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商业文化论文

秋梅分享

  商业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商业文化的影响力的大小就取决于当时商业的繁荣程度,商业繁荣程度越高,商业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业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业文化论文篇1

  论美国商业文化中的反商业行为

  摘要: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商业文化的贯彻是国家经济长盛的保障。美国以全球商业领袖自居,但近年来在与他国的贸易中,美国却频繁采用违反游戏规则的贸易制裁手段,美国的商业精神、商业诚信、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由此受到质疑。在贸易制裁过程中我国有必要学会中国式的应对,以便增强我们的实力。

  关键词:贸易制裁 反商业行为 商业文化

  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理念和倡导公平交易的商业文化,使世人将美国的商业模式视为楷模,从理论而言该模式代表了正义、平等、互惠和竞争,此乃为主导世界贸易大方向的理想标杆。然而,当今的美国对外贸易常有与其推崇的商业精神格格不入的不和谐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频繁采用贸易制裁。

  贸易制裁渊源

  美国贸易制裁行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二是针对不合理的价格竞争机制。

  针对第一方面的法律文本渊源是美国的“337条款”(Article 337)和“301条款”(Article 301)。337条款主要针对企业和个人违背知识产权的制裁依据,其取名源自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The 1930 U.S.Tariff Law)第337节,之后美国不断对该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对现行337条款架构与运作影响最大的是:《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on Act)和《1995年乌拉圭回合协议法》(Uruguay Round Agreement Act),337条款现被汇编在《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U.S.)第19编1337节。该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任何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指侵犯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ITC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进行调查” 。美国政府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贸易的不公平行为拥有调查权,并可禁止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337条款调查的特点是时间短,被诉方收到申诉书20日之内,提交答辩意见或提出反诉;对查证申请在10日内予以回应;15天内备齐所有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文件;收到限制令后10日内予以回应。但其审理程序复杂,首先ITC指派行政法官负责立案、查证、审理、审议,然后ITC进行复议和终裁,国外企业常常受阻于应对时间不足、应诉费用过重、异地证据难搜取等项内容上,一旦ITC证实某个企业违背该条款原则,马上会采取制裁措施:针对被诉企业发出停止令、排除令或没收令,美国企业藉此达到阻止竞争者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

  301条款中的“特别301条款”是针对国家层面违背知识产权行为的制裁依据,其的取名源自《1974年贸易法》(Trade Act of 1974)第301节,随后的《1979年贸易协定法》(Trade Agreements Act of 1979)、《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Trade and Tariff Act of 1984)和《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对其进行了拓展。主要内容为:确定那些拒绝为知识产权提供足够保护的国家,保障美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得到有效的保护,保障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人能公平有效地准入国外市场。不能对此作出保障的国家将被美国视为“重点国家”,美国将以调查,磋商和制裁方式使其改变原有法律、政策和制度,而制裁措施主要为终止贸易优惠政策、增收关税和进口限制等。

  针对第二方面美国主要动用反倾销(anti-dumping)、反补贴(countervailing/anti-subsidy)和保障措施(safeguards)三种救济措施。美国的反倾销法规源于多个法律文本,主要有:《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议法》以及商务部反倾销税条例等。反倾销调查受到美国商务部和ITC的双重管辖,反倾销调查不指派行政法官立案调查,由经济、法律和产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成立调查组对相关案件展开调查:判断进口产品是否以低于正常值的价格销售,进口产品是否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倾销和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反倾销调查的取证和决断深受主观因素影响:如何界定正常和非正常贸易,特别是出口商和进口商之间有关联关系和补偿协定的情况,是否算低价倾销;如何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值进行公平合理比较,各个国家销售条件(运输、保险、包装、信用、仓储和佣金等)不同,税收存在差异,汇率波动不一,不同的商业环境缺乏统一的可比标的。反倾销调查的制裁措施是缴纳反倾销税并签署价格承诺,征收的税赋比率强度不一,依照损害程度而定,但足以达到清洗竞争对手、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目的。

  美国在1984年就确定了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Non market economy country)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的重大修改源自2004年美国国会议员英格利希(Phil English)与戴维斯(Artur Davis)等人提出的H.R.3716法案,提出“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样适用反补贴法,2005年的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the U.S.Trade Rights Enforcement Act)和《2007年非市场经济贸易补救法案》(Nonmarket Economy Trade Remedy Act of 2007)进一步对反补贴法作了补充。美国商务部和ITC通过对国外出口企业商品征收反补贴税,抵消其所享受的贴补额,增加进口商品成本,来保障国内同类企业的生产销售利润。

