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思考(2)
赵曙光 分享
三、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探索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社团模式和项目化模式两种创新模式。
(一)社团模式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才干的重要形式。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它不仅是社团内部人员的交流,同样它能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大学生社团的从无到有,从成立到发展,从弱小到壮大,这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独立完成,它有利于锻炼学生包括创新力在内多种能力。不少同学参加协会的活动后,克服了交际障碍,促进了性格的转变,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社团活动中,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在这个团体中,成员间有一种平等、和谐的良好关系,这有利于学生交流真实的思想,畅谈个人的真切感受,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社团模式有着相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绝大多数大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不仅在同社团内部他们有竞争,有比较,在不同的社团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竞争。这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可以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走向成功,可以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2)以各学生社团为单位去设计和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4],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人翁意识。避免了“主题式”、“一刀切模式”等带来的实践人员搭配不合理现象。
(3)可以更好实现素质教育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各社团根据实践内容,要求各社团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定时完成相关的实践内容,可以制作学生实践鉴定表,要求学生每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由接收单位给予一次综合表现鉴定意见,然后组织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答辩,经考察后评定成绩,最后由团委在其素质拓展证书上进行盖章加分认证。这样既可以定性、定量的完成实践内容,又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4)有利于形成考评及监督机制。保障社会实践质量必须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实践活动有规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内容可考,社团模式可以凭借社团对其成员的考评,实现了全程的跟踪、考察,来解决传统模式中通过实践结束后交纳社会实践报告,通过报告质量来评价实践成效的问题,解决了只看结果,不看实践过程的片面性问题。
(5)可以形成良好的指导创新机制。以社团模式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可以有效解决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社团一般都配有指导教师,必要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加配专业教师予以指导,形成一种有效的、良性的教师指导+学生创新的运行机制。
(二)项目化模式
项目化模式是研究社会实践发展的一种趋势。项目化模式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化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
(1)项目申报。扩大范围,各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均有资格进行项目活动申报。甚至范围扩大,可以班级名义或以小团体名义申报。
(2)项目审批。统一负责,由校团委牵头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统一负责活动项目审批项目评审委员会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申报活动项目的负责人不得进入该项目的评审委员会。
(3)选派指导教师。因势利导,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可以由参加实践学生所在系的任课教师担任。在学生立项同时将指导教师情况随立项申请一起报送校项目办,也可由校项目办帮助实践课题组选派指导教师。
(4)活动执行期管理。管理严格,项目执行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审批的范围和权限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有权调动一切组织分配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并对活动负责。
(5)活动总结与评估。项目结束,对活动经费进行决算,列出决算清单,凭收据报销活动经费。评估分两个阶段:一是对实践报告及相关实践成果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的评定;二是评估专家听取各课题组负责人对实践内容和实践情况的报告,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分析论证,最后根据评估情况给出相应得分,从而确定最后的结果。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域下,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亟待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侠.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及其超越[J].江苏高教,2007,(5):109——110.
[2]左杨、孙晓明、翟杰、魏振波.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8):51-52.
[3]全思懋、高彦征、周权锁、丁广龙.基于“三化一制”的资源环境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0(1):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