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初探
卢珊 钟文芳分享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交际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一般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是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在教学实践当中,很多教师把英语当作一种知识来教,要求学生大量地背诵单词和句型,做大量抄写练习。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应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小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背景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传统。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了指狭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aford指出“Meaningisapropertyoa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意义(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意义的表达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听到别人赞扬时,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在回答时所用的语言就不同。说英语的人一般说“Thankyou”以示接受对方诚心诚意的赞扬,而说汉语的人则往往要使用一些语句来表示“受之有愧”、“哪里哪里”之类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言的组织形式;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话,用于不同场合,如若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既使结构规则正确无误,不注意使用规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英语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的基础。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一定要从文化的角度组织它,了解它的使用背景,掌握它的使用规则,从而用获得的文化去感染语言。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有过精辟的阐述。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1_ado)认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著名英语专家邓昌民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从中不难看出,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两者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以下简称“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不仅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得以确认,而且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与教学要求都非常明确地列在《标准》中。在《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观”。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所以,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语言的特质就是它本身带有思想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学习语言需要了解和体会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使语言的学习沦为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方法:
1.在学生交流情境中了解文化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接触目标语言素材,观察与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学习有关目标语及其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把语言材料和活动的交际性、跨文化体验及语言认知作为重要的原则。教学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大量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包含着西方英语语系的文化烙印,涉及问候、购物、祝愿、饮食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民族的差异的背后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但是直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的输入,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听天书无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于跨文化差异的幻灯片或视频,根据看到的内容组织表演,如:场景一:一位中国人与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中国人通常会问“你吃了吗?”用英语就是“Haveyoueaten?”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M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ight!Howareyou?It’Salovelyday,isn’tit?”
场景二:一位美国老太太,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令人感觉很有品位。一位中国朋友很想表示美国太太显得年轻,让他实在看不出实际年龄,于是问到“How oldaleyou?IevenCall’tguessyourage”,中国人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很开心地回答:“过奖了,我都七十五啦!”那当外国老太太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很诧异,只能故作镇定的回答:“It’S a secret!’’
在学生的表演交流后,我告诉他们在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有“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了,不问“吃了吗?”。让文化的意识缓缓渗透孩子的心理是一种有效的输入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交际中注重这些文化,体现出较好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材是教师输人文化最好的载体,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的编写。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从3A到6B的八册教材中,在每册中都输入了一定的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打开了通晓文化的窗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要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那些会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少成多,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如,在3A教材中,Unit7It’Snice.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当自己受到别人夸奖的时候,要礼貌地说“Thankyou”。.
在四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于是,他们就懂得了:fork、lefthand、knife、irghthand。They Canbeusedforsteak。
5A教材中出现了“thefastlf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再如,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节,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化妆晚会,小孩会提着南瓜灯笼游玩或拿着提篓去挨家挨户讨糖吃。在此我们可以介绍如果哪户人家不给小孩糖果吃,当地的小孩怎么想办法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我们一些他们的想法后,我再告诉他们当地的小孩玩的Tirckortreat。并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南瓜灯的故事。了解这些节日知识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了。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机会实践,就会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
2.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化
(1)发挥想象巧编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用外语进行的有意义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环境。可以选取西方小孩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只告诉学生故事的开头,请几位小朋友为故事续写情节,每位小朋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依据他的生活经验来续写,往往小朋友要根据上一个小朋友的情节往下发展,这对小朋友的逻辑思维有很好的锻炼。
在欣赏完小朋友们编的故事后,接着再向学生展示这篇小故事的原文,让我们观察西方的小学生是怎样看待问题的,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体验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2)英文经典动画影片赏析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不同凡响。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运用电教媒体的优越性。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通道输入。可以选取时下很流行的几部英文动画片,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对英语国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达进行指导。
(3)结合关注的热点、联系生活和热点话题开展主题活动
其实我们常常能遇上国际上的重要节日,如国际爱眼日(6月6日)、国际爱牙日(9月20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等等。以此为契机,举办—些主题活动,如,假设我们用简单的英文写一封E-一mall给美国的小朋友,介绍我们这边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活动,并告诉他(她)我最喜欢的图书的名字叫什么,我为什么喜欢它,并请美国小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它。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宣传海报和贴图。
3.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渗透文化
(1)设立文化墙
建立班级文化墙,通过这个小小的一面墙认识和传递世界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在班级的一面墙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结合教材关于文化知识的图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之余,通过阅读拓展文本知识与文化。在学习6AUnit7AtChristmas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文化墙,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①不同意味的圣诞节;②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关于圣诞袜的传说;③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④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⑤圣诞祝福英语等等。
(2)建设文化角
