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英美文学>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叙事视角解读

厉彦花;王磊分享

摘要: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在全知视角下具有限制性的叙述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描绘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抗争意识及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批判。
  关键词: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在奥斯丁的著作中,《傲慢与偏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不休的名著。剖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奥斯丁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分不开的。自小说发表以来,其叙述技巧引起了广泛的评论,纵观其评论,发现对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分析还是不够。在这部小说中,奥斯丁颠覆了以往男权统治下的话语权,采用了全知视角下,从女性的有限视角展示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生活,并首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让女性有了话语权。因而,从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对叙事模式及其意义产生影响。把性别和视角结合在一起的女性视角是指从性别入手来审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一种批评观念和批评角度。本文将从女性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展现女性意识的意义。
  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品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从小说的整体来说,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选择了全知视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场以及在每章节中奥斯丁看似无意的评述。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使读者顷刻间就能识别人物形象。贝内特太太在全知叙述视角下,是作为被叙述对象而存在,她的那句总括式议论,与作者的价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读者与她的距离,读者高高在上地评判着贝内特太太,笑她的迂腐和无知。但是正是这一人物形象,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婚姻价值观,正是因为当时流行的婚恋观所以贝内特太太才把嫁女儿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读者在嘲讽贝内特太太的同时也了解了整个社会背景,实际上读者对贝内特太太的疏离也拉近了读者和隐含作者的距离,从而拉近了读者和女主人公的距离。在全知视角的应用方面还可以从小说的第二十二章中,作者那一段心酸讽刺的话语评价了夏绿蒂的婚姻看出。“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自己安排了一条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这句话揭示出了当时女子在婚姻方面的被动局面,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婚姻是两个门当户对家庭的结合,爱情的有无处于次要地位。对于女性来说,她在婚姻市场的卖点取决于她能够带来的嫁妆,像夏绿蒂这样没有嫁妆的女性,在当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做家庭教师,另一条就是抓住婚姻,所以当迂腐的柯林斯向她求婚时她爽快地答应了,这在夏绿蒂看来似乎是最好的归宿了。奥斯丁一生未婚,在她27岁时曾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求婚,也就是拒绝了日后有保障的生活。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丁借玛丽安之口说出她当时心理“一个27岁的女子别指望再能感受爱情或激发爱情了”。由此可以看出,奥斯丁的理想婚姻模式是要以爱情为感情基础的。因此,对于夏绿蒂的选择,奥斯丁在这里既有对无奈的同情又有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讽刺。通过全知视角的插入议论,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起了读者的同情从而让作者的批判更加有力。

《傲慢与偏见》向来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而情节的这种魅力与奥斯丁独特的叙述视角分不开。根据里蒙-凯南的观点,文本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本身的悬念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而这直接取决于文本信息的呈现先方式,信息缺省无疑是手段之一,而这正是有限视角的功能所在。同时,这一有限视角又是女性,因此,读者会从女性的视角来理解阅读这部作品,凸出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如果说小说的前十章,全知视角叙述明显,叙述者全方位的观照这时间与人物,但是作者越来越强调伊丽莎白。就在达西不自觉的爱上伊丽莎白后,小说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即有限视角开始淡入。伊丽莎白在后面的章节不仅成为了小说的中心和焦点,而且故事里的人物,时间主要由她去耳闻目睹和见证,转述的也都是她自外部接受的信息和产生的内心冲突。从读者反映论来看,由于视角的限制,叙述者可以忽视达西和威克姆等人物的内心从而产生了很多的误解,造成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从女性视角来说,作者选择伊丽莎白作为叙述视角是又其特殊意义的。首先,伊丽莎白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但是由于没有遗产可以继承,因此,在婚姻上她的命运比夏绿蒂好不到哪里去。尽管对自己妹妹的学究态度极尽嘲讽,但是她自己也是对于当时要求淑女的各种技艺样样精通,而这些技艺其实并非出自淑女们的喜欢,只是讨好以后自己的丈夫的手段罢了。从这一点上伊丽莎白并没有完全摈弃所谓的淑女练习,只不过她对于婚姻另有自己的看法。这一点从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时说的话就可以理解“你不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决不能使你幸福”。这反映了伊丽莎白以爱情为基础的婚恋观,读者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和奥斯丁有着相似之处。对于达西的偏见以及对威克姆的轻信都来自于她对于自己的自尊和自爱,以及她对于婚姻必须以感情为基础的追求。其二,伊丽莎白在作者的层层铺垫之下逐步拉近了读者的距离,并获得了好感,因而,采用她的视角描写更有助于产生共鸣,让读者跟随伊丽莎白随着误会的升级逐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也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比如当达西和威克姆第一次共同出现时,读者跟伊丽莎白一样只是看到了他们面面相觑的神情,在伊丽莎白想弄明白达西和威克姆的关系时,达西一味隐瞒,而威克姆尽情欺骗。至此,读者和伊丽莎白一样把误会推向了顶点,对达西的为人更加痛恨。作者对于这一进程没有任何干涉,只是让伊丽莎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展示着故事情节,让读者从伊丽莎白这一点出发,了解伊丽莎白的单纯可爱,让伊丽莎白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可爱。但是当读到达西的信,读者同伊丽莎白一样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而正是通过达西的信,读者跟伊丽莎白一样明白了达西尽量改变了以往的傲慢态度。所以伊丽莎白为自己的轻信而“啊”出了自己的懊悔之情时,读者也恍然大悟,并且开始期待达西和伊丽莎白能成眷属。不出所料,小说的结尾,伊丽莎白这个灰姑娘终于通过重重曲折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奥斯丁一反传统文学中女性的被叙述,被符号化的命运,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了女性视角,将女性作为主体来描绘,凸显了女性意识。在小说中,女性自身的语言和话语方式的出现显示出了颠覆的力量,解构了男权社会,小说的男主人公是在女主人公的反击下改掉了自己的傲慢时才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参考文献
  ①(英)奥斯丁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②吴卫华。《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域外视野。
  ③朱虹编。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④秦岚。试析《傲慢与偏见》的修辞技巧。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