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斯娃分享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在理想半台上运仃的重要前提,也是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篇一

  《 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 》

  摘要:即企业制度创新引致金融成长。作为经济发展载体的企业成长与金融成长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成长

  作为经济发展载体的企业成长与金融成长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成长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有利于新企业的建立和已有企业的成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本身具有成长的动机和激励机制,更多表现在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改变了其融资需求,从而激励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业规模的扩大、金融结构调整、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即企业制度创新引致金融成长,而金融成长又会促进企业成长,企业制度进一步创新。

  一、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制度与制度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需要稳定、客观的预期机制,交易主体根据这种预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当这种行为成为习俗或惯例,并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则成为制度。然而,当交易主体(组织或个人)由于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或创造新制度中蕴含的潜在利益,通过建立并推广获得认同所需要的规则、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从中创造、开发和利用盈利性机会[①],则出现制度创新,从而形成新的制度。即一方面制度使交易主体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稳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潜在利益以及成为制度领导者的诱因导致制度创新现代,从而引发行为和社会系统的变革,推动制度变迁,社会进步。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发形成内部组织管理体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此时的企业制度是利益和影响力与技术条件、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环境均衡的结果。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突破现有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建立新的企业制度的潜在收益逐渐显现。而企业本身具有成长的动机和激励机制(艾伦和盖尔,2000),此时,有行为能力的企业,即充分了解新的目标、拥有事先新目标的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必然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二)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

  早期的企业制度采取家庭制或合伙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以手工作坊为主,家庭制或合伙制即能够满足这种简单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以家庭自筹或合伙出资,间或向钱庄借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作坊式的家庭制以及合伙制的不稳定性特征均不能满足产业的迅速成长。此时,经济交易规模的扩大要求企业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资金来源,股份制则既有利于大股东的经营管理,又能够吸收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股份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发行和流通股票的市场,股票市场应运而生;适应这种变化,钱庄的业务活动也由原来的货币兑换和简单的资金借贷逐渐采用股份制扩大金融业规模,建立现代银行制度。股票市场的建立和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更多的家庭制或合伙制企业转向股份制,生产的规模扩大,效率提高,从而企业成长。

  进入工业化大发展时期,制造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居于主导地位,从而机床装备起来的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互换性、标准化和装备作业[②]。规模生产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促使企业为保证资金投入而形成产融结合(即产业和金融相互控股)。因此,原先以小企业为主的产业成长已转变为巨型公司为主的产业成长,企业巨型化带来了“科学管理”,也创立了企业内部R&D机制以及高度产业集中率,从而企业进入产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也对金融成长提出新的挑战,银行业必须联合和集中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而企业巨型化所发行的新股票、新债券既为金融市场成长提供了载体,也为其成长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伴随企业巨型化,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也得以联合和集中。

  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物资生产与分配所必需的技术知识的增加必然引发企业管理革命。一个大企业的大股东已不再能够单独的负起制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责任;一般股东大多已脱离公司的实际业务现代,此时,专业性的管理人员——经理产生了。这些经理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他们的工作如果不成功,便会被解雇;如果成绩卓越,不仅获得晋升,而且提高自身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市场价值。由此产生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这场“经理的革命”将事业置于专家之手,而不是交给事业的所有人指挥。其次,解决了企业长期生存问题。企业不会因某一股东的退出而重新组合或调整经理,从而保持企业经营战略实施;大公司的管理作用由于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的审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管理已取代了市场需求,协调问题使管理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情况就构成了无须财产(所有权)所拥有的权力。因此,企业所追求的就不再是最大的短期利润,企业市场价值更为重要。第三,这场革命也建立了企业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股东、经理和职工都会预期从中获得收益。企业的成长显然是股东所期待的,企业成长,公司市场价值提高,股东的收益增加;企业成长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现金流——依靠留存收益获得成长意味着把企业视为一种竞赛(Nalebuff and Stiglitz,1983);而且,高层管理者可以此增加自己的收益,提高自己的经理者市场价值,在与股东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企业成长使股东可以承诺给经理晋级的机会;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和晋级竞赛使企业本身具有成长性,而且只有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中才能够吸引新的、年轻的管理者进入企业;职工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工作,既可能会增加薪水、奖金等奖励,也包括身居成长性企业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2]。股东、经理层和职工对企业的预期使得企业本身具有强烈的成长性,而企业成长又进一步激励了企业内部的竞争性、晋级机会和福利增加。激励机制创造企业成长,企业成长又产生更好的激励机制,从而企业成长更快。

