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
当代文学教学是当代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的兴起给当代文学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篇一
影视剧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发展
摘要: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而本文侧重于研究将经典的文学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剧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讨如何利用影视剧这一载体,扬长避短,加深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经典的理解,保持对文学名著持续的热情。
关键词: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一直以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持续的热情,通过实践教学的相关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把经典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内容丰富,基本讲授都是文学史与经典文本的选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因此,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是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但经典文学名著大部分都篇幅较长,涉及面较广。而学生呢,之前由于的高考的压力,对经典文学的接触比较少;考入大学后,由于就业的压力,忙于应付各种考证,难于集中精力和时间去阅读研究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中国现当代文学授课教师要将课堂组织好自然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一定要想办法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之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文学,而且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使之爱上文学,自觉地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这是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教师面前的难题和身处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而本文侧重于研究将经典的文学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剧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讨如何利用影视剧这一载体,扬长避短,加深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经典的理解,保持对文学名著持续的热情。
1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1.1影视文学赏析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普遍是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教学方式进行单一化教学,其教学方式非常简单,也就是常规的“填鸭式”教学。对此,使用影视文学性赏析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改善常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2影视文学赏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际的教学中引入影视剧进行文学赏析,能够促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投身于现当代文学学习,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这一教学活动,还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例如观后感、关于文本与影视剧的区别等等,从而让影视这一资源更加富有教育意义。
1.3正确看待影视文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影视剧只是促进教学,加强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但观看影视剧毕竟不能代替阅读原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了影视剧对辅助教学的有益方面,但绝不能舍本逐末。
2利用影视剧促进教学的方法
2.1课堂上放映影视剧:
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课堂上放映整部影片(电影)。首先,要选取那些忠实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放映影片前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原著,课堂上教师先介绍相关作品的作家及创作背景和时代精神,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在看完影片后共同探讨。放映整部影片耗时较长,因此授课时间大致分配3-4学时。这种方式不能经常性地出现在课堂上,一学期出现一次足矣。二是剪接影视剧中部分精彩片段,根据需要在上课时间进行播放。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提倡特别适合这种方式的教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剪辑的精彩视频,有利于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热情。这种短片剪辑播放进行教学的方式,占用时间少,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性与参与性也更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制作电影剪辑时,也必须选择忠实于原著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2.2课外观看影视剧:
这种方式可以由教师课堂上教授相关的文学知识,简单介绍作品背景和主要人物,并留下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外时间观看影视剧。可以由班上学生集体组织观看,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观看。这种方式是观看影视剧不会占用上课时间,又能增加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当然,要提醒学生观看影视剧时,注意影视剧与文本原著的区别,并思考导演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编,从而分析和感受不同艺术类别的美学特征。学生观看影视剧后,在下次课时,教师要就上次所留课后思考题进行提问,以便巩固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3影视剧运用到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
3.1尽量选择忠实于原著的影视剧
我们应该知道,文学作品一直都是影视剧改编的重要素材来源。当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剧对于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必须有个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影视剧的改编,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是有益的。尤其是一些改编比较成功的影视作品,比如电影《骆驼祥子》,电视剧《围城》、《四世同堂》等,对于现代文学创作成果的普及和推动教学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对学生了解作品的大概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甚至激发他们对于原著的阅读兴趣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影视剧的改编往往会造成对文学作品的扭曲。现代文学作品中构思精致、富有艺术创新的一面被抹杀,作品严肃深刻的内涵被通俗化甚至庸俗化。
比如曹禺的《雷雨》所用的回溯式结构,是作家的艺术构思中最具特色和艺术性的方面,是为了将三十年的故事浓缩在一起,造成情节的集中紧凑、戏剧冲突的紧张激烈而设置的。而电视剧《雷雨》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情节一一展开,这就使原作在艺术构思方面最具匠心的一面被忽视,体现不出作品原有的艺术性。而由老舍《我这一辈子》、张爱玲《金锁记》等作品改编成的电视剧,任意添加人物形象,肆意篡改故事情节,不仅使原作的内容所剩无几,而且严重歪曲了其精神内涵,使作品中严肃、悲凉的一面大大冲淡。这是对文学作品的媚俗化改编,甚至可以说是打着改编旗号的重新创作。在选择影视剧进行播放教学时,教师要认真加以甄别。
3.2耐心引导教学的核心以及主体
最终必然会落到学生上,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也是占据主导地位。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当积极并且耐心的引导学生,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地位,还需要改善自己的学习出发点与学习观念,清楚认识到影视剧赏析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更多的是增强大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了解。同时,对文学名著改编程度较大的影视剧对于现代文学作品原汁原味的保留是有害的。尤其是当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下就先接触影视作品,会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这对理解文学作品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造成误导。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加强引导。对一些改编较为成功的影视作品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或者进入课堂播放、讨论和学习,而对文学作品被扭曲的方面应予以提醒并及时矫正,要引导学生回到文学原著上来。
