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时代进程的记录。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汲取其中的精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人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篇1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方法
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偏颇
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侧重点出现了很大的偏颇和反差,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的现状造成的,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考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做到较为全面地考察,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两种不同的力量的充斥让考试在对内容的考察上的比重严重减少,反而使得很多的细枝末节变得“很重要”。尤其是现在的考研热,很多的高校在对于研究生古文学的掌握上,不是集中考察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而是考察其中的很多细节,这是很错误的。现在所谓“常规路子”的文学史学习,主要就是背诵重要作家作品和重要内容,这显然不能满足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就是要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文史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从这方面讲,中国的古代文学的教育出现了较大的偏颇现象。
1.2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
高等教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高中教学的不同,即高等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在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士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的思想的深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在应试性的教育中,同学们只重视课本常识的学习,忽视了古代文学本身的内涵,即只重视外表,忽视了内涵,这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思想上达到一个高度,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大学的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学生们的认识能力尚未成熟,无法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也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给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一点需要高度地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探讨。
2.中国古代文学教与学的几个关键点
2.1信息量适度原则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很广泛,这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文学的很多作家加上他们的文学作品我们穷尽一生也不可能阅尽,所以说在学习中一定要能够掌握好信息量,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会掌握教学的方法,善于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游刃有余。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有限量的作品进行讲解,达到最佳的目的。在对具体的某位作家进行解读时,可以通过他的部分作品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作家人生情怀和处事情感的充分认识,这是十分必要的。
2.2师生角色的转换
师生角色的转换是教育改革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让老师和学生适当地转变角色,可以让彼此更清楚教与学的本质,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角色的转换要求师生能够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老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来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充分地理解老师教学的目的和用意,这样双方都能够达到理想的目的。实现必要的师生角色的转换,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
3.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的探究
3.1文史结合发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文史哲不分家”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史结合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必要性,文学和历史之间是紧紧相连的关系。因为对于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历史背景作为基本前提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历史和文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不少作品可以找到它所产生的背景事件,而这些背景事件有不少仍保存在历史典籍中。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作者这个时期正面临着人生的巨大挫折,历史的污垢无情地指向这个清白的官臣,我们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彷徨和痛苦,作者通过写诗和作赋的形式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历史和个人经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在对古代文学的解读中只有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才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作品。
3.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寓教于乐
古文在学习中的任务量相当大,除了数不尽的名篇之外,在具体的每一篇的学习中还要咬文嚼字地学习才能够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刻和准确地剖析,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寓教于乐的实现有很多的思路可以探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可以直接地营造轻松的环境以外,还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教学课件、录音等硬件设施,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诗经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果能够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首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通过放视频、听朗诵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古文转化成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来欣赏,必定会让学生们真正地产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3重视诵读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不同,它饱含了声韵美。“因声而见情”,通过阅读能够让大家在无形之中品位作者的情感和中心主体。古文中的作品从某些角度上说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曲曲美丽的歌,从本质上说这些诗句就是真正的艺术品,可以说他们正在体现着一种高度的美学价值。对于它们的学习要重视朗读,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优美韵律,感受别样的美丽。与此同时,通过诵读有利于我们真正地走进文学作品中去,真正地了解到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熟能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朗诵,我们才能够最直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更准确地体会其中的优美意境,对于人格的提升和价值观的修养是至为关键的,这是古文学习的重要思路之一。
4.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此源远流长,学习古代文学首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将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因此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古文的学习,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将文史结合,提高内容的丰富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诵读法的运用,为学生的古代文学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思路。
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篇2
