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

家文分享

  双孢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双孢菇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 从培养料准备和配方、培养料堆制发酵、覆土、覆土后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双孢菇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双孢菇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孢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1+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43-02

  近年来,阜阳市双孢菇产业发展较快,但是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双孢菇栽培仍然采用传统栽培模式,人工操作,产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科学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及优质的培养料是双孢菇栽培高产、优质的基础。机械翻堆技术的应用及覆土材料的改进是双孢菇栽培优质高效的关键。精细的相对温度、湿度、气体管理工作措施是双孢菇栽培高产、优质、高效的保证[1]。

  1 培养料准备和配方

  双孢菇属草腐性真菌,栽培所需要的培养料主料有稻(麦)等禾本科作物秸秆及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辅料有石膏、石灰、尿素等,这些原料必须在每年8月前准备好。猪、牛粪最好在冬季积存,因为这段时间喂的精料多,粪的质量好[2]。要求粪晒得干,细碎无杂质,麦草新鲜未淋过雨。这些原料必须科学合理搭配。堆制发酵前所需C/N比应控制在(31~33)∶1,堆制发酵后,C/N比应控制在(17~18)∶1。以下是科学合理的培养料配方之一:干麦草50%,干牛粪45%,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硫酸铵0.5%,尿素0.5%。

  2 培养料堆制发酵

  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建堆是费工费时的生产过程。在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建堆和翻堆可采用机械操作,大大减少了用工量,同时节省了劳动时间,使双孢菇栽培向机械化、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改变传统的一次发酵技术,推广应用二次发酵技术,即培养料前发酵阶段和培养料进房后二次发酵阶段[3-4]。二次发酵技术的应用,使培养料充分腐熟,更好地改善了培养料的理化性状,为双孢菇生产的优质、高效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安排如下。

  2.1 堆制时期

  根据气温情况及双孢菇菌丝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选择8月上旬为最佳开始堆制期。

  2.2 预堆

  在堆制前2~3 d,将麦草截成20~30 cm长,用0.5%石灰水湿透,采用边浇水边翻动的办法,直至每根麦草都吸足水分,然后将麦草临时堆放在料场内。堆料场应选择地势较高,离菇房和水源较近的地方。在建堆前3~4 d,干牛粪也要调湿,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拌湿后,与尿素混合建成堆高和底面直径各为1 m左右的临时堆,每隔2 d翻动1次。粪肥预堆的目的是使培养料建堆后能迅速升温发酵。

  2.3 建堆

  所建料堆要求南北朝向,有利于发酵。若栽培100 m2的培养料可堆宽2.0~2.3 m、高1.5 m、长12~13 m的料堆。堆料时先在地面铺1层厚20 cm左右的草,草上铺1层厚5 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并洒水润湿。铺1层草、撒1层粪、浇1遍水,直至粪草铺完为止,铺10~12层,最顶层为粪层。料堆要求四周、上下垂直,顶部呈龟背形,以利排水。浇水原则是,下层少浇或不浇,越往上浇水越多,直至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宜。堆好后,上面盖1层草苫,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盖,雨后揭去薄膜,以利通风透气。

  2.4 翻堆

  翻堆就是把培养料抖松、拌匀。具体操作是在培养料堆好后,第6~7天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分别隔5、4 d进行第2次、第3次翻堆。每次翻堆必须在堆温(70 ℃左右)开始下降及时进行,并且每次翻堆必须当天完成,整个翻堆时间约19 d。第1次翻堆若料缺水,应补充水分,以手紧握培养料,能下滴5~6滴水为宜。翻堆时,把石膏粉均匀撒入培养料。第2次翻堆时,除了个别地方及四周需浇少量水外,一般不再浇水。手握堆料能滴下2~3滴水即可。此时翻堆均匀加入过磷酸钙及石灰设定量的1/2。第3次翻堆一般不需要浇水,均匀加入硫酸铵及另外1/2石灰,经2~3 d室外发酵结束,便进入下一阶段即后发酵阶段。经室外前发酵培养料特征应是:色泽呈咖啡色,有一定光泽,柴草比较柔软,但有较强的拉力,富有弹性。有糖香味,含少量氨味。含水量65%~70%,pH值7.8~8.0。

  2.5 培养料后发酵

  第3次翻堆后的2~3 d后,料内温度开始上升到最高,一般可达到70 ℃左右,此时应立即把培养料搬到菇房架面上,进行后发酵。进料时,必须把培养料抖松、拌匀,并尽可能在架面上堆高、铺平。培养料进房后,把门窗关好,同时密封各个通气口,1~2 d料内温度达45~50 ℃,然后用外设火炉,通过管道向菇房内通气加温,使菇房内温度达58~62 ℃,保持这个温度6~8 min,然后进行适当通风降温,使料内温度降至45~50 ℃,保持这个温度5~7 d,使培养料理化性状更有利于双孢菇菌丝生长。在培养料持温期间要定时通风换气,持温结束后,把门窗及时打开,门窗要从小到大开启,使温度逐渐降到自然状态。后发酵结束,视天气情况择日播种。后发酵结束后合格培养料特征是:深咖啡色或棕褐色;无酸、臭和霉味,而有料香味;质地疏松柔软,而有弹性,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禾草原形尚在,轻轻一拉即断;含水量65%左右,手握料指缝间有少量水溢出但不滴下;pH值6.8~7.0 [5-6]。

