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班主任德育管理论文

家文分享

  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其工作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德育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班主任德育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

  【摘 要】 当前,各地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力度越来越大,使我国职业教育如沐春风,发展相当迅速。但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无法和普高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在新时期的中职德育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形象,虽然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但其工作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中职 德育 班主任 管理 对策

  常说教育是教书和育人的结合。面对中职学校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纪律性不强,厌学情绪较重,行为表现差,自控能力弱,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思学习,无所事事,就容易惹是生非。学生早恋、打架、翻围墙、夜不归寝……各种预料和无法预料的事情都会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突然出现,都足以让班主时刻绷紧了神经,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如果可以让教师自己自愿选择是否要当中职班主任,恐怕很多教师便会敬而远之,由此看来这确实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工作总得需要有人去做,工作也总是有些规律方法可循的。我作为一个中职班主任队伍里普通的一员,我愿意把自己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建议。

  1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学生在学习、纪律、思想等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形成。面对这么一个不安分的群体,难道当班主任的就只有逃避吗?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位了,学生受教育时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耐心地对其做思想工作,当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他们基本都有以下特点:①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比例较大,但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学习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刚刚步入青年期,在思想上具有过渡性和可塑性。思想上既有幼稚和单纯的一面,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思想情感上比较冲动,克制力差,遇事急躁而不沉着;③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影响;④自信心不足,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需要获得赞赏与鼓励。

  2 “严、爱、盯、法”四字诀加强班主任工作

  2.1 严,是指严格,做到“严之有理”。作为中职班主任必须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缺乏严格,就是缺乏对学生的责任心,就是缺少对学生的爱,导致失去师之尊严,无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如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其追求,欣赏其亮点,激励其进步,信任其言行,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受,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对班主任的感觉就是敬佩,而不是“谈师色变”了。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严有分寸,当学生对所犯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反省时,班主任则应该宽容大度。宽容,绝不是凡事不予追究,而是能够给学生留有反省的时间,留下改正的机会,给予学生期望和信任,以理服人,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爱,是指关心,关爱,并且做到公平无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有个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肩负起家长、朋友、老师的三重身份,尤其是作为一个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只有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爱戴和理解,班主任工作才会得心应手。爱是教育的灵魂,必须做到“不放弃每个学生”,无论是对哪位学生,不论是做错什么事,都应对事不对人处理。平时再优秀的学生做错了事也应该受到批评;表现再不好的学生只要有发光点就应该提出表扬。做到大爱无私,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还在关心他、信任他、帮助他,使得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3 盯,是指勤于到位观察,高效率是盯出来的。班级的高效管理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盯”出来的。由于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可以算作“混天一族”,他们基本不做你所期望的,只做班主任所检查和盯着的。班级管理是盯出来的,像班级出现的某些问题,原因是班主任没有盯上,出现问题没有盯到底。“盯”好了,可以很快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需要、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等,对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盯”到位了,班主任能及时地掌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可能会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进行具体的引导和控制。

  2.4 法,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可以说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基本依据。班级和国家一样不能缺少制度。为了提升班级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风学风,就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班规,并将其上升为班级的集体意志,产生普遍约束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先让学生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及个别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各自有合理性的建议,然后进行汇总,让全班同学讨论后进行取舍,成熟的意见上升为班级管理制度,制度成型后必须坚决执行到位。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在执行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太大障碍,远比班主任每天三令五申强制学生如何去做效果要好得多。班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一些冷冰冰的条例,我们制定的班规应该充满人性化,让犯了错的学生既能改正错误又不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可以让犯错的学生打扫下教室、办公室等,不是简单的棍棒教育等。一个班规可以使班级的正常地运行,也可以使班主任的一些工作能得到顺利的展开,同样也能使班主任的工作相对轻松容易一些,从而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我认为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有的高度责任心,爱心和上进心,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把班主任的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了头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有序地运转。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它值得每一个教育者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改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中职班主任工作很繁琐,要想真正做好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要相信付出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努力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打造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 王小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

  3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吴国山.做好班主任工作加强素质教育.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

  5 方水.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6 范玉莲.强化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吉林教育,2010

  7 冯黎.职业高中创建自主化管理班级的实践探索.华中师范大学,2010

  班主任德育管理论文篇二

  班主任工作的德育管理

  摘 要 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个方面,探寻其终极关怀的理论和依据,以发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考究中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力度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优化德育管理的目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关键词 德育工作 探讨 终极关怀 德育管理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要�A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但也有少数家长,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都绷紧神经,戒备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德服人,以爱育生

  而每到期中、期末家长会的光荣榜上多列表扬细目表,多表扬更多学生。试问,谁不盼望�e人赞扬?谁会不肯亲近赞扬自己的人?如果班中的多数学生都因此亲近、尊敬班主任,这样的班怎会带不好?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恚�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1)语言文明方面。

  我们要明白学生有时候说粗话,不用礼貌语言,不主动问候,并非品质问题。而是生活环境的污染,性格的粗疏,或者自信心的不足,是“无心”的语言。

  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一句“良言”的作用;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观念,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好的语言。有必要在班级中制造一个互相监督的氛围;要创设一个语言文明的环境和氛围,使得学生在一个人文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而不是用谴责和批判的方式定论人性的优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职场语言的魅力。

  (2)卫生习惯方面。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开轩面场圃”的农村生活环境,缺乏卫生意识。还有的从小缺乏劳动意识。在学校校园、教室、宿舍都严格进行每天多次的清扫和检查,但垃圾依然天天没有穷尽。我们采用严格的德育评分评价,进行文明的宿舍和班级嘉奖,可依然收效甚微。原因是治标不治本。有的学生认为过后扫了就行,没有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不知道养成卫生习惯才是真正的目的。也有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高雅的举止,勤劳的品质,美好的情操。将卫生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联系,在职场上有时候“细节决定命运”。同时还要尽量完善我们的制度。

  三、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象今年,我们班的学生还自发的在教室前面养了金鱼,在教室里养了十来盆花草,让人觉得很是温馨。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五、关于职业引导教育

  常言道“男怕选错行”。它道出了选错行的严重性。中等职业学校入学的学生,极度缺乏对社会行业的观察力,也不很了解社会行业的特点。所以我们招生工作中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班主任要是一个专业懂行人。

  首先,懂行业对于性格的要求,以利于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选择与相关专业。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懂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兴趣就是动力之一。 可以依据兴趣指导学生选择专业,为将来激发学习热情,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成效做准备。第三,懂行业对素质的要求。以利于培养学生远大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方便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状况。使教育工作“一发中的”, 提高成效,不致“隔靴搔痒”。

  总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涉及内容名目繁多。在此,我们仅从以上这些问题来阐述,实希望能抛砖以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希望从中摸索到中职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关文丽.点一粒人文的种子,让它发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3]龙淑玉.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08,(7).

  [4]腾讯评论.德国人给我们上了四堂课.

  [5]罗永源.走近魏书生[M].漓江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2138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