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文山歌词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继承
葛黎明分享
论文关键词:诗歌 流行歌曲 方文山 音韵 对偶 古典 意境 文化传统
论文摘要:以《千里之外》为例,论述方文山歌词创作中注重音韵的和谐,采纳比兴、象征、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将古典意象渲染氛围锤字炼句,铺设场景,从而体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
诗歌,音乐舞蹈原本是三位一体的。远在春秋时期,《诗经毛诗序》曾一记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踏之也。”后来《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只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尚书.尧典》中也曾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律和声。”
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建立了大规模的音乐专署一乐府,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词再配乐而演唱。乐府也有机关名称逐渐演变成入乐歌词的名称。真正让诗歌成为歌词,成为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并和音乐共存共荣的时代是在宋代,据史料记载,宋代的词牌达到870多个,这个时期,也不乏既精通音律又善于填词的文人雅士,如周邦彦,姜孽等,他们自制曲谱自己填词,称之为“自度曲”,名家倍出,后人从“凡井水处皆可歌柳词”,可得知宋朝词以曲而扬名,曲以词而和谐的繁荣景象。歌词创作凭借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大大丰富了音乐的体裁和内涵。
流行歌曲也是时代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大众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流行歌曲反过来又对大众的心理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词和曲相得益彰,使乐曲更显几分婉转雅致。当今流行歌坛令人耳目一新的当数周杰伦,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演唱风格,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成功,这和歌词作者方文山的智慧劳作有极大关系,而方文山正是以“写诗填词”的方式来创作流行歌词,在他的流行歌词创作中体现了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本文试从方文山歌词《千里之外》为例论述之。
中国诗歌注意音韵的和谐美。流行歌曲要悦耳动听的旋律,在创作歌词往往运用诗歌创作的押韵手法使节奏音韵扬抑顿挫。在《千里之外》这首歌词中,方文山创作选用押ai音韵,表达出婉约忧伤缠绵的音律效果,如:风铃的沧海(hai),我等燕归来(lai),时间被安排,(pai)演一场意外(wai),你悄然走开(kaia),除此以外还有外,自在慨台开盖、折、代、该、爱、猜、待、苔等等。
清代文学评论家周济在《介存斋论诗杂著》一书中,提出“东真韵宽平,鱼歌韵缠绵,各有声响”即不同的韵辙表达不同的情感。《千里之外》通过押ai韵,营造出无可奈何的叹息般的执着等待的爱情,由此看来,方文山深得其奥妙的。
汉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并沉淀在汉民族的心理意识中,中华民族文化以含蓄优雅著称,中国传统诗歌更是追求语言表达的含蓄、优雅,意在一言外,因此往往采取比兴、象征、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锤字炼句,铺设场景,渲染气氛。
“故事在城外,浓雾化不开”“芙蓉外面采,船形影犹在”两句无论是句法、声律、词性都两两对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把城里城外雾中的分别和恋人红颜如花、笑影相随的甜蜜往事组成鲜明对照,方文山在歌词中采用对偶句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比喻爱的艰辛与等待的执着,“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比喻爱的纯洁无暇。“那薄如蝉翼的未来”比喻等待的脆弱和无奈,这些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传统修辞手法把具体的实物和情绪感觉相联系,将抽象实物化为具体,是整首歌词流动着空灵生动的韵致。
另外象“透明着尘埃”、“诗化了悲哀”、“把结局打开”、“被岁月覆盖”、“无声黑白”这些词句或词用词类的活用,或倒装变换词序、或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打破日常生活的用语习惯,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句子,却写出了古典和现代,大胆和含蓄,熟悉和陌生。
这首歌词从整体上看,无论内容字句都具有中国诗歌的传统意境。意指“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刻化塑造的形象,“境”指“境界”指产生于具体事物之外的东西。比如,传达作者的感情、观点和态度等等。意象和境界和谐地辩证统一,就构成“意境”。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小尽之意见语言外”,因此,意境成为中国传统诗歌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
此外,在这首歌歌词中的“我等燕归来”化用了宋代词人晏殊“烷溪沙”中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歌词中的“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化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 《采莲曲》中的句子,“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罗裙一色裁,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些歌词直接化用经典诗词的意境,扩展歌词的内涵和外延。唤起中国人对诗歌传统创作的深刻记忆。
屋檐、风铃、沧海、诗化、尘埃、淋湿、悲哀、琉璃、芙蓉、船行、梨花、青苔一系列古典意象缀满整首歌词,杨建出一幅思远怀人的经典境界,从这些意象中我们理解了分离之后送爱人到千里之外的缠绵不舍,在如注如诉如怨如慕含蓄忧伤的离别背后还饱含着对纯洁爱情的坚贞等待。情由景生,景随情动,“闻泪声入林寻梨花自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的时候,即使“生死相猜,也要一生去等待”多么刻骨铭心的爱的境界!
