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法学论文>刑法>

试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浅析(2)

窦鳕邈分享

  四、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目标相对固定
  大学校园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同学、老乡,他们之间不时会有矛盾,所以大学生犯罪较大多数是针对同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其中对人身的伤害占多数,大多是酒后滋事,或在娱乐场所,或在校园、寝室,或其他不固定的场所,并且带有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且大学生的盗窃、强奸犯罪也是针对同学的,他们之间相对熟悉,彼此了解对方的生活规律,贵重物品的存放地点,容易导致犯罪。大学中最常见的是盗窃犯罪,而且呈增长趋势,“据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调查,1987-1997年之间,盗窃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个别高校高达60%-70%。1987-1996年间,北京高校大学生因犯罪受到执法机关行政拘留以上处理的,盗窃类型犯罪所占的比重为47.86%,其中1992年的比重为最高,达到76.92%,与其他犯罪类型相比较,遥遥领先居第一位。”
  (二)犯罪具有突发性、情绪化
  “所谓突发性犯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事件所引起突然的具有短促而强烈情绪所支配的、冲破微弱的意志力自控而实施的造成社会危害的,依照刑法应予处罚的行为。”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情绪容易激动,考虑问题的角度相对简单、机械,采取的手段也比较感性,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低,遇到问题急于解决,事先没有预谋,所以行为时不顾后果。
  (三)犯罪具有团伙的性质
  或是学生与学生,或是学生与社会人员,在由其中某一人精心策划之后,分工合作最后完成犯罪。集中表现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在“哥们儿义气”的指导下犯罪。在西安发生的大学生加入犯罪团伙,对夜晚单行的女青年抢劫甚至强奸,20天作案10余次;惠阳中学生频遭抢劫,最后警方破获案件,为首的居然是一名大学生。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犯罪团伙中处于领头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四)犯罪具有高智商
  许多高校发生学生通过高科技工具来犯罪的事件,伪造公章进行出售、伪造毕业证书盈利、制作窃听器销售等。部分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特点来犯罪。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办色情网站;警校的学生利用自己的反侦察能力来犯罪,造成了破案的难度加大;大学生化学专业替人秘制毒品,这些案件的发生都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利用所学专业进行犯罪已经成为高学历学生犯罪的常用手段。
  (五)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近些年出现的女大学生犯罪也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女大学生的犯罪相对简单、单一、个体化,大多以一人实施的盗窃行为为主,多发生在寝室、教室、图书馆等人少的场所。女大学生盗窃案中,极少数是因为家庭经济不景气而迫不得已,相反,绝大多数是因为羡慕、虚荣、享乐等不良的心理导致的,部分女大学生羡慕别人的高档手机、化妆品等物品,由于自己无钱购买,所以进行盗窃。大学中有些女大学生结交特殊身份的男朋友,进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大学生犯罪的预防
  (一)学校预防
  大学生犯罪多发于学校,学校的预防举足轻重。首先应当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正确处事,不盲目、不冲动,提高自身的自制力,远离不良文化传播源:网吧、酒吧、娱乐场所,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排斥腐朽文化,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其次,从各个方面教育宣传法律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活,使大学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使其知法、守法,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进而营造良好、健康的学校氛围,树立学生高远的人身目标,使学生远离犯罪。再次,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教师责任制,抵制不良文化进入校园,引导学生以学业为重,坚决杜绝学生在学业上的开小差。最后,有资料表明,国外高校学生与心理医生的比例是400∶1,我国仅为10000∶1,即使距要求的5000∶1也差的很远,因此很多学生不良心理根本得不到及时矫正。所以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上需要咨询的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净化学生内心,提高对犯罪的预防,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之间的和谐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积极乐观的一面,笑对人生,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消除彼此矛盾。除此之外,学校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制止学生的不法行为,从源头上扼杀学生犯罪。最后,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二)家庭预防
  家长对于学生引导教育效果显著。首先,家长要积极了解孩子的近况,乐于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就会信任家长,也有利于知晓孩子的困境与面临的挫折,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培养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健康的心态。其次,家长还需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以免诱导孩子选择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次,家长应该及时经常与学校联系,在学校的指引下,用恰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指导,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健康活泼的成长环境,逐渐形成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长思考,用正确的方式是孩子容易接受的,也是很有效的,主要以教育、说服为主,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完全放弃,即使孩子犯了错。
  (三)社会预防
  1.社会大环境的预防
  社会上不良现象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坚决抵制这些现象的产生。首先,大力宣传健康文化,禁止不良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尤其是不良文化不能出现在学生可能出入的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其次,对社会上以拜金主义为主导的犯罪坚决予以严惩,不留后患,给学生以警示,使学生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预防学生对于金钱的犯罪。再次,提高就业率,减少社会待业人员的数量,不至于引导学生进行犯罪。
  2.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
  网络文化及其他文化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中影响巨大。首先,加强对网吧的管理,网络消费实行实名制,公安执法机关加大对网吧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有不良现象出现的网吧的惩罚,对不良文化实行查封,关闭其网站,净化网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利用网络资源。其次,对于其他娱乐场所,可以限禁学生的进入,减少学生与这些场所的接触,执法机关严查娱乐场所,禁止有毒品、色情等其他不良现象的出现。
  3.法律的制约
  首先,完善对与大学生犯罪相关的制度。执法机关对于大学生仍要以感化、教育为主,使其改过自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实行简单的处罚,达到以此为戒即可,不可过度,争取给这些一时冲动的青年一次重返学校、完成学业的机会。但是不能过度放宽对学生的惩罚力度,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法律无所谓的影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其次,对于网络的立法应该完善。目前网络犯罪还是很多的,但是目前的法律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高速发展的网络问题。对于网络的管理与治理,应该与时俱进、坚决打击、好不放弃,长此以往则达到应有的效果。再次,对于法律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上、在校园里面大力进行法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出现。
4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