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西方文化>

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什么论文

王春荣分享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 在他的名篇中,主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世带来深刻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论文篇1

  浅析亚当·斯密的放任经济自由思想

  现代经济学开始于什么时候?大多数人认为,可以从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算起,《国富论》的作者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的模式应该是――放任经济自由。因为《国富论》,人们都称其为“经济学之父”,但是,他更满意的是他的另外一部著作《道德情感论》。斯密在晚年对《道德情感论》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这也说明了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想要研究斯密留给后人的财富,就必须分阶段性地进行研究,他早期和晚年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也许是因为他晚年的困境。解读斯密的思想,不能单从他的作品入手,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他所在的时代背景。

  (一)亚当・斯密与“理想社会”

  什么是近代,就是教会威信开始衰落,科学威信逐渐上升的历史时期[1]1,18世纪,也就是启蒙运动时期,斯密回应了“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理想社会,就是社会富足,社会秩序良好,人人都有道德。实际上,这是容易实现的,只要每个人的内心都向善。到了18世纪,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出现了,整个社会对待穷人的态度有了改变,尤其是穷人的“尊严”得到关注。此时的斯密是欣慰的,这个社会现象让他看到了希望,因为在斯密看来,只要有大部分的人还生活在贫苦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能称之为是“繁荣、幸福”的社会。斯密希望的社会是“人人富而有德”的社会,斯密还提出了天赋自由学说,并强调正义和公平竞争。

  (二)亚当・斯密早期的积极观点

  斯密发现,人类本性中存在合作的倾向,需要互助,人具有三种激情:社会激情、自我激情和非社会激情。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虚荣能在一定条件下给人带来快乐和轻松,但不应该把虚荣作为一种目的,一种为了达到而不择手段的目的。斯密在《道德情感论》中提出了“责任感”一词,他认为“责任感”是对一般行为准则的尊重,具有和法律一样的作用,即指导、约束人们的活动。对于奖惩,斯密引入了“仁爱”、“正义”两个词,在斯密看来,行善者必须要受到奖励,作恶者应该受到惩罚。此外,在关于人类道德的问题上,他尝试着给道德界定了一个底线,也就是划分善与恶的标准。从《法学演讲》中可以看出,斯密对理想社会有了更深地认识,并进一步完善了《道德情感论》里奖惩制度不足的部分。他认为,需要为通过公正旁观者检验的正义寻得一个强有力的守护神,而政府是最适合担任正义守护者这一角色的。同时,斯密也非常重视法律,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地制定与实施控制伤害的产生。当富人欺负穷人的时候,穷人可以向政府要求赔偿。

  (三)亚当・斯密晚年发生的改变

  斯密已经注意到一个现实的现象:人因为富有,所以才受到尊敬。他严肃地提醒人们商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非兼容性,并且斯密发现,部分商人和制造业者为利益欺骗公众,压迫公众,而政府已被利益集团所俘获。因此,在斯密看来,政治家并不值得称颂,以至于后来,他认为政治家或者政客是“阴险狡诈的动物”,更是在他晚年的通信中批判政府纵容商人为了一己之力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斯密认为,身为一国君主,应该公平地对待他的每一位国民,没有等级之分,更不能为了壮大一个阶级而损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斯密在1788年对《道德情操论》里的每一部分都进行了增补和订正,他可能是发现了他早年的思想的不成熟,把人看得过于高尚,高估了虚荣的积极意义,过于信任“公正旁观者”,意识到有一些事物阻碍了“同感机制”的运行,而其中最大的阻碍则是人类的致命弱点、自我欺骗。

  斯密在第六版《道德情操论》中区分了实际赞扬与值得赞扬、实际谴责与该受谴责,强调真实的旁观者和抽象的旁观者的不同的功能,即外部的那个人和内心的那个人的不同的功能。斯密认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会沉浸在不属于自己的赞扬里的。自知之明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一种美德――克己自制。

  商业社会的丑恶现象客观地反映了“放任自由”对公平竞争的危害,斯密已经意识到了:一个理想社会,需要有一个政治修明的环境。这也是斯密为什么又一次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法律对社会之存在的重要的作用。

  (四)亚当・斯密的“忽视”

