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古代文学>

浅谈古代文学审美标准对“汉赋评价”的影响(2)

若木分享

   三、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性
   “美”以“善”为基础,又与“善”密不可分,而且在中国古代常常是“美”“善”不分,以“善”代“美”。但是,文学作品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符合美的规律,否则它就不成为文学作品了。文学作品体现其自身特征和美的规律的程度,就是判断其艺术性高低的标准。
  汉赋之所以被王国维称为“一代之文学”,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它显示了汉王朝的宏大气象和时代精神;二是它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三是它是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文学样式,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一般说来,汉赋是具有铺张扬厉、辞藻华丽、描写细致、散韵相杂、结构宏伟等特色的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而其最根本的审美特征是“以大为美”。
  关于汉代赋家的以大为美,前人早就注意到了。据《西京杂记》:“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相如日:‘合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苞括宇宙”是指在赋家的笔下,时间是无始无终,空间是无边无际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也认为“楚汉侈而艳”,而“侈”有夸大、张大之意。正是由于看出了赋家的以大为美,刘勰才准确把握了《七发》“独拔而伟丽”、《洞箫》“穷变于声貌”、《二京》“宏富”、《甘泉》“深玮”的特点。对这种特点,班固认识的也很清楚。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谈到:“其后宋玉、唐勒、汉兴牧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闽衍之词。”这都充分说明,汉代赋家追求的是“大美”的艺术效果。
  汉代赋家的这种追求,后世多受非议,因为很多人忽视了汉赋追求大美的合理性,忘记了汉赋是为了充分适应汉代的社会而产生、而存在的,是为了满足汉代人的审美追求而存在的。
  这种追求“大美”的合理性,我们只能从历史发展中去找原因,因为“文变染乎世情,行废系乎时序”,“每一时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时代而存在的,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时代的美的要求。”汉代,作为秦以后又~个大一统的时代,它的疆域比秦时更加广阔,这个大国的统治者,难免要踌躇满志,比如他们建筑上的追求是“无令后世有以加”,追求大的东西,以大为美。同时,“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和四海一家的政治形势,为文学家提供了优越的创作条件,使之得以用彩绘之笔歌颂帝王物质享受之富庶,描绘苑囿建筑工艺之精细,赞美祖国山河之壮丽,赋予作品伟大的气魄。”另外,疆土的扩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大大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人们在审视自己面对的世界、面对的生活时,有了极强的开放性、并蓄性、包容性,有了一种傲视天下的豪情,从极度满足之中产生出一种夸诞的心态。在这种心态支配下,赋家自然喜爱用铺张扬厉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生存的环境,正像刘勰说的,在雕画现实时,“莫不因夸而成状,言饰而得奇。”赋家也把自己追求大、描写大、张扬大,认为是极为自然的。只有汉代人才能深刻理解他们生存的时代,才能理解赋家追求大美的合理性。即使像王充那样认为汉赋是“虚妄之语”的文学家,也认同了赋家追求大美的合理性:“汉室治定久矣,土广民众,义兴事起,华叶之言,安得不繁?”(《论衡·定贤》)
  综上所述,古人对汉赋评价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所采用的文艺批评标准的不同,如从“真”的角度出发(主要是客观真实),汉赋被认为是“虚妄之语”;从“善”的角度出发,汉赋被认为是“雅颂之亚”、“炳焉与三代同风”等等。本人认为,不仅是对汉赋,对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要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既要重视其功利性,更要重视文学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汉赋作为汉代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符合文学创作的“美的规律”,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徐中玉:《秦汉散文发展概况》。
  李宝龙:《真与美的悖反统——兼论前人对汉赋的误读》,《东疆学刊》2003年7月。
  张毅:《关于汉赋的“丽以淫”与“丽以则”》,《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1卷),1984年版。
  曹胜高:《汉赋“大美”的构成与渊源》,《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2月。
  踪凡:《试论王充的汉赋观》,《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2月。
  李耀南:《“真美”——王充美学思想述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7月。
3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