  3 覆土

  根据生产实践,40%麦田土+50%塘泥土+8%新鲜谷壳+2%石灰作覆土材料比较理想。覆土中加入谷壳,不仅增加了覆土层的空隙度,增强了覆土层的透气性,而且增强了覆土层的持水力,为双孢菇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覆土层石灰的加入,可提高覆土层的pH值,抑制杂菌的感染,又可提高双孢菇的品质。

  当培养料内菌丝大部分长到料底时,方可覆土。若遇到26 ℃以上高温,应推迟覆土。覆土前,要整理床面,主要是检查螨类及氯霉菌块等,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清除在覆土前。还要检查培养料含水量,如过干,要在覆土前2~3 d,喷pH值为8左右的石灰清水。覆土前还要采取一次全面的“搔菌”措施,即用手将料面轻轻搔动,拉平,用木板将培养料轻轻拍平,可以使料面的菌丝受到破坏,断裂成更多的菌丝段,调水后菌丝纷纷恢复生长,往料内和土层生长的绒毛菌丝更多、更旺盛。   在覆土前7 d左右,将覆土材料混合均匀,摊放在菇房附近的空旷地面上,用1%甲醛溶液喷在覆土上,然后拌匀,并用薄膜密闭覆盖24 h后待用。在覆土的前一天,将覆土调至半干半湿状态,使土用手捏成团,撒地成散即可。第2天用器具将土均匀倒入床面,并用手摊平,覆土厚度一般为3~4 cm。

  4 覆土后管理

  4.1 水分管理

  覆土后采用慢喷、细喷水雾方法,将覆土层调至水分饱和状态,使培养料表面稍有渗水,但不要渗到培养料内。覆土调水要在菇房门窗全开状态下进行,不喷关门水。调水后要连续通风10~12 h,使土表水迹收干,此时保持室温22~25 ℃,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接着进入菌丝爬土生长管理阶段。

  4.2 杀菌除虫

  覆土后第3天,用蘑菇专用高效杀菌剂,均匀喷洒在覆土层上和床架四周及菇房内壁,防止杂菌侵染。

  4.3 耙土

  覆土7 d后进行耙土。耙土也叫“搔菌”,以耙透覆土层而不破坏培养料层为宜。耙土可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菌丝在土中均匀生长。耙土后,继续保持22 ℃以上温度,促使菌丝再次萌发,均匀爬满整个土层。耙土后第4 天,要在夜间外界温度较低时最大限度地换气,把菇房内温度降到16~18 ℃,并适量喷水,菌丝就会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入出菇阶段。

  5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工作重点是正确处理喷水、通气、保湿三者关系。既要多出菇,出好菇,又要保护好菌丝,促进菌丝前期旺盛,中期有劲,后期不早衰,达到高产、优质目标。

  当子实体原基达到黄豆大小时,开始给菇床大量喷水。保证菇房的空气湿度在85%~90%,菇量多要多喷,菇量少要少喷;以间歇喷水为主,以轻喷勤喷为辅;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采收前1 d不宜喷水,以免影响下批菇的正常生长。喷水以每天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不喷关门水,喷水前和喷水后应打开门窗通气30 min以上,通气结束后,应紧闭门窗,但必须打开房顶部分通气窗通气,菇房内空气以人感觉不闷为宜。

  每潮菇前期通风量适当加大,但湿度要保持90%左右。后期菇适当减少通风量。秋菇生长后期气温低于15 ℃时,应在中午通风和浇水。春菇生长阶段,前期气温较低,菇房要减少通风,并在中午通风;后期气温偏高,应加大通风量,并在早、晚通风[7]。

  6 参考文献

  [1] 张春晓.双孢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1(5):26-27.

  [2] 黄林林.温室大棚双孢菇培育技术[J].农村科技,2011(6):58-59.

  [3] 刘琛,倪栋,李英,等.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0):67.

  [4] 刘光荣,周少群,纵瑞敬.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50-51.

  [5] 张启敬,仲全胜,刘国祥.双孢菇棚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1):29.

  [6] 陈秀德,赵兴发,孙自亮,等.双孢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1(5):21.

  [7] 刘剑华.简易多层床架式双孢菇菇房建设与栽培技术要点[J].蔬菜,1999(9):2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

271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