  保障措施的立法源自《1934年美国贸易协定法》(Trade Agreements Act of 1934)、《1951年美国贸易协定延长法》(Trade Agreements Extension Act of 1951)、《1962年美国贸易协定延长法》、《1974年美国贸易法》和《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及此后的政策法规调整。保障措施内容为某一产业如果受到突然大量增加的进口产品的冲击,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ITC可以对此类进口商品实行临时性进口限制。制裁手段是增加关税、实施非关税措施或两者并用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产品冲击。

  美国贸易制裁对商业文化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美国频繁动用贸易制裁手段。1986年12月29日美国发起第一起针对中国的337调查,到1993年,才发起第二起调查,以后逐年增多。2002年以后,中国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8月,涉案55起,其中既包括中国出口企业直接被诉的案件,也包括中国为被调查原产地国的案件。调查波及同行和上下游产品,对整个行业造成影响并给直接涉案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反倾销调查范围更为广泛,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中国台湾、韩国、加拿大等;二是经济转型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1995年至2005年上半年,美国向前十位对象国和地区(中、日、韩、中国台北、印度、南非、加拿大、印尼、德国、墨西哥和俄罗斯)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占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的61%,向前三位对象国(中、日、韩)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占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的31.6%,达到四分之一以上。贸易制裁在短期内给美国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轮胎特保案导致中国输美轮胎受阻,美国低价轮胎价格最近急剧上涨,涨幅已达到10%至28%。贸易制裁在短期内给美国企业带来巨大实惠,但同时它也给美国商业文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商业精神的丧失

  美国商业精神的核心是优胜劣汰、公平竞争,它使商业存在、使贸易活跃、使社会进步、使国家强大。可是一旦这种商业精神开始沦为弱肉强食或商业垄断,其强势就会缺乏后劲,终将被新生力量取代。当今的美国就走在了违背这种商业精神之路上,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名,对其认为不公平的贸易往来采用贸易壁垒,执行不公平的贸易制裁,遭到很多国家的抗议和抵制。2002年7月,印度向世贸组织控告美国制定的纺织品和服装原产地规定对国际贸易造成了“限制性、扭曲和分裂性的效果”。2006年4月,泰国向世贸组织控告美国对其对虾进口连续启动银行100%保证金和反倾销制裁,执行双重的贸易保护措施。2008年9月,中国就美国对中国标准钢管、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采取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的合法性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二)商业诚信的降低

  诚信是商业贸易的灵魂,是商业永续发展的根本。外贸交易不可避免会有各种摩擦的产生,正维权是合理和必要的,但如果维权过度,则沦为霸权行为,会丧失商业的诚信。美国将贸易制裁常规化,无视游戏规则,是不守诺言的体现。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已满足了获得美国普惠制待遇的所有法律条件,但美国一直没有给中国普惠制待遇,在农业、钢铁和纺织业、成衣制造等领域仍然存在市场壁垒,并动辄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压制正常的贸易。美国还常常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国内外商直接投资(FDI)施加压力和限制,阻止外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公司并购,这些举措打击了WTO成员国对美国商业环境所持的信心,美国的这些行为严重削弱了其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诚信度。

  (三)商业伦理的沦陷

  商业是一个包含各方面利益的平衡体――企业、股东、政府、合作伙伴和员工之间权益的平衡,任何一方都是商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文明应该既要将蛋糕做大,又要力争多赢。美国式的商业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把一个复杂的平衡关系简单化,从而忽略了其他应该考虑的关系。在贸易过程中,商业伦理的问题体现在参与各方的财富分配上。在外贸产业链中,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的利益分配就极不平衡。例如,在中国生产一个芭比娃娃,美国公司获得20美元的利润,中国企业只有35美分的利润,其他行业(鞋子、衬衫和玩具等)莫不演绎着这样的财富分配故事。美国的贸易伙伴不仅利润微薄,而且还要承担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的高额费用,承受环境恶化的后果,出口企业员工陷入超时工作、缺少基本保障,职业病泛滥等窘境之中,出口国不时还得背负“倾销”恶名。这是一个严重失衡的商业生态链。