  与产业的企业管理革命一样,金融业同样进行着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革命;在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购买大量债券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巨额资金。机构投资者提供风险资金,从而企业更多投资于新兴产业,形成企业成长,新兴产业成长。因此,金融成长具有了载体和推动力,而金融成长又可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多资金,金融效率的提高使更多新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的逻辑关系:

  金融工具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变化→金融结构调整 →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成长→ 企业成长→企业制度创新…….

  二、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的基本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与金融成长具有互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促使我国出现大范围的企业制度创新,股份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与之相匹配,我国金融成长出现新的特征,如金融结构的多元化、金融业规模的扩大、金融效率的提高等。但从现实来看,我国金融成长仍落后于企业制度创新。因此,我国应加快金融成长,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从而企业成长。

  首先,调整发展战略,实行金融优先发展。目前,我国金融成长相对滞后于企业制度创新的现状,亟需提高金融地位。我国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实行金融优先发展,加快企业成长,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

  其次,改善金融成长外部环境。产权明晰是金融成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法律制度是金融成长的制度保证,而非正式制度——社会信用环境和微观规制对法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要实行金融优先发展战略,就必须改善金融成长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第三,构建企业制度创新的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于企业成长,其重要的职能就是引导资本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即有效的金融市场、充足的金融工具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组织。

  参考文献

  [1]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1969).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M].王晋斌,朱春燕,丁新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李斌,江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3:68-78.

  [9]蒲祖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层次研究——基于美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及政策启示[J].财贸经济,2007,10:

  [10]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篇二

  《 浅谈企业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 》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为员工发挥创造性才能搭设舞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要注重个性文化的培养,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在信息化、市场化、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要在理念、技术、组织及制度上不断创新,运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1.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超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2.技术阜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化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此企业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充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优势。在信息时代,企业取胜的关键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而不一定是资金和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的认知度以及获得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途径和有力锐器。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有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就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自己核心技术项目,同时对该项目有较强地控制能力。

  3.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了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用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学习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3.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大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这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

  4.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长期坚韧不拨,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4.1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措施,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4.2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4.3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核心,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4.4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转变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酱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厦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4.5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信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方法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拨、开拓前进的人们。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篇三

  《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 》

  [摘要]企业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高投入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本文探讨如何认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并有效地管理,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正逐步转向以基于知识的经济为主导的新模式,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大大超过资金、劳动和自然资源的贡献之和,成为最主要的经济要素,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它既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投资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要源泉,能增强其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识别与分析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的风险,即存在一个“风险序列”,在这样一个“风险序列”中,关键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种:(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高科技企业创新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R&D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能否达到要求都无法确定。二是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工艺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到可用以顺利实现产品化是企业研究成果产品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三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不稳定性。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技术的突变会使产品随时遭到市场的淘汰,从而形成了极大的风险。(2)组织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第一,决策风险。决策者如果缺乏长远眼光和全局观点,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创新决策。战略层的决策风险具有全局性,因而无论是危险还是机会,其结果都会使损失或利润得到放大。第二,能力风险。在创新过程中因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导致创新失败。第三,人才风险。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可利用性,关键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否获得,以及如何对人才进行激励和管理会带来人才风险。第四,财务风险。

