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飞速发展研究分析论文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中国的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的发展论文篇1:《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前期,政治上的原因,使得艺术的发展和表现形式上都非常单一化。艺术家们对于创作的表达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就像冬天埋藏在泥土里的一颗种子,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中国肖像画的发展也是同样经历了这么一段时间。自1979年以来,全国举行了很多重要的美术展览,许多优秀的肖像画作品开始涌现出来,艺术家们对于主题意识的觉醒及艺术表现方式的深化,让艺术本身的自律性的价值重新体现出来,近而为以后中国艺术家的自由创作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发展 肖像画
1 80年代,逼真背后的自我寻找
中国艺术进入80年代后,艺术家们开始寻找自我解放。在这样一个精神解放的时代,对于之前的发展几乎全面否定,中国艺术家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与创新。
1.1罗中立的照相写实
罗中立从大巴山走出来后应该没有想到他日后的作品会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他在创作《父亲》时,刚开始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收粪的老人》,之后改名《我的父亲》,这个改名的过程,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是服务于某个虚幻的特定阶级,而是回到了艺术家自身,将时代中一代人的命运与艺术家自我感悟联系起来。最后更名为《父亲》,艺术家去掉了自我部分,从自我出发回头思考时代体验,将自我经验进行了很完美的时代总结,不再是描述艺术家的自我感受,而是准确描绘出时代感受。
罗中立采用照相写实的画法以及绝对主观的自我体验,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特点。
1.2张晓刚在黑白照片中寻找时代印记
张晓刚在美院学习期间就开始研究苏联现实主义,但很快就开始学习和研究现代主义。1984年他与朋友在上海与南京举行展览,随后又在昆明创办了“西南艺术群体”,积极投身加入到了“85美术新潮运动”中。
作品《大家庭》是张晓刚黑白作品的典型代表作。他自己曾说过,《大家庭》系列出现之前,他都是不断追求变化的艺术家。总在寻找一种突破的可能性。《大家庭》后好像有一种东西开始清楚了。与罗中立不同的是,张晓刚用的是比较模糊的技法,画出模糊的黑白肖像,带出模糊的时代印象与痕迹。
2 90年代,肖像画的形式化与类型化
2.1方力钧“玩世现实主义”
方力钧自1988年创作的一系列“光头泼皮”的形象,就成为了他自己经典的语言符号。
在形式上,方力钧放弃了人像的写实描述,直接大胆的用简洁的方式确立经典的语言符号。无论是红色还是绿色,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也不论是多少张,他的画面里出现的始终一个张着嘴的光头形象。大胆的摆脱绘画塑造人物的传统油画观,对接了艺术家营造经典符号当代艺术家营销观。
2.2 刘小东对现实的描绘
90年代当代画家里比较特殊的应该是刘小东了,长期的学院环境使得相比较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刘小东身上具有一定的学院气息。他坚持传统出发,在90年代坚持本分的写实主义,强调写生对于绘画的意义,这在90年代中国艺术界显得较为特殊。
刘小东作品里关注的同时代的普通人,由于艺术家强调写生在作品里重要性,现实主义也被凸显。作为当代艺术家的刘小东,在作品里的写实与写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现实的意义描绘,而是透过对油画语言的思考描绘出画面中的人物。比如他的人像没有激烈的运动,安静中透露出烦躁、倦怠、不安,在这里能看出弗洛伊德在油画语言上对刘小东的影响。可以说刘小东的作品在90年代是比较特殊的,但他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80年代肖像画的传统。
3 2000年之后,多元化环境带出的真正的个体意识
3.1毛焰的才情
毛焰与刘小东一样,有着良好的油画教育背景与学院教育传统。刚开始的作品差点被规划到“泼皮”里面。虽然他的作品也画过无聊的同学与朋友,但同时他对油画语言的笔触层次的把握,明显大于对社会的批判性和对画面意义的把握。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学气息与人文格调。比如他的作品《李小山像》,就植入比较当代艺术的语境,得到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3.2更加自我的新一代画家
相比较毛焰等艺术家,在2000之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成长起来。他们的身上有着更少的历史痕迹。以宋琨为代表,他在2005―2006年创作的《这就是我的生活》,以自己的个人生活为蓝本,以日记体的形式将这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真实的描绘出来。同样的例子还有陈可,以卡通形象叙事自身感受,不带价值判断,纯粹个体感受、个体表达。这代年轻人带着强烈自信活跃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但这样的自信是建立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30年的历史基础上。
不管是80年代,还是90年代、2000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肖像画,无论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无论是技法,还是思考都与每一个时代的气息相关。中国肖像画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体系下逐渐成熟,并逐渐被这个时代环境下包容,各个时代以及各个体系艺术家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位置。这正是逐渐开放的中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笺.试论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特征[J].美术,2011(7).
