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基础教育>

浅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教师的挑战(2)

吴虎成分享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明确认识有效整合的学习方式
  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主要考查教师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要看上课时是否运用信息技术,而且要看教师是各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资源,即如何把握各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从而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为此,类似于“板书式”的多媒体课件应立即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应是“交互式”、“共享式”、“驱动式”、“游戏式”的媒体作品。当然,这需要教师集思广益,由于个人的精力极其有限,如盲目追求“观赏性”、“趣味性”,而失去真正意义上“学习性”、“知识性”,则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增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意义的理解,而非信息技术本身的提高。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的诸多新特点,形成一种意识: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从而积极思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才能产生聚集效应,才能从根本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实验演示、课程资源搜寻的时候,必须引发教学模式的更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然要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会应运而生。因此要注意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兴趣小组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索和创新精神,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相互协作,互相学习的局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发展趋向:一是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二是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整合”课。此类型整合课的教学环境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给学生一定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三是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还比较少见,仍处在探索中,但其发展潜力非常广阔。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多面手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应懂得所教学科知识与相邻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应了解所教学科与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教师博学多才、一专多能,在教育教学中就能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强化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就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自由挥洒、创造性地工作。当然,要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具备以上几点外还应努力掌握最新的课程整合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总结反思课程整合的经验教训,努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融进现代教育教学的主理念,最终实现教书育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只要扎实工作、勤奋努力,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信息技术水平、教育教学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通途[N].中国教育报,2001.2.8
2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