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汽车文化硕士研究论文

秋梅分享

  汽车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进步,国人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多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汽车文化硕士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汽车文化硕士研究论文篇1

  浅析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现状及其发展

  摘 要: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它也有着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体现出一种文化。汽车是工业文明之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变迁兴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汽车因人类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差别而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因此其民族性是汽车最为鲜明的个性。汽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在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现阶段在汽车设计上缺少设计理念和方法,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缺少了中国元素,因而我们必须加大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理念,推动我们汽车文化的更远发展。

  关键词:汽车;文化;现状;发展

  一、中国汽车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进而全面融入了世界汽车工业体。但由于我国汽车尚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我国汽车的质量问题与品牌信心是制约国产汽车的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国产汽车根本在世界汽车行业还没有牢固的位置。

  二、汽车文化形成

  汽车,这个由上万个零件组合的机电产品,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谐地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绽放出绚丽的文化光芒。汽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行为的精神内涵。

  在制造和使用汽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等构成的汽车文化。汽车文化以汽车产品为载体并与之结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在汽车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从汽车外表到内饰,从风格到品质,都深深打下了文化的烙印。

  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厂家和人物对形成汽车文化起直接作用,他们赋予汽车性能、品质和内涵,使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形成了汽车文化的重要内容。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在众多产品中,汽车品牌商标是最具文化内涵的,汽车厂家对其产品品牌名称以及车标极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企业文化和精神。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其文化元素的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汽车已融入了人类生活,汽车因为人类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差别而体现出不同个性,汽车的民族性是汽车最为鲜明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汽车也是一样,可以说每款车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国家所生产的车,也带有各自国家的一些特点。

  中国自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到今天,汽车制造厂遍地开花,但体现中国自己的汽车文化的设计和品牌一直都没有看到。中国汽车起步较晚,汽车真正让人们津津乐道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目前还很难形成拥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国产轿车的特点是:车型显得沉实而且粗线条,在用途方面注意与其外形配合,比较实用,但是从美观、高科技、使用方便、乘坐舒适感以及安全等方面来看,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现行的车市流行车身加长加宽而且排气量较大的汽车,使车看起来大气、阔气、豪气,但大幅加长车身必然是使汽车的操控性、灵敏度大大下降,这样车的安全性会大受质疑。大型车是美国的最爱,大体积、大排气量是美国汽车的标志,而中国国情决定中国不能克隆美国的汽车文化。但中国车市的事实却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模仿的对象。

  世界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一语既出,摄人心魄。“什么才是中国元素?”这是个很难一句话能说清的问题。在张艺谋的创作中,京剧的表现方式是中国元素;在吴冠中的画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国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飞檐翘壁就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鳍豚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不仅如上所述,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和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我们的民族特性是亚洲人种,勤奋、聪明、个人奋斗、爱随大流、讲排场、注重家庭等其实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从以上基本元素中剔除任何文化对汽车都要求的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等共通的性能价格外,在诉求上中庸和谐、大气周到应该是未来的设计目标。

  三、根据国情对中国汽车设计做一些设想

  首先从颜色说起。每一个民族在心理上对颜色的感觉有显著的不同。人们对某种颜色的喜恶往往来源于本民族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有没有中国特有的中国色呢?认真参观故宫和中国寺院的人都能发现真正的中国色。中国有自己的三原色,虽然也是红、绿、蓝,但和西方的红绿蓝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中国的红是珊瑚红,绿是绿松石的绿,蓝是青金石的蓝,这三种色是国画颜料的根本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色。因此,研究和开发中国颜色漆料,不论在车身喷涂,还是在内饰上的应用,都会传达中国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受中国人的欢迎。

  其次是中国线条。综观中国立体造型史,从夏商周以前红山文化中的古陶器制作线条和图案,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再到汉代的漆器,乃至汉后历朝历代的瓷器等,始终有一些传承的造型元素。中国自古以来的造型设计,都从古陶造型、青铜器造型和漆器造型中汲取了丰厚的养分。汽车造型也应从中学习,但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应提取精华元素――线条。对于中国传统而言,线条不仅有宽度,有厚度,还有方向,甚至能表现出速度和力量,对于线条的理解完全基于主观感受,这也是中国线条的魅力所在,正所谓“求其神韵、见其生气”。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表达出中国线条的宽度,厚度乃至速度和力量,是设计富含中国元素汽车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寻找中国线条,从中国绘画、传统生活用品、工艺品设计中,乃至建筑设计等所有造型设计中汲取养分,对比、萃取中国线条。