这是个在黑板的某个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尽管他是个小小的角落,却也是输入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以“及时、直观、有趣”而让学生喜欢。“及时”是指教师和学生能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学生面对的文化知识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直面”指的是它能时刻面向学生,随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每天一句英语谚语、励志语言或者英语绕口令等,那迎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捕捉到了。一种文化的氛围也就在课堂中渐渐弥漫。
如: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事实胜于雄辩),Acatmaylookataking(人人平等)Wellbegin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Nopains,nogians.(不劳而获),Wherethereisawill,theer isa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befoer youleap.Firsthtink,htenact.(三思而后行)。绕口令(Tonguetwisters):①Blil’sbigbrohter is building a eb autiful building between two bigbrickblocks.(~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perpared by his parents and put htem in a big paperplate.③A bigblackebra satonabigblackbug.这样的文化角就像是一个个朋友在同学生进行文化的交流。这个小小的角落让人感觉到角落虽小,而意义极大。
4.比较文化差异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理解
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几乎都是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考虑并不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似乎只是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展文化意识教育还应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随着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我们在和国际接轨时,不要忘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意识教育。
(1)节日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西方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诞节,还有我们所了解的万圣节和复活节。其实西方还有许多节日如降灵节、耶稣受难日、耶稣升天节、忏悔节等我们不是很熟悉种景象。中国的“四时八节”与气候的变换联系在一起的,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姓名差异 中国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异,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0hnWilson约翰·维尔逊,维尔逊是姓,约翰是名。我们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李军,李是姓,军是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中国人注重祖辈血统,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整体中去,作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个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强调个性,更为注重自己是个个体,所以以代表自己个体的名放在前面。
(3)礼仪文化差异 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了解到早期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双手拱手作揖,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是握手和拥抱。曾经有西方人说道,“中国人真有意思,用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而我们是用自己的左手握别人的右手”。其实这样的礼仪上的差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一直以来是礼仪之邦,讲究谦逊和内敛;而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外向和直接。
(4)饮食文化差异 提到饮食文化,就会联想到中国的酒桌文化。我们肯定已经感觉到中餐厅和西餐厅文化差异。中国人吃饭喜欢团团坐,点一桌菜摆中间。饭间会相互敬酒和敬菜。而西方人喜欢各点各的菜,比较忌讳别人敬菜。因为西方人会认为你为什么要把你的意志强加在我身上。这也是由于中国人讲究群体性,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群体中的一分子;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性,他们认为大家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不用受到别人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小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背景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传统。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了指狭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aford指出“Meaningisapropertyoa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意义(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意义的表达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听到别人赞扬时,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在回答时所用的语言就不同。说英语的人一般说“Thankyou”以示接受对方诚心诚意的赞扬,而说汉语的人则往往要使用一些语句来表示“受之有愧”、“哪里哪里”之类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言的组织形式;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话,用于不同场合,如若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既使结构规则正确无误,不注意使用规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英语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的基础。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一定要从文化的角度组织它,了解它的使用背景,掌握它的使用规则,从而用获得的文化去感染语言。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有过精辟的阐述。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1_ado)认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著名英语专家邓昌民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从中不难看出,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两者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以下简称“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不仅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得以确认,而且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与教学要求都非常明确地列在《标准》中。在《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观”。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所以,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语言的特质就是它本身带有思想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学习语言需要了解和体会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使语言的学习沦为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方法:
1.在学生交流情境中了解文化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接触目标语言素材,观察与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学习有关目标语及其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把语言材料和活动的交际性、跨文化体验及语言认知作为重要的原则。教学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大量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包含着西方英语语系的文化烙印,涉及问候、购物、祝愿、饮食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民族的差异的背后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但是直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的输入,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听天书无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于跨文化差异的幻灯片或视频,根据看到的内容组织表演,如:场景一:一位中国人与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中国人通常会问“你吃了吗?”用英语就是“Haveyoueaten?”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M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ight!Howareyou?It’Salovelyday,isn’tit?”
场景二:一位美国老太太,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令人感觉很有品位。一位中国朋友很想表示美国太太显得年轻,让他实在看不出实际年龄,于是问到“How oldaleyou?IevenCall’tguessyourage”,中国人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很开心地回答:“过奖了,我都七十五啦!”那当外国老太太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很诧异,只能故作镇定的回答:“It’S a secret!’’
在学生的表演交流后,我告诉他们在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有“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了,不问“吃了吗?”。让文化的意识缓缓渗透孩子的心理是一种有效的输入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交际中注重这些文化,体现出较好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材是教师输人文化最好的载体,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的编写。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从3A到6B的八册教材中,在每册中都输入了一定的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打开了通晓文化的窗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要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那些会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少成多,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如,在3A教材中,Unit7It’Snice.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当自己受到别人夸奖的时候,要礼貌地说“Thankyou”。.
