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发展战略>

决策战略管理会计论文

秋梅分享

  战略管理会计是会计管理在新形势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对企业的投资发展有重要意义,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以及发展对现行的会计管理理论及方式产生重要冲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决策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决策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1

  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

  摘要:战略管理会计是会计管理在新形势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对企业的投资发展有重要意义,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以及发展对现行的会计管理理论及方式产生重要冲击。本文将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管理特点、战略性要求等方面来系统的阐述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的决策影响。

  关键词:战略管理 会计 企业投资

  一、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战略管理会计即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结合,它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而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战略管理会计旨在提供关于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同时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战略。企业投资决策超越了一个会计主体的范围。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有了较大改善,能很好的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极其广泛,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决策有用性。在战略管理会计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全方位地迎接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管理会计也可以提供给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协助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内容。战略管理会计强调整体观和长期观,这就促使企业在评价投资决策效益时一方面既要考虑决策的财务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决策的非财务效益,如决策对环境的适应性、生产系统的灵活性、质量的适当性、职工的积极性和协作程度、顾客的满意程度、市场的占有率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另一方面企业在评价投资决策效益时坚持整体观和长期观,使企业的效益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达到整体最优。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当中应用的范围主要是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及战略性业绩评价。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主要是指从企业内外部获取相应的信息,根据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来进行战略目标的确定,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性的论证比较,供企业管理层进行选择。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保持持久竞争优势进行的关于会计方面的一系列的管理和分析,如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整个管理系统的因素,并通过因素的分析来找出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方法,最终实现以相等成本来提供给顾客较高的价值。

  二、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会计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财务方面的也包括非财务方面的

  战略管理会计能够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些缺陷,传统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渠道非常狭隘,仅靠公司内部的相关信息就对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管理,而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渠道就非常广泛,其提供的信息有很强的投资决策的有用性。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决策一般都资金额度高,因此投资方向的决定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时要借鉴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数据作参考。战略管理会

  计在对企业进行数据提供时不仅要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还要注重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企业相关产品的开发、产品使用的寿命周期等信息,这些都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很大的重要意义。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现代商业的环境变化

  现代的商业发展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接轨也是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关注国内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也要多关注外部市场。战略管理会计的管理就是与国际经济发展接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现,能使得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好地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也使得企业的管理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上。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现能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来讲还是一种竞争经济,因此企业的战略决策就极为重要,想要在竞争中有所突出就要做出正确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使得企业在战略决策时能有一个战略高度,站在战略高度上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量企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做出决策,这种决策的做出以及实现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实现

  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现极为重要,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并没有普及实现,总体的应用水平比较差;相应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普及程度不高,而且在我国专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培养体系,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企业环境也为形成。为了提高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现水平及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理论方法上的研究,包括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研究,从整个企业环境来讲,要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根据我国商业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推进系统的应用;同时也要不断改进战略管理的思维观念,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战略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也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建设好公司的人才队伍;不断总结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战略管理会计经验,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不断进行完善以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

  四、结束语

  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投资影响巨大,因此企业要关注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实现,在综合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战略管理会计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公司自身发展实际,找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艳.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9(06)

  [2]刘洋.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研究[J].会计与审计,2010(10)

  [3]李晓梅.战略管理会计和实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决策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2

  浅析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战略决策

  美国著名决策大师赫伯特·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

  战略决策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其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决策。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对于决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说法不同。一种简单的定义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一种较具体的定义是:“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则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对于这一定义,可这样来理解: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企业领导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就要求领导人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领导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配。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信息。

  因此,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不经济,而信息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失误。

  决策的几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决策有下列几种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按决策影响的时间划分,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是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的选择、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组织规模的确定等。

  短期决策是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企业日常营销、物资储备以及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决策都属于短期决策。

  2、战略、战术与业务决策

  依据决策的重要性,可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的特点。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定价以及资金的筹措等,都属于战术决策的范畴。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属于业务决策范畴的主要有:工作任务的日常分配和检查、工作日程的安排和监督、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和执行、库存的控制以及材料的采购等。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按决策的主体划分,决策可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是指多个人共同作出的决策,个人决策则是指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决策的起点划分,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

  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就是追踪决策。因此,追踪决策是非零起点决策。

  5、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组织中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问题,另一类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织结构变化、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政策的制订等问题。

  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按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序划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目标指导着决策过程

  一般情况下,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发现并诊断问题

  决策者必须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从而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不失时机地发现问题并诊断问题。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与其责任范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外部的信息和报告以及组织内的信息。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中人的行为。有些问题可能根植于个人的经验、组织的复杂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因此, 管理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

  2、认真识别目标

  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是通过目标来体现的。所以,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政策。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3、提出备选方案

  当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后,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管理者常常根据个人 经验、经历和对有关情况的把握来提出方案。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还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4、评估备选方案

  确定所拟订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即确定最优的方案。为此,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以及比对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5、慎重作出决定

  管理者作最后选择时必须要慎重,但作出决定仅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步骤。由于最好的决定通常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管理者要想作出一个好的决定,必须仔细考察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并最终作出选择。

  6、组织实施战略

  方案的实施是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方案选定以后,管理者就要制订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7、进行监督和评估

  由于一个方案涉及的时间可能较长,在这段时间,形势可能发生变化,而初步分析建立在对问题或机会的初步估计上,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猜你喜欢:

    33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