  一是忽视了市场参与者不在同一起跑线,二是忽视了政府被俘获的可能性。斯密晚年也承认说道:节俭的政府[2]318从来没有在英格兰出现过。那时的国家是腐败的,大部分的行政人员都是官僚,国家陷于债务之中,很可能受到代表商人利益的游说议员的影响。[3]21正是因为这两个善意的忽视,才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后果:社会秩序的毁灭。斯密晚年又一次于《道德情感论》中强调“克己自制”的重要性,他知道克己自制很难普及众生,只有非凡的人才能做到,他希望国家的改革者和立法者能够做到。

  (五)斯密之惑

  什么是斯密之惑?通俗地讲,就是为什么在“放任经济自由”这个大的环境下,会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斯密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是他对放任自由的猜想和反驳;是辩证法,区分人性的善与恶,寻找化冲突为合作的方法;告诉我们竞争不是天然的植物,而是栽培的植物,只有精心培育和保护才能防止政治权力和市场权力的侵害等。

  斯密是一个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改革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政府有限性”和“市场自由性”的自由民主思想,他认为:政府只需要提供公共服务,不应该过多的干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论文篇2

  论文摘要: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在他的名篇《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世带来深刻影响。

  论文关键词:亚当·斯密 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亚当·斯密适应十八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国富论》中论证和倡导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根据这种思想,资本主义经济要想发展,必须鼓励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这种思想在斯密之前的十七、十八世纪初就已经为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来了,斯密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在理论上充分论证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一自由放任,并据此原则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成为古典经济学之父。

  一、人的利己天性是社会财富的根源

  斯密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能要求,是人的天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在这种追求个人利益的利己要求支配之下,人类形成经济和政治秩序。他把这种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心理,规定为每个人为改善自己境遇而不断进行的恒常的努力,并且认为这种努力只在人类社会才存在,乃是人类的特质,并不见于其他动物。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的利己心。

  ”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这不断的努力,常常强大得足以战胜政府的浪费,足以挽救行政的大错误,使事情日趋改良。”①

  ,,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求改良。”①

  在斯密看来,社会由个人构成,社会财富也由个人财富构成。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个人的要求也必然达成协调。虽然每个人的利己要求看上去是彼此冲突的,但是实际上却是彼此协调彼此促进的。这就是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或者说,是人类在漫长岁月里自发形成的一种和谐的秩序。在他看来,利己心是促使人们进行经济行为的原动力,分工和交换是人类经济联系的纽带。人们由于天性中追求利益的倾向而进行生产和交换,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久而久之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并促成其它经济行为的生成。利己心是人类和谐经济秩序的原因所在,压抑利己心,势必会压抑经济的健康发展,反之,鼓励和倡导利己心,则会顺应自然,促进财富增长,社会繁荣。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L"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L"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③

  由此可见斯密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所追求的不是别的,而是私人的利益。尽管人与人的利益有着冲突的可能,但是由于人类自发而生的交换倾向和分工的产生,形成了和谐的经济秩序,就使人的自利心理转化为一种动力,在促进个人财富增进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进,并不会彼此冲突而致文明衰败。

  由于他把这种利己心看成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因此,他认为对于出自人的本性的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一切活动,都不宜加以限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凡是符合这种利己心的就是自然的,反之就是违背自然的发展的。而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会失败。所以,他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认为这是自然的要求。

  二、”看不见的手”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论述每一个原理时,几乎都要表露出他对经济自由思想的推崇。他认为人类社会经济世界的现状是千百万人自发行动的结果,是所有人遵照某种本能力量的命令,由利益心的趋引,策划的无数行为创造出来的。他把这种力量称为”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他所推崇的自发经济秩序,是市场规律在组织经济社会中起作用。正是上帝的这只无形的、”看不见的手”安排了人类经济秩序,而非人力所为,人类的主观安排只会打乱和影响自然形成的经济秩序。所以斯密极力反对对经济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

  由于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须竭力使社会的年收人尽量增大起来。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④

  “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并不是斯密的发明,它原来是一个宗教用语。英国皇家海军在1703年遭遇的一场特大暴风雨中,许多舰只沉没,乔治王子号军舰却幸免于难,舰长马丁在航海日志中写道:”是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拯救了我们”。斯密继承大众熟悉的宗教语言,完全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会这个现象的明显特点。尽管这个”看不见的手”的比喻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出现几次,但是并不妨碍这个比喻一跃成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中最广为接受的词汇,它形象地表现了市场机制组织经济活动,形成经济自发秩序的过程,成为反对干预经济自由的有力口号。