3.3精心设计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影视剧的内容,并按照教学内容不同巧妙地设计课堂中的影片播放内容以及播放时间,在非特殊情况下,尽可能对电影进行剪辑,对电影当中无意义、繁琐的片段删减掉,将剪辑重点放在与该课堂重点、难点突出的部分。在课堂中,影片播放的时候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长会导致学生完全沉浸在影片观看当中,而不是赏析中,过短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影片中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既需要保障影片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影兴趣,还需要保障学生能够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在影片结束之后,教师还能够设计更多的相关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巩固。
总之,文学名著与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作有很大区别,如文学侧重叙述和描写,注重人物内心世界;影视剧侧重外部语言和动作,注重观众接受心理,主要以票房收入为目的。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只要运用运用得当,正确加以引导,影视剧完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温如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4.(2)
[2]田俊武,李群英.电影的越界和现当代美国文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6)
[3]申力富,王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J].北方文学,2011(2)
[4]张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4.(6)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篇二
现代性理论与现当代文学转型思考
摘要:文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财富,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性理论的出现,为我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研究转型。本文旨在向人们介绍现代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影响,从而促进我国文学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性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型
现代性理论内容包含黑格尔、马克思、韦伯、尼采、海德格尔以及阿伦特等众多名人的著作和理论,从中可以发掘出现代性的本质,具有现代性的价值。通过本文对现代性理论以及它在我国现当代文学转型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加快我国文学领域的发展进程。
一、现代性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性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内陆,对当时国内人文社科学界的研究方向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显著的成果,以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为明显。中国现当代文学利用现代性理论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成果,引起了一次次的学术讨论,从而实现了研究范式和学术视野的重要转型,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理论和话语出现分歧与混乱的困境。现代性理论渗透到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未来发展,现代性理论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著名学者温儒敏对现代性理论作出了统摄性的认定,这说明现代性理论不仅可以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也对研究领域所产生的方法论和意义具有革新的作用。现代性理论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焕发生机,绽放出了不一样的色彩。
二、分析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
(一)“现代性”命题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最早利用现代性理论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状况的人物是李欧梵,他参与费正清主编的著作《剑桥中华民国史》,并对其中中国现代史的部分进行编纂,利用一句判断语说明了1895年到1927年这些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作品名为《现代性的追求》,将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这两部分充分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之中,进一步向人们强调了中国文学语境中的独特性原则。现代性理论以启蒙和思考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大陆,命题以人道主义和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呼吁人们相信20世纪时期四个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当时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大都体现着启蒙现代性的思想观念,这也为之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宝贵的基础。启蒙现代性的核心观念是针对当时人性以及人道主义被摧残和压迫的现象所进行的抵抗,揭露和批判这一行为的错误性,扶持正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启蒙现代性的内涵更加深入,也为现代性理论注入了新的力量。启蒙现代性的思想体系流传至今,也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二)遭到质疑的“现代性”
现代性理论在我国传播这一时期必然也会受到我国自身存在的“中华性”和西方的思想观念所质疑。现代性理论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从康熙时期一直追溯到法国的启蒙思想,如今已走过两百多年,之后也一直处在发展的趋势。不过,现代性理论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看起来却并没有那么顺利,现代性话语真正存在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也是在批判者现代主义理论出现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之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我国的现代性理论是世界所独有的,时空分离定义体现在我国的时间和空间二者相互纠缠,使不同时段的现代性处在同一个空间之中,创造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景象。90年代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致使中国社会出现转型,那么当时的文学领域出现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学和思想受到冲击,各自发生着变化,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当时的精英意识、启蒙思想和理想主义遭到质疑,知识阶级开始出现严重分化现象,阻碍着我国文学的发展;而那些依旧肯定启蒙思想的人们对文学改变自身以适应市场的现象进行批判,最后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讨论。
(三)利用“后现代性”
将“现代性”进行重写陈晓明被称作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发起人,现代性在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陈晓明对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陈晓明认为现代性依然存在,面对现代性理论和后现代性理论二者的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内容体现在解决中国与西方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占据的危机。陈晓明指出中国对西方的文化思想大多都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进行的中体西用,没有将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进行全盘接收。另一位学者张颐武曾提出“中华性”,中国加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面对这一局势,张颐武所担心的是全球化有可能会毁灭本土的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性理论传入中国,在中国的文学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转型。现代性理论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之中,使中国的文学释放了更强大的力量。面对现代性理论这一重要思想,中国应当积极发挥它存在的积极作用,从而带动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中国文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禹建湘.禹建湘20世纪乡土想像中启蒙与现代性的悖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1,04.
