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2)
庞进分享
二、龙文化的精神底蕴
对龙文化的精神底蕴,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一)容合
容合是‘‘兼容、包容、宽容、容纳、集合、综合、化合、合作”的概称,与“融合”有区别,突出了“容”字。
在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容合排在首位。
龙的形象是容合而成的。宋代学者罗愿等提出“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民间画龙有“九像说”,即“头像牛,身像鹿,眼像虾,嘴像驴,须像人胡,耳像狸猫,腹像蛇肚,足像风趾,鳞像鱼”。其实,龙的容合对象远远不止这十多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猴、羊、蚕、蛾、螺、虾、龟、蚯蚓、穿山甲、鸟类,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海潮、泥石流、古动物化石、树木花草、江河山脉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容合。
中华民族是容合而成的,龙的容合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容合过程相一致。中华民族在新石器时代起源,龙也在新石器时代起源;中华民族在两汉魏晋时期基本形成,龙也在这个时期基本成型。在时间的纵向上,龙贯穿于中华民族形成的始终;在空间的横面上,龙遍及中华民族各成员繁衍生息的所有区域。
中华文化也是容合而成的,龙反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容合。比如,战国时期出现的群龙、交龙,就反映了其时的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龙出现于佛教经典、亮相于佛庙殿堂,则是东汉以降,中华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容合的反映。不仅如此,龙还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比如儒家讲的“仁”,道家讲的“道”,都是容合性概念。容合性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而龙正好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特征。
中国历史上强盛时期,都是文化上的大容合时期。汉文化是对秦文化、楚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西域各国文化的容合;唐文化是对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和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容合。盛唐时的长安,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容合的大熔炉。所谓恢宏开放,所谓博雅大气,无不以容合为基础、为内容。
容合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不讲兼容、包容,就不会有综合、化合,也就谈不上合力、合作,以至于和谐。大凡成功的事业,都是容合的事业,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是善于容合的人士,所谓“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社会秩序,都有赖于容合;一个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的形成,容合是最核心的要素。
容合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二)福生
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
龙本来就是中国人为福生而创造的。古往今来,龙的身上都一直体现着福生的精神。作为水利神、农业神,龙是造福众生的;作为祖先神、人格神、民族神,龙更是造福众生的。
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远古帝王为什么被称龙、比龙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人文先祖秉赋着、体现着龙的福生的精神,干出了一番番兴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业。
在龙文化中,有福生的善龙祥龙,也有一些祸生的恶龙孽龙。善龙祥龙是人们褒赞颂扬的对象,是龙族中正面的、居主导地位的力量。恶龙孽龙一般都会受到善龙祥龙的惩处,其祸害人间的行径,反衬出了善龙祥龙福生的可贵。
福生也为容合提供了目的和规定。也就是说,容合是以福生为目的的,是有原则和限定的,这个原则和限定的根本点,便是看这个对象是否符合福生的精神。如果这个对象的所言所行不是福生,而是祸生的,那么在容合之前、之时,就要做教育、规劝、等待、惩处等工作,总之要使其改邪归正,弃祸生为福生,然后容而合之。
福生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幸福论。
(三)谐天
谐天就是与天和谐。
龙的容合对象,几乎将与古人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动物、天象一网打尽。这些动物和天象,代表着古人心目中的天,也就是讲的自然界。换句话说,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是天给人的生动直观、意味深长的符号。
人与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使龙成为通天神兽;它体现着中国圣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着先民对天道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敬重。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力倡扬生态文明的当今,强调龙的谐天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谐天是一种天人观,也是一种生态论。
(四)奋进
奋进就是奋发进取,创新图强。
从姿态上看,无论水中游、地上行,还是天上飞,龙展示的多是昂首挺胸、瞠目振鳞、精神抖擞、全力以赴、一往无前的形象;而民俗活动中的龙舟竞渡,则突出地昭示着龙的奋进的精神。
