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文学论文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俄罗斯文学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高超的人文主义创作手法受到世界的瞩目,大量优秀的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思想深邃,反映了民主、和平、自由等多重主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俄罗斯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一:“奇异的爱情”------读《祖国》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19世纪重要诗人。1837年初,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奠基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惨遭杀害,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狰狞面目震惊、震怒了莱蒙托夫。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俄国诗歌中最有力的诗(高尔基语)”《诗人之死》这一不朽名篇。诗人把自己公开摆在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敌对位置上。因而一方面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和放逐,而另一方面却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当时整个俄国文坛公认他为普希金的继承人,认为他是继承和发展普希金的积极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杰出代表。1840年,他再度被流放,次年在决斗中被阴谋杀害,年仅27岁。 也就在他死时的这一年,他写的《祖国》发表于《祖国纪事》杂志上。他在诗歌里十分诚挚而热情地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了沙皇统治集团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也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
《祖国》创作的具体动机是1839年诗人霍米亚克夫发表了一首《祖国》的诗,他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诚。而诗人借对俄国大地上最普通的,像草原、森林、河流、白桦、夜色,像灯火、马队、打谷场、草房、舞蹈等风土人情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崇高的、纯洁的、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最本质的、“不知为什么”的热爱。由此可见莱蒙托夫的爱国主义与沙皇政府宣传、称榜的“正统”的爱国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是截然相反的。这是一种真爱。
诗中诗人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起义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农奴主对农奴制度坚固长存的信念和对东正教的迷信,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无动于衷。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艺的爱情“
诗人在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时,既没有用豪言壮语去赞扬祖国的光荣历史和赫赫战功,也没有用华丽词藻去称颂俄罗斯的名山大川、宝藏资源。始终描绘的是俄罗斯最普通的自然景色,用的是“但我爱……,我爱……,我爱……”这朴素而纯洁的话语,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感情融化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一幅幅俄罗斯自然风景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或远或近、流动变幻地映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感到美不胜收。时代的阴影透过诗人灵敏的感觉与灵巧的诗笔,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着上迷蒙、阴郁的色彩。随着人的主观情感的外物化,客观自然也就更加接近了人的感情和人的生活而显得更加亲切了。俄罗斯山河景物,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诗人把它作为俄罗斯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讴歌,因此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诗人及其人民活动于其间,看到诗人乘着马车奔走在村间小路上,透过苍茫的夜色寻找着宿地,看到大队的车马在草原上过夜,周围燃起了野火,冒起了轻烟······
诗人热爱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他以少有的喜悦和快乐来加以歌唱,表达他对祖国俄罗斯的热爱。他画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诗人“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诗人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人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而这“爱情“,远比那些空洞的“爱国主义“来的深沉,厚重,真切得多。
诗人爱祖国,但他爱的不是爱沙皇的俄罗斯,不是爱污浊不堪的上流社会的俄罗斯,而是爱清新美丽的自然界和乡村的俄罗斯,是爱人民的俄罗斯。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这是莱蒙托夫用语言在《祖国》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莱蒙托夫把在对祖国的热爱比喻成爱情,至高无尚的爱情,这是奇异的,因为没有那一对爱情比这更伟大。莱蒙托夫热爱祖国,祖国的一点一滴都能深深的吸引着他,无论是壮美的,还是平凡的。他那草原上凄冷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他那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无论是轻烟还是草房,都是坐着的挚爱。
想一想我们的祖国。我们对祖国的爱有多深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的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与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赋予我们祖先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就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历史证明,一切爱国者都把祖国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因为他们知道,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一位伟人层说过“若果你失去祖国,你便也失去了自己。”唇寒而齿亡,做了亡国奴连人格,自由都的不到,更谈不上什么幸福与个人利益了。
前任尚志“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呢?