[2] 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 水中天.油画传入中国及其早期发展[J].美术研究,1987(1).
[4] 时代与艺术上、时代与艺术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 张祖英.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6] 朱翰鼎.数字化语境下中国油画的时代性阐释[J].长沙大学报,2010(11).
中国的发展论文篇2:《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
摘要: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 发展阶段 展望
雕塑艺术,随着人类的文明的向前发展,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塑艺术在公共意识的强化下,逐步进入城市发展,和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作为独立的对象存在,而且更多的被赋予了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象征意义,从而实现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城市雕塑的定义
城市雕塑一词,在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虽说城市雕塑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概念,但其在中国这片特定的地域范畴内又有着深远的背景含义。而城市雕塑这个提法,从学术上来说并不确切,相对与室内雕塑,也称为室外雕塑的,而在现在欧美,又称为公共艺术或是环境雕塑等。近年来,公共艺术的概念开始被人们普遍提出,有人就开始把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等量齐观,这两个概念即不是并行的关系,也不是从属的关系,它们是存在着某种交叉,即有的城市雕塑因为它们具备了公共性,同是也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一个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广泛的当代艺术的概念。
在城市雕塑的定义范畴中应该与建筑雕塑、园林雕塑等特定语义范畴进行辨析。首先是建筑雕塑,应该说城市雕塑的发生发展与建筑雕塑休戚相关。在现金的中国城市雕塑语义中,美化城市、强化地区人文魅力已经逐步取代了政府符号成为城市雕塑设计创作的主要功能;而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持续侵入,城市雕塑范畴有继续扩张的趋势。
从公共艺术概念方面辨析城市雕塑的定义,首先从公共艺术定义方面辨析。公共艺术应包括的艺术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与户外的城市雕塑,其艺术的载体形式可以包括开放性的、可供民众以不同方式感知抑或参与的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园林等艺术形式。公共艺术所具备的公共性与城市雕塑所体现的公共属性不同,公共艺术的主体应该是大众,其作品形式应该是民众与具体艺术操作者的合作结果,而城市雕塑不同,城市雕塑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性应该说是民众对于权力主体与精英文化的引导作出的协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众是站在对话者的角度而非实施者主体,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城市雕塑被公共艺术这样的概念所取代应该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城市雕塑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型纪念性雕塑和小品性雕塑,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我国的城市雕塑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成为城市文化的主体。它们具有浓重的政治和革命性年代的图式化形象,有使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作的大无畏英雄人物形象,有以表现工业建设、农业发展为题材,或者表现劳苦大众受压迫被屈辱的历史,为满足当时较低层次的审美趣味和达到教育及政治宣传目的。
第二阶段是“”时期红光亮的毛主席和工农兵为题材,高高在上、体量巨大,造型手法概括写实的城市中心广场雕塑。这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雕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短短十年中,建立了一批式样造型相同,创作题材一致,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政治雕塑广场,也是在特定历史时间,艺术审美有权力全权控制的结果,创造了独具中国文化,文明,审美品味存在普遍共识的城市雕塑奇观。
第三阶段中,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城市雕塑的主要创作题材。较之前两个阶段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特别在形式思想创新和新材料的使用方面更为突出。虽然这一阶段以写实为基础,变形加抽象为手段表现方法,但政治力量的背后操纵依旧普遍存在,出现了假、大、空的城市雕塑。 充满象征性的几何构成与抽象的造型,传递出虚无的观念信息,误导了受众的审美。
第四阶段的户外观念雕塑在90年代末期涌现出来。在开放的社会背景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中,观念雕塑多表现出了创作者的思考,和个性化的思想。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也开始摆脱传统学院主义的束缚,逐渐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环境雕塑。城市雕塑开始具备环境性、地域性、公共性、社会性等特点。创作者在创作中也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因素的变量,考虑城市雕塑的观念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性质。城市雕塑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有人文特征的一种公共艺术形式,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正确的引导着受众审美。
三、探索中国式城市雕塑之路
在当代良好的艺术氛围下,为雕塑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代艺术家开拓视野扫除了心理障碍。
虽然雕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但由于重道轻器的思想及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写意的美学的张扬,中国雕塑既没有能够走入正统史学家的视线,也没有能够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建树上留下太多的印记。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雕塑家对外学习借鉴重,为十大建筑配置的雕塑或多或少的融合了中国的装饰元素。在改革开放的催化下,城市雕塑的真正民族化行动开始。更在后来纷繁芜杂的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中,为雕塑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包括韩美林先生的大型现代装饰性雕塑,陈云岗先生的学院派写意雕塑,还有吴为山先生的大写意雕塑。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有人文特征的一种公共艺术形式。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语言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国城市雕塑已成为一种具有历史学意义的文化现象。作为当代艺术创作者,更应该从繁杂的雕塑造型中提炼出雕塑的形式语言,从公共艺术角度来揭示城市的文化状态,展现关于人性的思考,衡量艺术的内涵。由城市雕塑艺术出发,面对未来而展开,引导中国公共艺术翻开全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季峰.中国城市雕塑[M].东南大学出版社.