在四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于是,他们就懂得了:fork、lefthand、knife、irghthand。They Canbeusedforsteak。
5A教材中出现了“thefastlf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再如,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节,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化妆晚会,小孩会提着南瓜灯笼游玩或拿着提篓去挨家挨户讨糖吃。在此我们可以介绍如果哪户人家不给小孩糖果吃,当地的小孩怎么想办法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我们一些他们的想法后,我再告诉他们当地的小孩玩的Tirckortreat。并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南瓜灯的故事。了解这些节日知识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了。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机会实践,就会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
2.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化
(1)发挥想象巧编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用外语进行的有意义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环境。可以选取西方小孩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只告诉学生故事的开头,请几位小朋友为故事续写情节,每位小朋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依据他的生活经验来续写,往往小朋友要根据上一个小朋友的情节往下发展,这对小朋友的逻辑思维有很好的锻炼。
在欣赏完小朋友们编的故事后,接着再向学生展示这篇小故事的原文,让我们观察西方的小学生是怎样看待问题的,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体验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2)英文经典动画影片赏析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不同凡响。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运用电教媒体的优越性。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通道输入。可以选取时下很流行的几部英文动画片,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对英语国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达进行指导。
(3)结合关注的热点、联系生活和热点话题开展主题活动
其实我们常常能遇上国际上的重要节日,如国际爱眼日(6月6日)、国际爱牙日(9月20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等等。以此为契机,举办—些主题活动,如,假设我们用简单的英文写一封E-一mall给美国的小朋友,介绍我们这边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活动,并告诉他(她)我最喜欢的图书的名字叫什么,我为什么喜欢它,并请美国小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它。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宣传海报和贴图。
3.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渗透文化
(1)设立文化墙
建立班级文化墙,通过这个小小的一面墙认识和传递世界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在班级的一面墙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结合教材关于文化知识的图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之余,通过阅读拓展文本知识与文化。在学习6AUnit7AtChristmas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文化墙,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①不同意味的圣诞节;②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关于圣诞袜的传说;③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④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⑤圣诞祝福英语等等。
(2)建设文化角
这是个在黑板的某个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尽管他是个小小的角落,却也是输入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以“及时、直观、有趣”而让学生喜欢。“及时”是指教师和学生能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学生面对的文化知识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直面”指的是它能时刻面向学生,随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每天一句英语谚语、励志语言或者英语绕口令等,那迎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捕捉到了。一种文化的氛围也就在课堂中渐渐弥漫。
如: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事实胜于雄辩),Acatmaylookataking(人人平等)Wellbegin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Nopains,nogians.(不劳而获),Wherethereisawill,theer isa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befoer youleap.Firsthtink,htenact.(三思而后行)。绕口令(Tonguetwisters):①Blil’sbigbrohter is building a eb autiful building between two bigbrickblocks.(~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perpared by his parents and put htem in a big paperplate.③A bigblackebra satonabigblackbug.这样的文化角就像是一个个朋友在同学生进行文化的交流。这个小小的角落让人感觉到角落虽小,而意义极大。
4.比较文化差异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理解
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几乎都是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考虑并不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似乎只是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展文化意识教育还应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随着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我们在和国际接轨时,不要忘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意识教育。
(1)节日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西方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诞节,还有我们所了解的万圣节和复活节。其实西方还有许多节日如降灵节、耶稣受难日、耶稣升天节、忏悔节等我们不是很熟悉种景象。中国的“四时八节”与气候的变换联系在一起的,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姓名差异 中国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异,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0hnWilson约翰·维尔逊,维尔逊是姓,约翰是名。我们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李军,李是姓,军是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中国人注重祖辈血统,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整体中去,作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个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强调个性,更为注重自己是个个体,所以以代表自己个体的名放在前面。
(3)礼仪文化差异 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了解到早期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双手拱手作揖,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是握手和拥抱。曾经有西方人说道,“中国人真有意思,用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而我们是用自己的左手握别人的右手”。其实这样的礼仪上的差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一直以来是礼仪之邦,讲究谦逊和内敛;而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外向和直接。
(4)饮食文化差异 提到饮食文化,就会联想到中国的酒桌文化。我们肯定已经感觉到中餐厅和西餐厅文化差异。中国人吃饭喜欢团团坐,点一桌菜摆中间。饭间会相互敬酒和敬菜。而西方人喜欢各点各的菜,比较忌讳别人敬菜。因为西方人会认为你为什么要把你的意志强加在我身上。这也是由于中国人讲究群体性,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群体中的一分子;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性,他们认为大家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不用受到别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