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院校着力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抓好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对接、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的对接,可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对策如下:
1 调整结构,增强能力
1.1 科学构建学科专业结构。高等教育要科学构建学科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要求,实行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培育地方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群。瞄准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1.2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以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为重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科研教学团队,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1.3 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高等院校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技术与资本融合、成果与市场对接、专家的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同企业家的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开展面向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开展科技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活动,全面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
2 加强协调,促进合作
2.1 全力支撑产业发展。围绕地方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攻关、智力服务和人才培训,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
2.2 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产学研对接。高等院校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黄冈的高校就依托大别山林业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大别山旅游与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曲研究中心、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转化一批成熟项目,确立一批创新项目,储备一批前瞻性项目。
2.3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定期组织信息发布会、科技洽谈会、科技成果展示会,建立行业需求与高等院校成果信息对接发布制度。鼓励高等院校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管理制度,积极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
3 创新机制,提高效率
3.1 创新高等院校科技管理体制。高等院校依据应用研发和科技服务工作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对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及业绩考核中,应重点考核其成果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评价。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高等院校教师以职务成果创办企业,允许职务成果作价入股,推动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推行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重奖获得重大研究突破和重大技术发明、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效益的科技人员,维护高校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研发和服务的合法权益。支持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和自主创业。将自主创新、知识贡献、产学研合作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估指标,评估结果与高等院校获得办学支持、资源配置等挂钩。
3.2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资源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完善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和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库,强化高校科技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共享。建设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加快“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整合的资源、技术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相互聘用各类人才,推进人才资源共享。
3.3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按照创新平台功能确定不同的投入和运行方式,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财政、金融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要重点支持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基础创新平台建设。
3.4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出台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政府每年遴选几十家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并挂牌,挂牌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支付给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工资支出,符合条件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共担顶岗实习风险机制。
4 领导支持,监督保障
4.1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地方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委、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和相关行业、企业参加的市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协调机构,在信息服务、科技立项、扶持政策、经费支持等方面,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服务。
4.2 强化部门责任。各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加快制定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为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3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本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立足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吸收、承接、转化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接受高等院校科技辐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内在需求,形成依靠科技进步的良性发展机制。
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资助计划,对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的高等院校提供配套资金,对科技创新发明团队或个人提供奖励经费。
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类科技计划中,设立面向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专项。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行政策引导,对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的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博士点和硕士点设立等方面争取政策扶持和倾斜。对高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建设等要给予指导和服务。
行业、企业要营造有利于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开展工作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4.4 建立督导评估机制。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协调机构要对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建立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制度,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产学研合作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模式,大力表彰奖励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