[2]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发展论文篇3:《中国股市的发展》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中的,来尝试说明当前股市特点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将我国的股票市场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然后又介绍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规模。在回顾股票短短几十年的历程中,结合新时期我们股市的问题,以及“十二五”规划,给出我国发展八点建议。
【关键词】股票 市场结构 制度
从改革开放思想提出到市场经济的建立,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不仅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金融市场也从没有到有,单一到多元。中国的股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飞乐音响到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到股权分置改革到创业板,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证券市场在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募集资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
一、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四个阶段
新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几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见证中国股市一书将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为探索、发展、规范与跨越。探索阶段(1978~1992)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大地上全方位的改革方针,计划经济的全面转型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在论“资”论“社”中,80年代的债券市场起步了,到柜台交易的出现,再到沪深两市的先后建立,再到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启动证券市场的第一次大发展,推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锚。发展阶段(1993~1998),在总结了证券市场初期监管不足、法律漏洞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2年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从体制保障了证券市场的基础。证券市场由区域性市场向着全国性市场迈进;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主体不断丰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推进了国际的发展步伐和证券市场的功。规范阶段(1999~2004)《证券法》施行,确立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对证券市场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探索国有股减持,为全流通做准备;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度过渡到核准制;上市公司治理和规范成为中国证监会的工作重心;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有条件受理,司法救济大门开启;呼之欲出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尚属单边市。跨越阶段(2005~2012),证券市场法律体系逐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实行新老划断,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快速恢复;上市公司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双向提速”;创业板上市、股指期货推出、融资融券开始;监管工作日趋完善,自律各方协力共赢。
(二)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
截至2012年11月21日,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2494家,上市股票数量2580只,总股本达到31795.28亿元,股票市价总值达到亿元。沪、深两市规模如表1所示。
二、我国股市的问题
从第一支股票“飞乐音响”的发行,到今天上市公司达到2494家,股票市值20多万亿,中国股市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面,虽然中国的股市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其中也伴随的不少的问题。这里不仅有资本市场本身难以克服的弊端,也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政治、经济问题。结合几个问题的阐述,具体分析一下。
(一)股票市场有没有触底
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票市场一路高歌前进,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创下了中国股市的最高点6124点。而后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和“大小非”的解禁,股市又掉头下行,仅在2008年已经就跌幅高达70%左右。经过了两年的左右的盘整,股票市场的低迷局面在今天依然持续,股市的底部依然没有清晰。虽然目前代表A股蓝筹的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大约是10倍,但是其并未意味股价足够便宜、估值过低。
把A股蓝筹的沪深300中,权重占比甚高的16家银行,以及中石油和中石化拿出来,其它288家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就一下子跳升到了17倍以上。再进一步看,在这沪深300只蓝筹股中,市盈率在35倍以上、盈利亏损的有80家,15~35倍的有99家,而15倍以下的为121家。也就是说,在沪深300中,这18家超级公司赚了73%的钱,却只承担了43%的市值;反过来讲,其他其他的的280多家公司只拿到总盈利的27%,却要对应57%的市值。对于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市值相对较小,同时其利润又相对较大。而其他一些业绩较差,市值又被炒作的公司,被这种市场的平均主义所掩盖。从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去判断股票市场是否处于底部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股票市场的欺诈与投机
回顾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其中不难找出各种投机的案例,这里不仅有钻制度漏洞,还有违法操作的事件。我们股票市场的换手率过高,也就是交易过多。通过低吸高抛,从价格差中获取利润。从“8·10风波”,为了一张“股票认购表”,排队哄抢。原本准备三天发行抽签表,结果半天就卖完了。到“3·27国债期货”事件,国债期货事件是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以至于有段时间提到期货就让人联想到欺诈、疯狂混乱,“327国债券期”货事件无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到“5·19”股票市场放量上涨,95%以上股票的涨幅超过50%。经证监会的同意,沪深两市限制在两市交易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类交易涨跌幅度,涨跌最高为10%。再到琼民源证券欺诈第一案;“康赛案件”发生的现实土壤和暴露出的制度缺陷;银广夏财务造假的“王牌”;苏三山的最离奇的虚假信息案;亿安科技的庄家强势操控;PT水仙的从旗帜到退市。
中国股市的这种现象不仅和股民趋利性有关,还与证券市场的只能做到的机制相关,更于证券市场的监管有关。
(三)股票市场结构失调
一是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比例失衡。对于大多数的公司来言,能够去股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是公司发展的战略之一,而对于债券融资的选择偏好低。郭树清表示,目前我国直接融资的结构也很不合理,股票债券比例失调。我国公司类信用债的余额不到股票市值的1/4。债券市场仍以国债、金融债等利率产品为主,公司类信用债券占全部债券存量的1/5。二是中小板市场规模偏小,准入门槛较高,创业板刚刚起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刚刚起步。三是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偏小,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规模比例偏高。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借机操纵市场,助长了股票市场的投机之风和非法行为。 (四)证券市场发行体制的实质未变