自古以来,龙多被用来比称人间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有这样的比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杰身上具备着奋进的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繁荣昌盛做出了创造性、开拓性的贡献。
龙的形象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龙。龙形象的演变,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轨迹。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应变是奋进的应有之义。
当然,大家所崇尚的奋进,是以容合为手段,以谐天为条件,以福生为目的的奋进,背离这些要求,任何奋进产生的都是负价值,都要受到正义力量的谴责和制裁。
奋进是一种人生观,也是一种强国论。
三、龙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梳理了龙文化的历史职能和精神底蕴后,再来讨论龙文化在当下和未来的使命问题。对此,有理由持比较乐观的期待,相信研究会更深入,成果会更丰硕,活动会更多样,影响会更广远,功效会更巨大。这里不妨提出五句话: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为百姓生活增添福乐;为民族团结举起徽帜;为世界和平昭彰公理;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一)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全体社会成员既可以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又能够和睦相处、协调发展。如果要给这样的比较理想的社会找一个象征物的话,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龙有众多的容合对象,这些对象既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又彼此和睦、相互协调地处在一个生动、有序的系统中。从这个角度说,和谐社会堪称为龙形社会。
龙形社会有如下启示:第一,尽可能地容纳多元;第二,让每元都展示其长;第三,形成各元协调、生动有序的机制;第四,龙头处于调控全龙的关键部位,需要精心打造。
(二)为百姓生活增添福乐
龙文化既是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在满足人的生物性需要的同时,可以给人以精神的愉悦;而精神文化也能走出头脑和书本,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状态的文化。
龙的精神文化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可以通过图书、音像制品的撰编、制作、发行;影视歌舞的创作、演播;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的制造、销售;相关节日、庙会的筹划、举办等形式来实现,这便是本研究讲的龙文化产业了。这方面各地已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如广西宾阳的炮龙节、河南淮阳的太吴陵庙会等。转化的目的,是为了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增添幸福和快乐。
(三)为民族团结举起徽帜
在民族振兴的征途中,民族团结是需要的,国家统一也是需要的。团结和统一需要打出一个徽帜,这个徽帜必须获得海峡两岸、海内外大多数民族成员的认同,那么,龙便是这个徽帜的最佳选择。
无论是中国本土,还是东亚、南洋、西欧、北美,只要有华人生息,就能看到龙的形象。而华人华裔,无论到了地球的哪个地方,只要看到龙的英姿,便会有产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唤发浓浓的民族情感。
中华民族创造龙并将其作为标志和徽帜,经历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它凝结、寄托着历朝历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以及血汗和泪水,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其召唤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都是无与伦比的。要爱护它、尊重它,将其高高举起。
(四)为世界和平昭彰公理
世界和平是地球人所需要和渴望的,和平的实现需要普世的公理和通行的准则,而中华龙所蕴涵和昭示的容合、福生、谐天等精神理念,就可以成为这样的公理和准则。
考察当今世界冲突不断、战乱不止,许多家园被毁,许多生灵涂炭的原因,会发现有些人就是不讲、不行(或只是局部地讲、行)容合、福生、谐天。所以,加大力度,弘扬、宣传、推广中华龙文化容合、福生、谐天等精神理念,让更多的地球人,尤其是那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领袖们接受这样的精神理念,并将其尊为普世的公理和通行的准则,自觉、自愿地应用于国家、地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问题的协调和处理中,就显得特别有必要。
(五)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龙文化可以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比如容合,就涉及容合对象、容合时间、容合空间、容合过程、容合力度、容合目的、容合限制、容合积累、容合扩展、个体容合、家庭容合、群体容合、民族容合、国家容合、人类容合、理论容合、实践容合,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龙文化如何容合包括儒、释、道等在内的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就成为本研究一直思考的问题。
比如福生,就涉及福个人、福家庭、福群体、福民族、福国家、福人类,等等。
比如谐天,就涉及主与客、取与予、养与害、持续与非持续,等等。
比如奋进,就涉及学与创、道与器、才与勤、韧与变、修身与济世,等等。
以上问题,贯穿于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然而它们都在龙文化研究的框范之内。换句话说,龙文化可以在这些方面奉献出可供世人借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