[2]王光明,南帆,毛丹武,郑家建,余岱宗,郜积意,荒林,李金松,林建煌,郑国庆,周霞,谢惠英.在现代性话语场地里———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对话[J].东南学术,2000,03.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篇三
当代文学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要:当代文学发展至今,人们对其的分歧和意见也越来越大。这种分歧导致我国对文学的经典化和历史化不能的得以完成,同时文学的价值也被扭曲化,对于文学的正确批判已经失去了相关能力,人们对文学研究的产生了质疑和否定。本文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客观的评判方式进行寻找,以树立正确的文学观。
关键字: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文学性
一、当代文学的“经典化”
我国文学被轻视和贬低的情况显然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世纪初,受到政治思想和意识的影响,我国当代文学的文学性已经多次受到否定;而在80年代以后,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我国文学界又开始追逐“纯文学”,并对其进行大量的模仿,导致这一时期作品的原创性受到质疑,其价值自然不高;而到了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更是指责声不断,认为我国文学价值混乱,这一时期更是没有出现任何“经典”作品。面对这些对当代文化的斥责,我们可以不必理会,但是同时也不得不反思。面对这些斥责,不仅来自外部,同时也有的来自内部,这种轻视和否定不经让人深思。纵观我国文学形成至今,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中国文学的认识,似乎仅仅停留在文学形成的初期,对于经典作家和作品的认同也仅限于文学的前三十年。对于文学“经典化”,是我国当代文学真的没有出现经典文学,还是受到文学思想限制,导致对经典文学的定义产生了限制。
当代文学成就显然已经超过了“现代文学”的成就,这是因为无论是成汉语成熟度的发展还是从当代文学家创造能力来说,其发展能力显然高于现代文学。因此,当代文学“经典化”需要我们认真的去选择和研究,而不是将“经典化”问题继续错误性理解。当然,“经典化”问题显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我国文学界正确的看待这一问题,而不是存在偏见的去定义。无可厚非的是,在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命名权。在对文学进行经典化命名时,我国文学界总是自然而然的认为经典文学应该是经历历史的,并被时间所挖掘的。这种思想,显然是不正确的。后期挖掘的文学就一定是经典的吗?肯定不能如此定义。文学的创作和出现,一定跟其现在的时代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只凭时间定义,那文学创作的意义又何在。因此,文学经典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历史过程,更是一个属于当代化的过程,他应该属于现在进行时态。经典文学应该是时时前进的,他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断实践。当代文学“经典化”,不应该只是由某个机构进行定义,而是由每个文学研究者和阅读者进行共同定义,对于经典文学的选择和认同更是每个文学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当代文学的批判
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是创作和批判共存的,文学的批判的意义在于激励而不是否定。但是,当代文学的批文意义却被人们逐渐误解,批判的形象和功能也被曲解,导致文学批判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文学批判受到限制,也导致文学经典化无法完成。文学的批判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文学批判可以为当下文学的创作进行有效的反馈,并对文学发展方向和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同时也可以和文学阅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桥梁,加速文学传播。从此也可以看出,文学批判也包含着温和的态度。在批判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文学的总结和发掘。
2)文学的批判是更好的对其价值进行确立,并对经典文学进行构建。正确的批判态度,可以在文化传媒肆意扩散的当下也依然可以遵循自身的道路进行发展。3
)文学批判可以促进文学史的构建。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都离不开批判。这也是为文学史奠定基础,更是对文学的一种呈现。就当代文学批判而言,显然文学批判的曲解被扩散化,这也是由于批判环境的影响导致人们对文学批判的的不信任,导致批判能力的退化。在对优秀文学批判者进行判定是,通常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批判者理论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对文学批判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复杂的。文学批判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文学理论知识,还要不断的尝试对理论进行新的定义,通过对文本的见解形成新的理论知识。而后一方面则是批判的主要核心。对文学的批判是为了对文学进行深入的诠释,更是文学发展的一个动态变化,这也是对文学经典化的只要研究内容。因此,文学批判应该具有一定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以文本为主要批发出发点,但是,随着媒体发展,这种原则正在逐渐消失。
文学批判的主要基础就是阅读量,近年来,文学批判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却在渐渐消失。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文学“炒作”,媒体的大肆宣传也影响了批判者对文学进行准确的判断。可见这种批判是建立的不稳定的结构上的,更没有任何可以供阅读者参考的方向,导致人们对文学批判更加失去信心。除此之外,我国当代文学批判也被不断的扭曲。文学的批判的价值在于对文学的发掘和肯定。但是,我国文学批判却直接成为一种宣传价值的手段,成为攀比的工具。由于一些文学看客心理畸形的原因所导致的,批判家急于出彩,赢得关注,就利用“批判”手段,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我们不能否定乌托邦化的文学标准,但是更不能让这种标准成为一种极端,也不能成为打到其他文学的手段。优秀的文学评判家应该是最热爱文学的人,一个批判者却不热爱文学,那么文学就没有任何价值,文学发展才会面临真正的危险。同样,我们也不要过分担心文学批判的现状,我认为在文学批判的道路上,最终还会出现一批优秀文学批判家,他们会真正的为文学价值付出贡献,这是文学发展一定会继续前行,那么文学批判就一定会改变现状,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总结
不论是经典文学还是文学批判,其发展都建立在当代文学的发展上。即使当代文学受到了种种质疑,但是这种质疑并不能阻止当代文学的进程。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到这种态度,而不是极端化,文学的产生必然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本文从文学经典化和批判性进行阐述,对其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经典文学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优秀的文学批判上,通过对文学的正确批判和认识,发掘文学的价值,才能实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义勤.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文艺研究,2008,08:5-13.
[2]崔剑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12,18:258.
[3]王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金田,2013,07:109.
有关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