股票市场中,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虽然实行核准制,但任以实质核批为主,核准周期较长,标准不统一,发行核审效率较低,暂停融资还一度成为中国证监会调控市场的一种方式。证券公司、评级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以及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发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发展展望
中国的资本市场才发展20多年,对市场经济来说,我国的才刚刚起步。相比较欧美等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投资价值发现集资等功能发展并不完善,而是出现层次不协调、运行不合理、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结构历史问题,和《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及股票市场发展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企业发展,如何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也能顺利上市去融资,去探索、规范中小板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很有必要的,对推动股市市场功能发挥有重要意义。
第二,逐步引进创业板,提高市场效率,建设多次复合型资本市场。逐步引进创业板进入进入中国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
第三,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与美国的OTC市场相比我国的OTC市场不仅单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还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差距。推动我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是适应市场的融资需求,也是构建多层次市场的必然要求。同时,去对其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良性发展。
第四,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所谓国际板指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这些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国际板正在成为继创业板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又一个大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的发展,确实体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新进展。在目前境内外投资渠道仍被隔绝,需要通过QFII和QDII作为中介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时候,先行一步把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引进来,让境内投资者可以在家门口投资于国际著名企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五,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在创业板和主板与中小板之间也应当建立相应的对流机制,并相应更改目前主板和中小板的退市条件,特别是对于中小板企业,如果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滑乃至亏损,不应等到3年连亏之后才进入退市程序,而是应尽早向其他市场转板,以警醒上市公司改善业绩。与此相似,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如果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达到主板和中小板上市规则要求,就应当允许其申请转板,以最大限度发挥资本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天然效用,最终促进整个经济体的健康运行。A股市场现行的退市制度是一个冗长而低效的过程。从企业连续两年亏损给予ST警示开始,再经过半年宽限、给予*ST警示到最终退市至三板市场,一个企业从不再创造价值到真正退市,中间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缓冲。即便这样,最终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也为数极少。更多的时候是垃圾公司钻规则的空子,借助真真假假的重组吸引投机资金大肆炒作,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在市场经济领域,优胜劣汰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素质的不二法门。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让市场保持长久活力。
第六,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
第七,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优先股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化解了限售股的上市流通问题,一旦限售股成为优先股,那么证券市场成为少数人的“造富机器”和多数投资者的“财富绞肉机”这个困扰人们的难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优先股制度是一项多赢的制度,既能让市场健康走牛,也能促进上市公司融资,还能让A股市场变成投资者的福地。
第八,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参考文献
[1]李勇,哈学胜.冰与火:中国股市记忆[D],2012:1-20.
[2]罗林.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模型[J]金融研究.2003(4):32-43.
[3]穆启国,刘海龙,吴冲锋.涨跌幅限制与股票价格行为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4,7(3):23-30.
[4]李心丹,王冀宁,傅浩.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48(11):54-63.
[5]王健.培育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中国资本市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2).
[6]罗劲博.公司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与现金持有——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0).
[7]李彬.宏观经济冲击、债务激进度与非理性投资——基于产权性质调节效应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1).
[8]李晓阳,黄毅祥.基于EGARCH(1,1)-M模型的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股指收益率的关联实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9]邱闯,李延喜,李艺玮.公司治理水平对多元化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12).
[10]花冯涛,王进波.公司特质风险、股价信息含量抑或信息不确定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1).
[11]王凯,庞震.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06).
[12]屠新曙,李倩.内幕交易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基于新潮实业等四只股票的实证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3).
[13]童元松.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2010-2011年沪市202个样本数据的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