方文山与周杰伦合作在近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蜗牛》等近200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并连续6届入选全国金曲奖。方文山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和实践证明了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继承中国诗歌的文化传统,才能够在21世纪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论文摘要:以《千里之外》为例,论述方文山歌词创作中注重音韵的和谐,采纳比兴、象征、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将古典意象渲染氛围锤字炼句,铺设场景,从而体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
诗歌,音乐舞蹈原本是三位一体的。远在春秋时期,《诗经毛诗序》曾一记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踏之也。”后来《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只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尚书.尧典》中也曾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律和声。”
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建立了大规模的音乐专署一乐府,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词再配乐而演唱。乐府也有机关名称逐渐演变成入乐歌词的名称。真正让诗歌成为歌词,成为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并和音乐共存共荣的时代是在宋代,据史料记载,宋代的词牌达到870多个,这个时期,也不乏既精通音律又善于填词的文人雅士,如周邦彦,姜孽等,他们自制曲谱自己填词,称之为“自度曲”,名家倍出,后人从“凡井水处皆可歌柳词”,可得知宋朝词以曲而扬名,曲以词而和谐的繁荣景象。歌词创作凭借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大大丰富了音乐的体裁和内涵。
流行歌曲也是时代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大众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流行歌曲反过来又对大众的心理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词和曲相得益彰,使乐曲更显几分婉转雅致。当今流行歌坛令人耳目一新的当数周杰伦,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演唱风格,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成功,这和歌词作者方文山的智慧劳作有极大关系,而方文山正是以“写诗填词”的方式来创作流行歌词,在他的流行歌词创作中体现了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本文试从方文山歌词《千里之外》为例论述之。
中国诗歌注意音韵的和谐美。流行歌曲要悦耳动听的旋律,在创作歌词往往运用诗歌创作的押韵手法使节奏音韵扬抑顿挫。在《千里之外》这首歌词中,方文山创作选用押ai音韵,表达出婉约忧伤缠绵的音律效果,如:风铃的沧海(hai),我等燕归来(lai),时间被安排,(pai)演一场意外(wai),你悄然走开(kaia),除此以外还有外,自在慨台开盖、折、代、该、爱、猜、待、苔等等。
清代文学评论家周济在《介存斋论诗杂著》一书中,提出“东真韵宽平,鱼歌韵缠绵,各有声响”即不同的韵辙表达不同的情感。《千里之外》通过押ai韵,营造出无可奈何的叹息般的执着等待的爱情,由此看来,方文山深得其奥妙的。
汉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并沉淀在汉民族的心理意识中,中华民族文化以含蓄优雅著称,中国传统诗歌更是追求语言表达的含蓄、优雅,意在一言外,因此往往采取比兴、象征、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锤字炼句,铺设场景,渲染气氛。
“故事在城外,浓雾化不开”“芙蓉外面采,船形影犹在”两句无论是句法、声律、词性都两两对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把城里城外雾中的分别和恋人红颜如花、笑影相随的甜蜜往事组成鲜明对照,方文山在歌词中采用对偶句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比喻爱的艰辛与等待的执着,“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比喻爱的纯洁无暇。“那薄如蝉翼的未来”比喻等待的脆弱和无奈,这些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传统修辞手法把具体的实物和情绪感觉相联系,将抽象实物化为具体,是整首歌词流动着空灵生动的韵致。
另外象“透明着尘埃”、“诗化了悲哀”、“把结局打开”、“被岁月覆盖”、“无声黑白”这些词句或词用词类的活用,或倒装变换词序、或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打破日常生活的用语习惯,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句子,却写出了古典和现代,大胆和含蓄,熟悉和陌生。
这首歌词从整体上看,无论内容字句都具有中国诗歌的传统意境。意指“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刻化塑造的形象,“境”指“境界”指产生于具体事物之外的东西。比如,传达作者的感情、观点和态度等等。意象和境界和谐地辩证统一,就构成“意境”。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小尽之意见语言外”,因此,意境成为中国传统诗歌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
此外,在这首歌歌词中的“我等燕归来”化用了宋代词人晏殊“烷溪沙”中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歌词中的“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化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 《采莲曲》中的句子,“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罗裙一色裁,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些歌词直接化用经典诗词的意境,扩展歌词的内涵和外延。唤起中国人对诗歌传统创作的深刻记忆。
屋檐、风铃、沧海、诗化、尘埃、淋湿、悲哀、琉璃、芙蓉、船行、梨花、青苔一系列古典意象缀满整首歌词,杨建出一幅思远怀人的经典境界,从这些意象中我们理解了分离之后送爱人到千里之外的缠绵不舍,在如注如诉如怨如慕含蓄忧伤的离别背后还饱含着对纯洁爱情的坚贞等待。情由景生,景随情动,“闻泪声入林寻梨花自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的时候,即使“生死相猜,也要一生去等待”多么刻骨铭心的爱的境界!
方文山与周杰伦合作在近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蜗牛》等近200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并连续6届入选全国金曲奖。方文山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和实践证明了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继承中国诗歌的文化传统,才能够在21世纪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