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论文

坚烘分享

  高等教育界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生命教育从理念、内容到方法、途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问题》

  [摘要] 高等教育界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生命教育从理念、内容到方法、途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生命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乏善可陈,教育方法单一老套,生命教育成效不佳。通过对此反思,提出进行生命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设课程,营造氛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机制。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问题 高校

  生命教育的历史发端于美国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思想。从那以后,生命教育的活动便在全球迅速发展开来。“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概念是起于1979年澳洲成立的Life Education Center,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陶冶健全的人格。至人类起源以来,教育与生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共存并互相印证,可以说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也是一种需要,教育使得生命更加完善、更加和谐发展;同样,生命又是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没有生命的存在教育是无法实现的。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

  一、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命教育流于形式

  纵观我国生命教育开展的情况,不难发现,虽然对生命教育的呼声日渐提高,但各级各类学校中将生命教育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少而又少。期刊和网站上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比比皆是。仅2000年到2006年总共搜索到326篇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筛选除去在非理论性杂志和一些专科学校的学报上的论文之后,仍有146篇相关文章,其中发在国家核心期刊、普通大学学报和一般学术性期刊的篇数分别为59、29、58。但是,各高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对于生命教育的开展却几乎是空白,以致在校大学生蔑视甚至虐待生命的现象呈现上升趋势。高校生命教育在呼声中走来,又在呼声中漂荡,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2.教育内容乏善可陈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国度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主要体现在防止暴力、艾滋病和药物滥用方面。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主要致力于防止校园暴力方面。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则主要停留在人生意义的指导方面。不可否认,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点上就会使生命教育陷入说教的僵局而失去存在的意义。生命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特殊的、复杂的生命存在物,其面临的事物也是纷繁复杂的,简单的人生意义教育是不能满足学校生命教育需求的。生命教育的内容理应多样化,不仅在人生观上要体现,更要在对待生命的事件上给予预防性指导,以使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学会维护自己的生命。

  3.教育方法单一老套

  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生命所面临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生命所面临的威胁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生命教育的形式绝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模式上。我国生命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说教式,这种方法对教育者来说简单易行,一次说教课可以面向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也是最差的。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

  二、生命教育有效途径新探索

  1.生命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

  生命教育要与时俱进,面向全体。在高校每提及生命教育,人们总是把教育的矛头对准大学生而忽略管理层和教师群体。诚然,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对象,但如果教育者缺乏生命教育的理念,受教育者的正确的生命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因此,树立“全员”教育的新理念就是时代发展之必需。“全员”是指管理层、教师、学生、后勤人员都应树立生命教育意识。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条件。

  2.高校生命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生命教育氛围的营造应拓展到整个社会,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内部,应走进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也只有在社会大环境中加强了生命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才会为高校的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背景。现代社会网络与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生命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网络与传媒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人们的身心也造成了伤害:暴力、色情、凶杀腐蚀着学生的心理,影响着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因此,高校生命教育必需与社会文化建设紧密相联,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与各科渗透生命教育相结合

  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是:一般性的提倡与说教多,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少;流于形式的多,付诸实践的少;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转化为大学生行动指南的就更少。改变这一状况,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是在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设置科目、规定课时、编写教材,配备师资,保证生命教育的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的理念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高校教育中有助于教育效果的达到。生命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开展与渗透将会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生命责任感,提升自我存在的价值。

  4.生命教育要满足实践的需要

  不走进生活的生命教育是形而上学的纸上谈兵,不立足于实践的生命教育是很难深入大学生内心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生命教育其实效无从谈起。通过实践活动让受教育者融入其中,理解生命的真谛,升华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命的价值。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出席社会仪式,组织兴趣小组,投身义工服务等活动。只有在实践中生命教育才可能真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高校生命教育在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同时,要及时化解出现的问题。当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很多大学生经常感到前途渺茫,焦虑、悲观情绪应运而生。据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显示,在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时,66.1%的人选择了“实用主义”,“共产主义”(13.3%)、“享乐主义”(11%)、“功利主义”(5.1%)、“个人主义”(4.5%)。一些大学生在受挫后产生对他人、社会的复仇心理,做出残害生命,报复社会的错误行为。高校应成立精神干预中心、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处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不走进生活的生命教育是形而上学的,不立足于实践的生命教育是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不受到实践检验的生命教育是不完善的。只有把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具体实践的各个方面,才更有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进而达到我们所要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赖雪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03).

  [2]冯建军.论生命教育的要义.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05).

  [3]邢心菊.2000~2006 关于生命教育问题的定量研究[J].职业圈,2007,(24).

  [4]胡兰,陈晓颖.689名大学生自杀态度调查[J].上饶师范学报.

  [5]熊宗强,唐锋.论大学生生命尊严意识的培育[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论文

256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