  斯密论证了经济干预只会造成利益减少的结果。

  A口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

  因此,如果从国外买进货物要比国家内制造便宜,政府阻碍这些货物的进口就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会把工业引向获利不多的部门,与其这样,倒不如让它另辟蹊径,所获报酬反而会多些。斯密认为,所有旨在鼓励这一行业或抑制另一行业,鼓励农业抑制工业或鼓励工业抑制农业的国内措施是不明智的,政府采取鼓励措施,促使更多的资本投人某一工业部门,有可能超过正常情况下的资本自然流动;运用限制措施,可能使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用于该工业的一部分或全部资本撤出这一工业部门,这两种做法都是打错了算盘,无法实现增进社会利益的预期目标。斯密形象地以棋盘来形容,认为在人类经济社会的棋盘上,每一个单独的棋子都有它自己运动的原则,与政府想要指挥它的原则完全不同,如果二者不一致或正好相反,则棋下得就会很艰苦,而社会必然随时处于高度的混乱之中。

  为了避免出现混乱,他提出,政府应当听任人们按照自己的运动原则行事,或者使立法机关制定的原则与之适应,而不要横加干涉。

  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因而提出了国家职能的问题。在《国富论》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特殊作用。作为经济学大师,他肯定意识到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经济运行时是有一定盲目性的,市场绝不是万能的。尤其是他认为在出现有损于自然经济秩序时,应由政府出面干涉或经营。虽然这侵犯了人民天然的自由和权利,但如果少数人的自由危害了社会安全,就要受而且应受一切政府法律的制裁,无论政府是最民主的政府或是最专制的政府,都应该设立防火墙来抵御这种损害。在他看来,政府职能在于确保整个经济的自由发展而不必拘泥,这样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就避免了流人极端。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适应时代要求,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更为重要是,斯密在个人私欲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有吸引力的粘合点,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使他的理论不仅被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所热烈欢迎,还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影响不止一两代人。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外的经济学家才说《国富论》标志着一场革命。

  三、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后世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贯穿整本《国富论》的灵魂。在斯密的思想中,经济的发展,国民财富的增进都要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对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具有无穷魅力。因为斯密所讲的正是他们的心里话,他替他们拂开了遮在眼前的云款,正合了急于肃清所有对市场和劳动力供应的限制和禁锢的资本家的需求。当时,自由竞争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斯密恰恰为之提供了理论依据,弥补了这种不足。斯密用自由主义哲学给自由竞争行为打上了必然性的烙印,使资产阶级认识到,作为人类行为中心的私利是激发他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动机,并且高兴地看到,追求利润在斯密这里被看成是并非自私的行为,而是有益社会的行为,潜在疑虑一去不复返,封建思想残余被扫除干净,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追求私利了。

  在斯密之后直至今日,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仍然影响深远,并且成了截然相反的各种观点的源泉和出发点。大卫·李嘉图(1772一1823 )、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一1832 )、马尔萨斯(1766一1834)都把斯密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都从斯密的著作中吸取了部分观点。斯密经济学说中科学的、合理的成份也被马克思所批判继承,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之一。当代一些流行的经济学说也源于此。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斯密被视为主观效用学派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出现之后,凯恩斯主义者把灾难归咎于经济学家过于信赖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主张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取代”看不见的手”。到了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弊端暴露出来,古典经济学获得新生,斯密的((国富论》又被许多经济自由主义者所颂扬。他们认为经济恶化的根源在于沉溺于凯恩斯的笨掘而无效的”看得见的手”的理论,甚至提出从凯恩斯回到斯密去的主张,重新把”看不见的手”看成是人类经济发展必然的自发秩序。不管怎样,斯密的《国富论》都是众多经济思想的发韧地。就象有人评价的那样:

  《国富论》就象一个大的新鲜的蓄水池,从这个蓄水池里流出了一个世纪的关于市场制度的令人兴奋而又惊叹的经济思想和结论。甚至连他的矛盾、他的理论缺陷,也是富于建设性的成果的。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半个世界的经济政策,世界经济的兴衰与之不无关系,《国富论》因此跨越两个世纪仍然散发着光辉。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论文”

1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