诚然,我们的祖国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然而,爱国 是不以祖国富裕为前提的。祖国的贫穷,人民的困苦正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正需要我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而兴奋。
读了《祖国》这篇文章不禁使我想到我们的祖国过去哺育了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今天,她将造就无数社会的爱国英才。
因为我们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二:《俄罗斯文学史》浅谈———俄罗斯文学史课有感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她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俄罗斯充满悲壮的、喜剧的和光荣的历史。俄罗斯的文坛上,有五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伊万布宁、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迫于苏联政府的压力而拒绝接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约瑟夫布洛兹基。
古代俄罗斯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勇士歌、童话、歌谣、谚语等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期望,是书面文学的重要源泉。俄罗斯古代文学发轫于基辅罗斯988年定____为国教后的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自此直到17世纪初,俄罗斯外患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作品,多为融宗教、历史于一体之作。只有12世纪末佚名作者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史诗般雄浑生动的文笔叙述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及最后回国的经历,贯穿团结御侮的思想,在内容和技巧上堪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媲美。
从17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的《行传》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还出现了《戈列-兹洛恰斯基传奇》、《萨瓦·格鲁岑传奇》和《弗罗尔·斯科别耶夫传奇》,及《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鲈的故事》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作品。到了18世纪,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会改革为契机,反对守旧和愚昧、宣传开明君主和启蒙思想的古典主义占了俄罗斯文学的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学家兼诗人罗蒙诺索夫、悲剧作家苏马罗科夫、讽刺杂志的编辑出版家诺维科夫、在颂诗中包含讽喻的宫廷诗人杰尔查文以及著名讽刺剧《纨礌少年》的作者冯维辛等。18世纪末更有贵族作家卡拉姆津和革命家拉季舍夫,他们打破古典主义美学禁忌,将卑贱者的形象引入文学。前者的小说描写普通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后者以自己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表现农民的苦难和愤慨。他们的格调大不相同,却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内心感受为特点,标志着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兴起。
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史必将成为俄罗斯文学篇章的最高音。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
(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这段话也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
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贵族革命时期
农奴制的残酷;十八世纪讽刺作家拉季谢夫对现实的批判,感伤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成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中反压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助力。19世纪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普希金的后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
平民知识分子时期
农奴制改革之前资产阶级自由派与革命民主主义派之间“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之间的斗争。自由派赞美改革,民主派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各派都通过文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创作空前活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 )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奥斯特罗夫斯基 《大雷雨》(1860)
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对儿媳卡杰琳娜的迫害,表现了她的反抗。杜勃罗留波夫称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对迫害安娜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控诉,《复活》对整个俄国专制社会的控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
此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仍是批判旧俄国,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沙皇政府的残暴。1905年革命后,批判现实主义阵营的分化公开化。安德烈耶夫倒向反动阵营,同颓废派合流;库普林倾向于自然主义;绥拉菲莫维奇转向无产阶级;阿托尔斯泰仍站在民主主义立场。
俄罗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其中,“多余人”的形象系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高。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其后有比乔林,别里托夫,罗亭,拉夫列茨基,奥勃洛莫夫,而奥勃洛莫夫是最后一个多余人。19世纪的俄国文学还具有
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属于探索型的人物,他们往往似肩负着十字架的圣徒,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和负罪感,在精神领域艰难地跋涉。或致力于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归宿,表现出颇具宗教意味的虔诚性。
俄罗斯的文学史不仅仅是是文学的历史,我觉得俄罗斯文学史更像是俄罗斯发展的写照,在动荡的年代文学不仅仅是文人笔下的文字,它们更是革命者手中的武器,是这样的武器捍卫着最底层人民的利益,是这样的武器吓破了俄国沙皇的胆。伟大的俄罗斯文人他们不惧流放和生活的艰苦,他们是勇士,真正的勇士,我的耳边仿佛听见俄罗斯人们世代传承的勇士歌倾泻而出......
俄罗斯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1.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3.文学论文
5.英美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