  以上都是一些对中国汽车文化中设计的美好设想,对于当下的汽车消费文化现状,还需要很漫长的旅程。不管是欧洲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车,到了中国应入乡随俗进行改变,让之适合中国的国情,研究和开发创造中国颜色漆料、线条,传达中国元素,使其更受中国人的欢迎才是最重要的。

  汽车文化硕士研究论文篇2

  浅析军校汽车文化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针对军校教育目的、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特殊性,探索军校汽车文化有效教学的策略。提出四个策略:把握学员特点和学习需求,以校本为原则构建教学理念,以素质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以学员为中心实施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在这四个策略的规范下,军校汽车文化教学体现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

  关键词:军校;汽车文化;选修课;有效教学;校本;策略

  0 引言

  有效教学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标准条件”[1],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可以在教学实施中推广的研究成果或结论”[1]。教育目的不同,有效教学的涵义和评价标准也会随之变化[1]。随着汽车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普及,我国已经从整体上逐渐进入汽车社会,地方高校汽车文化教学成为“普及汽车文化的有效手段、引导广大学生掌握汽车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升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有力举措”[2]。在社会和汽车工业发展背景下,军人生活中与汽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由于军用车辆装备增多,军人在工作中涉及汽车的机会也增多了。为此,军事交通学院从2013年开始推出汽车文化选修课,并针对军校教育目的、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特殊性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把握学员特点和学习需求

  汽车文化选修课作为全院公共选修课,选课学员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不同年级,包括士兵学员和青年学员以及有地方院校学习经历的学员。通过对数百名学员的调查和了解,发现每次选课学员总体情况虽然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是有一些共同点,例如,普遍喜欢汽车但是感情不深厚、不稳定,没有把对汽车自发的、外在的情感转化为促进专业学习的自觉的、内在的动力;不清楚安全出行、文明交通的社会背景和必要性,对当前道路交通中出现的问题动辄成为社会热点缺乏深刻的思考;学习过专业课的学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同程度地被课程与学科所分割,没有内化为自身的岗位任职素质;等等。

  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要在了解学员总体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下的交流,尽快掌握本次�x课学员的具体特点,根据学员专业、年级、经历等方面决定的学习基础,明确选课学员总体的学习需求,依此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融入课外任务中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

  2 以校本为原则构建教学理念

  汽车文化选修课是具有专业性质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地方高校的教学成功经验表明,结合本校优势特色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模式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军校汽车文化选修课,应该符合军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那就要以校本为原则,即从“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3]三个方面,构建教学理念。

  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特色明显,近年来更加突出“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实战”的教学导向,强调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加快向战略投送能力支撑性院校的转型。基于该院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等科研成果和汽车运输勤务等特色教学内容,在军队和院校改革背景下,构建“要求为依据,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性教学理念,明确“教什么”的问题。

  军校学员自由活动时间少,接触互联网机会少,组织很多课外活动的难度大,不像地方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竞赛活动或社会实践更深刻地理解汽车文化,但是他们同样渴望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希望了解部队岗位需求。基于军校特殊教学环境,考虑军校学员与地方高校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别,构建“课堂为阵地,媒体为前哨”的方向性教学理念,明确“在哪里教”的问题。

  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文化》选课学员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其中不乏汽车爱好者甚至“发烧友”、汽车游戏高手、驾驶技能高超的汽车兵,也有的几乎为零基础;有高中毕业入学的学员,有经历过部队历练的学员,有曾就读于其他学校的学员;有的学员具备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有的学员即将学习汽车专业课程,还有的学员没有机会学习汽车专业课程。同一课堂的学员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期望不同,传统的讲授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目标。基于选课学员专业、年级、经历的多样性,针对由此带来的多元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执行性教学理念,明确“怎么教”的问题。