  企业创新阶段,资金的高投入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给其融资的渠道、成本和运用均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它突出地表现在企业R&D及未来的生产、销售活动中。若R&D周期过长或销售状况不佳导致投资收益不能弥补支出,其结果不仅是导致创新终止,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灭顶之灾。第五,信息管理风险。对顾客需求和科技发展等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足,企业将无法确立创新项目或立项不准确。在创新的各环节间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也可能导致创新失败。(3)市场风险。市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起点,还是技术创新的终点。市场风险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未被市场充分有效地接受所导致的风险。不同性质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不同。服务项目通常开发较易,但市场需求变化快;消费品开发难度相对大,需求变化较快;工业产品需求变化慢,但开发难度最大。市场风险具有客观性、传递性、多变性等各种特征。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方面的风险。包括:一是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一项全新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出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质量等,市场往往心存疑虑而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惯性消费,对新产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因而企业对市场接受能力难以做出准确估算。二是产品的市场容量不确定。新产品由于其先进性和创新性,使得对新产品需求规模的预测通常不准确,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同样会使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甚至陷入亏损。三是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竞争能力。第二,目标市场选择不当的风险。创新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关系着创新的成败。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大,则市场缺乏针对性;反之,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小,则造成成本高、收益小的情形。第三,企业的营销策略。如新产品推出时机的选择;营销队伍的构建;宣传方式与力度的选择等。第四,市场竞争的压力。

  强有力的竞争者的介人,模仿者低价占领市场都会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的压力,使企业面临风险。(4)价格风险。价格往往是消费者考虑购买与否的首选因素。价格定位不准,往往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新产品的定价需结合新产品所属行业、新产品本身的特点、市场需求的特征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定价,定价太高或太低对创新企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5)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不完全性、非保真性、滞后性、外部环境因素的或然性和突变性等等,都使企业难以获取关于外界环境的有效、充足的信息。在不能充分了解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情况下,创新风险会很大。风险可能的来源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社会文化风险、与原有技术环境的协调。除了上述风险以外,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其它风险,如代理风险、产业化过程风险等。所有这些风险的存在使技术创新名副其实的成为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三、企业创新的风险管理

  (1)市场风险的防范。针对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来源,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加强市场调查预测、加强市场营销、注意产品定位、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和保护好创新技术等措施,进行市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2)重视研发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人才队伍。人才风险会直接加剧技术、市场和组织管理等种种风险,在各类风险中处于关键地位,其风险一旦形成,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3)分散、转移创新风险。如采用多元化产品策略,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利用风险投资、保险、证券市场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等方法,转移技术创新风险;加强合作,转移和降低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4)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强大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购买专利、技术合作,甚至兼并,联合有价值的企业来不断壮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增强战略风险管理意识。

  开展积极的战略风险管理,即对影响创新的种种深远的、长期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化的战略综合管理,可以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强的适应能力,从而在风险面前有备无患。(5)增强风险监控能力。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后,还需要连续监控环境变化对风险的影响,注意环境的变化是使风险出现的可能增大还是减小。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是:一是定期开会讨论风险。项目参与者和管理人员就风险召开主题会议或将风险管理作为会议议程的一个内容,讨论风险状态并构思应对策略。二是对已察觉的风险注意记录并跟踪、监视和控制,内容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后果和相应的对策。三是使风险水平与管理层次匹配。如果风险在较低水平出现,中层管理人员就可以处理,而对任何威胁整个项目的风险须提交给企业高级管理层。四是风险专项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获取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跟踪、分析、提供应对措施等。

  (6)重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中止决策。根据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总裁布莱克的统计,约有40%的R&D 项目在技术上未能获得最终完成;技术上获得成功的项目约有45%未能开发出产品;已经商业化的项目中,约有60%在经济上不能获利。这一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失败了,存在中止的问题。但是,源于多种复杂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在技术管理中较为重视项目实施前的初始选择,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跟踪,特别是中止决策则较为忽视。如果在创新过程的初始阶段淘汰率不高,不尽早放弃那些没有成功希望的方案,就会使一些不可能取得技术成功或市场成功的开发项目进入创新的后期阶段,将使风险沉淀和积累下来,最终导致风险的增加或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危机。

  参考文献

  [1]卢小宾.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0)

  [2]RobertA.Burgelman.Modesto A.maidique,Steven C.Wheel

  wrigh.t.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70

  [3]陈明.加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4)

  [4]王立新,李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

  [5]张岩峰,张亮,田晓霞.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6(5)

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推荐:

1.浅谈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2.技术与创新管理论文

3.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5.有关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6.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

7.浅议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166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