浅谈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
一、引言
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一幕亮丽的风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政治教育、民俗礼仪、历史风情、建筑服饰、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诸多方面皆与古代文学密切相连。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魏晋时期的纵论玄学、高谈佛道,从诗词中的黍离之悲、命运哀叹到小说散文中的觉醒挣扎,都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直至今日,其教育功能犹在,不可小觑。如何将古代文学的教育功能运用到当前教育中来,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深思、考虑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体现,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每个学生或青少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进入新世纪后,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很多青少年在思想得到解放的同时,染了不少恶习,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整体的趋势是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误入歧途,各种不良现象频频出现,如暴力、颓废、自杀、网络诈骗、性等,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政治教育缺失,不少学生在青春年华便付出了惨重代价。前些年的马加爵事件、付成励事件与他们自身政治教育的贫乏不无关系;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前不久,某大学生开车撞人后,为推卸责任,竟然藐视法律而欲杀人灭口;官二代或富二代犯错后,不敢承担,反而弃法律舆论于不顾,凭借权势、金钱的关系来息事宁人。可见,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不得不引起重视。
儒家思想影响了我国近两千年,孔子一生的理想就是“克己复礼”,“仁”是儒学的核心,在仁的基础上重视并发扬礼,“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从而建立起一套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政治观念是入世,为政治所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仁”的思想很广泛,坚守“忠恕之道”,不断升华自己,从“亲亲”到“泛爱众”这是基本要求。“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并不难,难在坚持,只有心中有“仁”,不断坚持,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都矢志不渝,方能修成正果。儒、道思想在我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道家在政治上崇尚“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在特定时代,其政治主张起着很大作用,但过于理想化,从当前的世界局势分析,并不是最佳选择。
三、爱国教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无完卵”,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怀,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在现代教育中,也应从小培养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树立起集体意识。《诗经》中的《载驰》通过吊唁之事来表现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之心,《黍离》则是借助黍禾的成长展示对故国的哀思。屈原做《离骚》,为了楚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明知性命堪虞,依旧忠于祖国,不惜以身殉国。蔺相如在强秦面前毫不畏惧,以大局为重,只身拜谒秦王,只为赵国尊严,期间受武将廉颇多番挤兑,始终谦恭忍让,最终不但留下“将相和”的美谈,还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苏武被困塞外十九载,餐毡饮雪,受尽折磨,从未言半个降字,此等爱国之心很值得我们学习。魏国大才子曹植在《白马篇》中塑造了一个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爱国热忱十分高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在咏怀诗中写道:“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将诗人的豪迈气概及强烈的爱国情怀淋漓展示。
唐朝,诗歌高度繁荣,随着大唐王朝的式微,各种问题齐齐涌现,杜甫在此环境中成长,其诗中充满了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哀戚关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等诗句,将作者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尽情抒发;《三吏》 、《三别》,尤为著名,因关怀现实和民生疾苦,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宋朝受周边多个国家侵袭,战争不断,此间产生了大批的爱国主义诗人,最为著名的如陆游、辛弃疾。陆游一生作诗近乎万首,以爱国诗为主,“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处可见诗人甘愿为国捐躯的拳拳之心,直到临终,诗人仍心系江山社稷,祈盼祖国早日统一,留有四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等深情,感人泪下。
南宋偏安一隅,爱国词人辛弃疾投笔从戎,征战沙场,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收回失地,重振大宋雄风,却众生未能遂愿。“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词人誓杀敌兵的豪迈气概;“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寄托了诗人的凌云壮志。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响彻千古,唱出了我中华民族的骨气,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明清时期,民族矛盾激化,文人志士的爱国之情再度高涨,陈子龙、夏完淳、顾炎武、黄宗羲、孔尚任等人通过诗歌、杂文、散文、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来抒发浓浓的爱国情思。
四、抵抗逆境 教育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到处都隐藏着未知和挑战,尤其是现代 社会,竞争加剧,各种压力袭来,由于教育的不足,大多学生的 心理素质极差,承受力很是薄弱,在逆境中难以奋起,反而易堕落、颓唐,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行为。因此,必须提升当代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逆境中成长,敢于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身处逆境,勾践没有轻生没有放弃,而是忍辱负重,经奋发图强,终于灭了吴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从这许多古人身上,我们都可看到,他们的成功是经过了许多历练和磨难后才取得的。司马迁忍受着奇耻大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洋洋洒洒,是中国 文学史上不朽的一页;苏轼一生与 政治打交道,多次被贬,但他从未气馁,反而积极面对,其豪放旷达、乐观处世的态度使之不仅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千百年来,更是受到人民大众的极度喜爱。曹雪芹本是富家子弟,养尊处优,然而世事无常,家道式微,清贫的逆境生活并未将他打败,历经十年贫窭,终于写出千古第一书《红楼梦》。
五、情感教育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其感情真挚。人是情感动物,一生都被各种情感包围,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应该处理好多种情感之间的关系。对当代学生来讲,自我主义比较严重,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变得孤独,从而催生出心理上的疾病。
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认真对待,学会感恩,有知己朋友,收获一份美好忠贞的爱情是许多人的梦想,古代文学在情感教育方面同样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从诗经中的《寥羲》到孟郊的《游子吟》,其中父母对子女的深情挚爱感动天下;从蔡琰的《悲愤诗》到左思的《娇女诗》更是将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表达了因战乱而离散的兄弟之情。伯牙、子期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未衰,两人的友谊之深如高山、如流水,长久不绝;李白、杜甫是我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大诗人,虽然年龄有一定的差距,但二人友谊颇深,李白与汪伦同样情谊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尺潭水来比喻两人之间的友情,虽是夸张,但足以看到诗人与朋友间的情谊之深。现代的爱情大都功利化,而且许多学生都出现早恋现象,由于缺乏对爱情的正确认识,不少人会走向极端,自杀或杀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有必要从古代文学中吸取 经验教训,《诗经》中的淳朴无邪是爱情的经典,值得背诵学习。
六、结束语
古代文学涉猎范围甚广,对中华民族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其教育功能十分强大,本文对其中几个进行了分析。古代文学中的精髓部分正是当前教育缺少的,为提高教育水平,有必要对古代文学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