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辅导员培养的“唯专业化”和“新专业化”(2)

陈文海 肖薇薇分享

  
  二、新专业化——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的超越
  从国际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看,教师的专业化历程经历了“专业化”、“反专业化”、“新专业化”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反对“唯专业化”,并非提倡反专业化或无专业化,我们提倡的是一种“新专业化”。这种新的专业化,是对“唯专业化”的改革和超越,在专业化中突出个性化、艺术性和自主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彰显个性化
  共性和个性是相辅相承的,没有无共性的个性,也没有无个性的共性。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辅导员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三个阶段,即共性专业化、个性专业化和专业个性化。辅导员专业化的过程,绝不只是共性化的过程,更应是共性化与个性化对立统一的结果。共性化是广度,个性化是高度,共性化打基础,个性化出特色,共性化形成人才“高峰”,而个性化则形成人才“奇峰”,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提升。当前,在唯专业化、共性化过盛的形势下,更应突显辅导员的个性化培养。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辅导员个性化培养,是指高校辅导员超越机械化、程式化的模仿阶段,突显主体地位和价值,个性多样发展的过程,突出“以个性化的方式培养个性化的辅导员”。一方面,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对辅导员独立人格、主体地位、多样选择的尊重。辅导员作为德育教师,不能简单地成为政治的工具,而应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能思考和批判的个性化的人。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法的选择上要个性化,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设充分个性发展的环境,用个性化的方法,个性化的内容、个性化的评价。
  2.艺术性与技术性相交融,突出艺术性
  要做到艺术性与技术性相交融,一方面,辅导员要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研究性学习和工作,善于总结应对复杂多变的学生工作挑战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学生工作“专家”;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在技术性中融入艺术性,体现个人情感、个性品位和教育智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教育家”。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要朝“专家化”发展,更要朝“教育家”的方向发展,不但要有“专业性”,更要具有“教育性”,达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交融。
  3.自我培养和组织培养相结合,强调自我培养
  辅导员的培养包括组织培养和自我培养两方面。组织培养对从整体上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如解决辅导员职称评定、学历提升、专业技能、专业地位等等功不可没。但同时,行政化的组织培养由于对辅导员个体差异和自主性的忽视,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辅导员在专家引领、组织培养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自我培养和发展。辅导员的自我培养,是一种内源性的自我发展,它强调辅导员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自觉、自为的规划和实施自我发展。首先,要有独立的自主意识,树立坚定的发展目标并做好规划。其次,要有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精神。再次,要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能够根据变化,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和监控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发展方向、发展策略,最终达到自我提高,实现自我跨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教育发展研究,2003,(4):5.
  [2]梁家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途径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3]陈步云.论高校辅导员教育个性的培养.思想教育研究,2009,(3).
  [4]陈文海,陈岸涛.高校优秀辅导员专业成长“三部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5]肖薇薇.论高校优秀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自我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14).
2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