主要消息来源。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都是要通过会议发布出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通过会议来传达贯彻国家的有关精神并部署本地区的工作,所以会场不可不去。但是,去会场绝不是拿份材料,划划大小标题,主席台领导拍一遍,台上台下晃两遍,就匆匆往回跑,回去照本宣科抄录材料,再加上“……指出”、“……强调”,于是,一篇干巴巴、空洞的、程序化的报道呈现在电视上,这样的节目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采访作风,也就是要从那种轻轻松松泡会议、听报告、看材料的惯性中摆脱出来,从那种浮在上面拖沓、懒散、应付的惰性中摆脱出来,要换一换脑筋,吸纳一点新的思想,增强一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思维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报道需要。改变作风,就是要爱业、敬业、进取,全身心地投入到电视新闻的事业中去,勤勉、钻研、创新。在会场里足以摸清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思路、脉络,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突出强调的问题,以及把握的尺度。在会场,要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去认真的“听会”,尤其是要注意领导的即兴讲话的脱稿部分,鲜活的实例,真实的感受,个性的语言,理性的思维,是我们难得的第一手素材。同时,对我们准确把握重大方针政策,确定近期的选题策划,厘清报道思路都是一个捷径。此外,会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关键人物”的机会。在会场,我们可以找到与会议相关的官员、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丰富、补充正在进行的报道内容,并对下一步的深入报道进行前期的准备。这些都是将要去现场打捞“活鱼”的“养料”。如果在会场里不能真正“沉”下去,只是摘取枯燥无味的一二三加强调指出,交上一篇令观众胸闷气短篇幅冗长的“大块头”就应付了事,这样的报道谈何收视愉悦?
关键词:新闻报道:基本策略:作风与文风
人们常说“新闻立台”。可见新闻在电视台众多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际上,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新闻的竞争。作为地方电视台,如何在上星台强势媒体的夹击下,使自己的新闻节目争得一席之地,是电视从业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寻求自身在新闻报道思路和方法上的转变,是地方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应该注意的一项基本策略。那么,电视新闻在报道思路和方法上到底应该寻求和实现一种什么样的转变呢?根本的一点就是,改变作风和文风。
一、 改变作风,在会场里获得“养料”。
会场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电视新闻的一个主要消息来源。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都是要通过会议发布出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通过会议来传达贯彻国家的有关精神并部署本地区的工作,所以会场不可不去。但是,去会场绝不是拿份材料,划划大小标题,主席台领导拍一遍,台上台下晃两遍,就匆匆往回跑,回去照本宣科抄录材料,再加上“……指出”、“……强调”,于是,一篇干巴巴、空洞的、程序化的报道呈现在电视上,这样的节目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采访作风,也就是要从那种轻轻松松泡会议、听报告、看材料的惯性中摆脱出来,从那种浮在上面拖沓、懒散、应付的惰性中摆脱出来,要换一换脑筋,吸纳一点新的思想,增强一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思维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报道需要。改变作风,就是要爱业、敬业、进取,全身心地投入到电视新闻的事业中去,勤勉、钻研、创新。在会场里足以摸清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思路、脉络,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突出强调的问题,以及把握的尺度。在会场,要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去认真的“听会”,尤其是要注意领导的即兴讲话的脱稿部分,鲜活的实例,真实的感受,个性的语言,理性的思维,是我们难得的第一手素材。同时,对我们准确把握重大方针政策,确定近期的选题策划,厘清报道思路都是一个捷径。此外,会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关键人物”的机会。在会场,我们可以找到与会议相关的官员、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丰富、补充正在进行的报道内容,并对下一步的深入报道进行前期的准备。这些都是将要去现场打捞“活鱼”的“养料”。如果在会场里不能真正“沉”下去,只是摘取枯燥无味的一二三加强调指出,交上一篇令观众胸闷气短篇幅冗长的“大块头”就应付了事,这样的报道谈何收视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