  3 以素质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

  学员的汽车文化素质指他们在参与社会中汽车相关活动特别是道路交通所应具有的汽车社会公民文化素质,今后在与军车相关的任职岗位上所应具备的汽车军事运用素质,作为学员在专业学习特别是汽车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所应具有的稳定的学习动力、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以知识与技能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会出现因为学员学习基础不同、学习需求不同而导致学员个体学习目标难实现、课堂教学难组织的实际问题,进而导致事实上的无效教学。以素质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是把对学员的汽车文化素质要求进行解构,具体化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专业学习自主意识、岗位任职实战意识三个方面,学员在三个方面意识的现实基础与课程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体现了他们的学习需求,选取适当的实例作为载体,突出“军味”和“特色”,把适于大多数学员学习的汽车安全文化、汽车及其技术发展和汽车军事运用三方面内容的具体知识点融于实例中。尽可能避免重复其他课程中的知识性或技能性内容,力求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选修课不受学科体系限制的优势。同时,挖掘本院教学科研特色优势中蕴涵的汽车文化资源,提高实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 以学员为中心实施教学

  汽车文化选修课主体教学方法为传统的讲授法,通过来源广泛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激活课堂,实现高效率的教学。但是也通过课外任务的布置和引导等方式鼓励、指导学员充分利用内容日益丰富的校园网和更加宽松的互联网上网环境,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更多汽车文化知识,了解更多汽车文化资源。在专业知识的引入方式和讲授角度以及课堂研讨交流的组织、课外任务的布置与评价方面体现教员主导作用,在教员给各类型学员提供的课内研讨发言和课外任务中体现学员主体地位。以学员为中心实施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除了课堂教学组织中的研讨交流,还公布教员联系方式便于有交流意向和需求的学员课下交流,讨论对于汽车及相关问题的看法,讨论关于汽车的困惑。对于因遭遇交通事故等原因对汽车专业学习存在恐惧、厌恶等不良情感的学员进行疏导和鼓励,对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的学员询问情况,对生病、身体不舒服的进行关心,对因体能训练、执行任务等导致疲惫的加油鼓劲。

  第二是鼓励学员参与教学。在课堂上为对汽车感兴趣而且了解较多的学员提供展示的时间,对课外任务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提出表扬和奖励,以带动其他大部分学员的学习。加强课外任务的分工与合作引导,目前课外任务已经从单纯的个人提交结课论文,发展为需要自发结成小组或教员指定分组的协作完成的综合性任务,布置的任务力求有趣而又要求对汽车有一定理解,要求各组自己协调分工共同完成并保证每名学员都有具体任务。

  第三是尊重学员个体差异。随着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文化选修课从以地方汽车文化教材加军车介绍的内容逐渐向校本教学内容过渡,实现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向素质要求体系的过渡。在教员的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员对汽车文化的理解、改变学员在汽车文化观念上的缺失、错误和偏差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在学员的课后学习中,以激发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任务,使不同基础的学员都乐于学、都有收获。

  虽然对于上百人的选修课,关注到学员个体并不容易,但是由于以学员为中心实施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文化选修课已成为广受欢迎的一门课,学员选课踊跃,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较开课之初明显提高,学员以各种借口缺课和在课上心不在焉隐性逃课的现象明显减少,课堂教学的学员参与率由10%提高到了80%,课外任务的完成率由40%提高到90%。

  5 结束语

  根据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文化选修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把握学员特点和学习需求、以校本为原则构建教学理念、以素质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以学员为中心实施教学四个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在分析学员的基础上,遵循校本教学理念,以素质共同需求为目标、以实例为知识和技能载体规划教学内容,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和课外任务的参与程度,会比较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通过对课堂教学和课外任务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体系为依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一致性与学员个体差异之间存在的矛盾。在四个策略的规范下,军校汽车文化教学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学员、加强学员与教员互动、学员相互合作、积极学习等有效教学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陈云奔,刘东华.有效教学:概念澄清与研究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6):50-53.

  [2]张建珍,李璇.汽车文化进高校的价值分析[J].价值工程,2013(20):257-258.

  [3]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6):11-14.

猜你喜欢:

    317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