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军事理论教育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军事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军事理论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军事理论教育论文篇1

  刍议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

  【摘要】对普通高校学生开设系统的军事理论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普通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成为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一、准确定位课程性质、要求和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大纲》明确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上好军事理论课的标准

  (一)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日期、时间、人物都要准确无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而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和军事期刊、杂志,用心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二)方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胡拼乱凑,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编排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自学、讨论、探究、观看影音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三)手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改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并启发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 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革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 插播运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二)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一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心提炼、编排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进行网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 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子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行军事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狠下功夫。

  一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 “南海形势”、“钓鱼岛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3]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09(8).

  军事理论教育论文篇2

  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 要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指导思想一致、教育内容关联、教育效果共享三方面的内涵联系;军事理论课中可进行爱国主义、和谐理念、平等、公正、法治、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有创设和谐氛围、运用现代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 军事理论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高校军事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增强大学生国民素质的有效措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军事理论课堂中贯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两者进行结合,对大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自觉接受国防军事教育均会有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1 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联系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种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的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保卫者,两者有着本质联系。

  1.1 指导思想一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分别对其指导思想进行了界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性质在本质内涵上有着一致性,两者均是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究其实质,两者均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

  1.2 教育内容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大学军事理论课是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与基本的军事技能,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的社会情操和坚定的爱国热情。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1.3 教育效果共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大学生个人层面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社会层面引领社会正能量,与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国家层面自发地用行动报效祖国,以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大学军事理论课培养学生个人层面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社会层面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层面的爱国主义意识。由此可见,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均能使大学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实现精神提升,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教育效果具有很高的共享性。

  2 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军事理论课堂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学生在对现代最新军事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与国防建设,以及未来战争的知识学习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

  2.1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应通过各种方式,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军事理论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国防建设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了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和现代化的国防体系等,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军队的感情,使每个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增强爱国精神,增强为国奉献的意识。

  2.2 和谐理念教育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表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必然遭受列强的入侵。但同时,“国虽大,好战必亡”,慎战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在军事理论课中我们要通过历史阐述清楚,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即和谐,中国人热爱和平,没有侵略的基因,主张与他国和睦相处。中国近几十年崛起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向繁荣富强。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在全球建设“和谐世界”与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其最终追求是一致的,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适用于任何地方。中国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必定为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而中国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必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3 平等、公正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平等、公正的理念,这也体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在政治上,中国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国无大小一律平等;在经济上,中国主张互惠互利,通过平等的经贸往来,达成双赢的结果;在文化上,中国主张中西文化各有优劣,不搞文化霸权,应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文明共享。军事理论课教学中,以鲜活的历史事例来阐述中国的这一外交政策,表明国际层面如此,在我们国家的社会层面也如此,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观念是一致的。

  2.4 法治、敬业教育

  对大学生实施军事技能训练,贯彻“军事化集训、条令化生活”的指令要求,依据军队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集训队的管理规定,体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会成为大学生积极进取,锻炼自我的桥梁。大学生追求的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的整体实力。遵守纪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服从集体培养敬业精神,这是一种法治、敬业精神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敬业精神,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3 军事理论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3.1 创设和谐氛围

  当前中国的信息环境十分开放,90后的大学生们个人独立意识很强,讲究思维独立、个性解放,对枯燥的思想灌输往往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任何人将政治观念强加于他们是很难行得通的。我们要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一种人人平等、和而不同的师生关系,老师平等地同大学生对话,关心学生、培养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从教学氛围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尊重大学生的利益要求和个性发展需要,又潜移默化地灌输教育内容。课堂上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艺术等工具,使大学生了解军队的传统及官兵的权利和职责,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了解国家的兵役制度,懂得在政治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如何忠于国家政府等等,通过这种和谐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正确行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3.2 运用现代手段

  运用现代手段在军事理论教育中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播放电影、短片、影像资料、历史资料等,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内容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课堂外丰富沟通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手段。现在的90后都是“手机党”、“低头族”,军事理论教师应灵活掌握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通过与学生即时沟通、设置讨论话题、开设专题网站、布置课后作业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往往事半功倍。

  3.3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实行无意识教育,教育效果会非常明显。在军事理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靠单个的老师在课堂教育或课后与学生沟通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军事理论教研室甚至学校层面集体行动,加强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教育管理方面从与军事国防教育直接相关的新生军训、军事理论课开设、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到间接相关的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课、体育课等等;课外活动从节庆文艺汇演到社团活动;校园媒介从板报、展览到广播站、校园网等均可纳入其中,这项工作需要军事理论教研室和学校加强设计,通盘考虑,资源用活了,就能创设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无痕、熏陶有成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党建,2014(1):9-12.

  [2] 刘铮,汤小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2010(8):80-82.

  [3] 陶娟,刘畅.高校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0):13-14.

    288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