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论文(2)
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论文篇二
《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及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与国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模式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应从教育的体系、观念、制度、手段等多方面改革创新和大力推进。
关键词:中外;职业教育;启示
职业教育是以某种特定知识或技能为内容,满足于某种劳动或者特定职业需要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重要组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模块和构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就业的强大动力,在中国呈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但是纵观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在制度支撑、教学理念、环境建设、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与国外成熟模式和经验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接轨和转型。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相对割裂,滞后于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说,社会对教育关注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处于比中等教育层次稍高,但比高等教育层次低的地位。高等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结构相对完善,但往往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差,而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特别是技术性工作的需要,但是缺乏深造和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发展后劲不足。
2.职业教育没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就业多元化是社会多元化的显著特征,而家长大多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影响力大、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雄厚的普通高校,而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专为培养工人和底层劳动者服务的,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当蓝领、干粗活,没有发展前景甚至是被社会歧视的。因此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就不愿就读职业学校,出现一般大学和好的高中门庭若市,而职业教育门可罗雀的现象。
3.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资源分布不均,发展层次各异,城市强、农村弱,东部强、西部弱,经济发达地区强、经济落后地区弱。受职业院校本身条件所限,有的专业单一、师资薄弱、社会实践环节落后,导致活力缺乏;不被重视、招生难、发展难、出人才难,长此以往不利于教育的振兴和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国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的特点
职业教育是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标志,而其教育沿袭的思路、制度、方法和模式,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1.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有法律和制度保障。为职业教育立法,西方国家比我们先行了近一百年。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就第一次明确地以立法的方式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此后多年,德国的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职业学院法》的法律法规得以颁布,促进了其职业教育的繁荣,职业教育人才辈出。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给予职业教育院校和机构法人主体地位,其职业教育走上了更加正规有序的道路。美国也是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相关法律之多、层次之高,令人惊羡,法制的完善引来了资金、资本和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支撑了其发展。
2.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很好平衡了企业和学校的关系。以德国的“双元制”为例,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多,打工和体验的门槛低,形成了常态化,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学校的模拟化操作平台也很科学,贴近产业一线的需要,学生不出门便可打下坚实基础,二者相得益彰。此外政府和行业在教育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优化了职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3.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体系和独特理念。像加拿大这样堪称职业教育典范的国家,就将职业教育划分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各行政省社区的学院和各大学的学院,后者主要存在于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和专门的培训机构。国外开展较好的职业教育,都以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为导向,专业化程度高,教学设置贴近实践,学生在较短的周期内能很快成为其“拳头”和“形象”。
三、国外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1.突破体系壁垒,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全面接轨。国家教育部门和国家有关机构要对职业教育和普通国民教育的体系重新构建,加大职业教育的比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引入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成分,在职业教育院校中加强基础教育的力量,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社会竞争力,也使得普通教育的学生更具社会适应能力。在一些教育和经济落后的地区,更应该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解锁钥匙。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实现数量和规模相当,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加大比例,职业教育模式应进入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应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敞开大门。
2.打破制度束缚,增强职业教育的规范性与硬实力。国家应出台《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规范,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对职业教育进行顶层规划。既要避免视若无物,又要避免一窝蜂盲目推进,应让职业教育拥有平等的吸纳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机遇和平台。政府财政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加速器和流动站,让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和必要手段。
3.实现观念创新,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更好结合。要根据社会就业的特点、热点、新点和亮点设置专业,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开设基础课程,不能与社会脱节,更不能与发展脱节。作为职业教育,要避免闭门造车,低层次、纯理论灌输。不能光靠学校完成教育,还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事业单位参与为支撑,为学生增加实习机会,打造实践平台,不要固定于毕业实习,而应开展经常性的实习、模拟和交流,让学生的知识与技随时能与工作需求契合。
4.丰富教学手段,将职业教育的过程变成求知成才的过程。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拓展办学机制,丰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增强教学环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要将职业教育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学习好的做法,将先进的经验推广普及,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效应和质量突破。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知识与技能:中国职业教育60年[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5-43.
[2]许云昭.超越差距——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吴义文,就职于湖南省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湖南宁乡师范学校),英语教师,班主任老师。
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论文相关文章:
2.职业教育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