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相关论文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但近年来,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是把小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来教,或者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小学化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发展》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然后从危害出发探讨了应对危害的策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养合格幼儿师资队伍;清醒应对现实情况;发挥监管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但近年来,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遵循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课堂灌输为基本形式,搬用小学教学内容和教材,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和管理。学前教育“小学化”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会写字、会拼音、会算术,甚至明确把小学培养目标照搬为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是把小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来教,或者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会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靠拢,甚至模仿和照抄小学教育。其结果是使学前教育这种启蒙性、奠基性的重要教育窄化为为小学做准备,甚至是提前入学。其危害巨大,影响深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严重扼杀幼儿的天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超越幼儿心理和身体发展的水平超负荷的教育严重影响其身体和心理素质成长和正常发育很多幼儿眼睛过早近视化的现状和不健康的体型一再彰显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心成长的伤害。同时字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过早就凝固了幼儿的思维和兴趣极大抹杀了幼儿的天性和个性不利于幼儿们的创新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二)违背生理损害健康
幼儿在“小学化”的教育中,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这种表现与其大脑的生理特点有关。幼儿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不容易抑制,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疲劳,在没有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幼儿眼睛的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视近距离短,幼儿若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近距离或偏斜地看书写字,不仅会造成近视、弱视、斜视等视力问题,而且会形成驼背消瘦等身体健康问题。
(三)打击自信个性失健
自信是积极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个性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交往和社会适应以及积极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自我评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二是评价不客观、比较情绪化。如果在这一时期内让幼儿获得较多的积极情绪、成功体验和正面反馈,会非常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二、应对“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的策略
(一)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养合格幼儿师资队伍
要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培养一支懂得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爱心、耐心,具备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手段、能创设良好游戏教学环境等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当前,幼教师资队伍既数量不足,又质量不够,不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缺少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缺少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培训,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既要有系统的学科知识、理论知识,还要有唱、跳、画、手工等方面的才艺,更要有以爱心、耐心、细心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而初中毕业生人生价值观在形成之中,身体发育可塑性强,技能技巧容易提高,从初中毕业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学前教育理论和技能培养,对于缓解幼教师资紧缺状况,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是很好的途径。五年一贯制培养的学前教育师资,会以他们比中专幼师毕业生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比高师幼师毕业生更好的技能技巧、比本科幼师毕业生更稳定的从业思想,受到幼儿园、家长、社会的欢迎。
(二)清醒应对现实情况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家长和小学的压力,学前教育工作者既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儿童发展有一个清醒的理解,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专业自信。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上课) 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诸多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具有七项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宽广的。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能够科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师是自信的,也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他们会通过家园合作和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观念,也会在与小学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互相学习,使幼儿顺利适应并热爱小学生活,走上通向发展的良性轨道。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三)发挥监管和指导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对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责任重大,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学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幼儿园办学的监管评价机制。要完善幼儿园办学设置标准和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把好办园关和教师入园关。对已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却没有经过幼儿教育专门训练的教师列入系统培训计划,使他们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同时要督促幼儿园建立和实行园内自我评价机制,这是保障幼儿园健康办园、自我完善的关键因素。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更要对一些影响学前教育科学办学的行为予以行政干预。
参考文献:
[1]黎平辉.权利博弈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探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2):14-18.
[2]郭利风.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中文信息,2014,(10):136.DOI:10.3969/j.issn.1003-9082.2014.10.119.
[3]肖鹏.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158-159,166.DOI:10.3969/j.issn.1008-5823.2014.09.0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小学化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