  (四)商业道德的缺失

  追求正义,塑造公正的法治环境,全球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自然会滚滚而来,美国要做世界商业领袖,就应该缔造这种软实力,而不是商业掠夺。多年来美国一贯号称美元是世界最稳定的硬通货,美国具有最稳定的汇率,购买美元及其国债是最安全的投资品种。世界众多国家把辛苦多年累积的外汇购买了美国的国债和美元,以求货币的保值和增值。但是始于2007年8月的这场次贷与金融大危机,让投资国财富大为缩水。众所周之,危机源自于美国金融长期疏于监管,金融与经济体系不透明以及长期独揽国际金融话语权,但是美国却将之归罪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和“全球经济失衡”。美国不仅在话语上推卸责任,而且在行动上不负责任。美国政府救援措施传递的不是商业领袖的引领精神,而是发出了陪同牺牲的信号,其以振兴经济为名,采取大量印钞和量化宽松政策,往市场注入大量现金,致使美元贬值,这种行为不仅冲抵了美国的外债,而且削弱了债权国的实力。再如1997年东南亚国家遭遇危机时,美国为东南亚各国开出的处方:紧缩经济、让银行倒闭,并极力向他们推销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面对同样的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的作法却截然不同,多次出手干预金融市场,救市资金高达7000亿美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初给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经济援助只有350亿美元,不少接受经济援助的国家还不得不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出的严苛条件,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获得宝贵的资金支持。同为金融危机,美国奉行的是双重金融标准,其善于抓住每次危机,使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行为模式彰显。

  我国应对美国贸易制裁的策略

  了解美国商业文化的内涵,目的不是为了谴责,而是要走出美国贸易制裁阴影,学会采取积极应对手段,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是贸易出口大国,贸易顺差大国,避免贸易保护,避免贸易战,维持良好贸易环境,和谐稳定发展是我们的贸易宗旨。针对美国式的商业文化,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中国式的对应之路。中国文化推崇中庸之道,在贸易争端中如果倡导一味退让,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思路则容易助长嚣张气焰,引发其他国家跟进实施贸易制裁的潘多拉盒子打开;如果倡导以牙还牙似地快意报复则容易陷入消耗性的贸易战中,这对产业结构还不完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出口仍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我国不利;如果倡导本国经济休克疗法,关停并转低端产业机构,向高端领域发展,加快行业的整合,催生实力强大的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不符合当今的国情,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内人口众多,解决就业短期内依旧是国内的主要问题,低端产业是就业市场的生力军。在贸易争端中我们应该摒弃任何的极端化行为,理性地运用好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在维持中美总体贸易和谐的基础上,学会贸易制裁规避和反制裁技巧是必要的。规避制裁需要相关企业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法案进行系统学习与了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指导企业应诉,建立合理费用分摊机制,增加企业谈判筹码,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作用,以便于防患于未然和及时应对。对霸权式制裁要迅速作出反制措施,意在明确告知对方我方的容忍底线。当然反制措施要有一定的震慑作用。针对这次的轮胎特保案,我国采取了对美国轮胎和鸡肉进行反制裁,其功效有限,因为美国出口中国的轮胎本身就不多,鸡肉贸易向来就不平等,美国早有应对方案。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最关注和担心的是大豆和棉花,这是要害所在,虽然我国政府以大豆和棉花作为代价来换取棉纺织业和其他产业对美国的出口市场,但是对美进口大豆和棉花进行适度制裁,更容易触动美国利益集团的神经。

  在贸易摩擦中,我国也应该学会和掌握美国的先进策略。美国贸易制裁的始作俑者往往是国会和各行业协会,它们扮演反面角色,挑起纷争,而美国政府则充当调解人,他们协同作战,恩威并施最终导致他国让步,政府、国会和行业多赢。而中国的作法恰好相反,常常是政府先行表态,遇到阻力后没有回旋余地,不利于事情的解决,不利于国家的形象。我们的企业协会和国家应该策略地学会唱双簧,在与他国政府的友好博弈中取得利益,这是美国人向我们展示的高超技巧。

  总之,贸易保护和制裁不可能成为商业文化的主流,现代社会的商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建立和维系一个公正合理的商业秩序,这是获得财富和繁荣的最佳路径。从长远利益来看,美国要学会维护跨越国界的义,现代商业义和利不是对立的两级,而是无限靠近,相互依存与互补的经济共同体。应从根本上去除商业欺骗、价格歧视、商业操纵等不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United States Code"[M].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1

  2.詹姆斯•德林.美国贸易保护商务指南: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法规、实践与程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美国337条款法律制度及对我影响[J].中国贸易救济网,2009

  4.张秋菊.美国反倾销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7(7)

  5.刘洪,刘丽娜.美国低价轮胎价格因特保案大幅上涨.http://www.省略,2009

  6.Kennedy.Allan.The End of Shareholder Value:Corporations at the Crossroads[M].Perseus Books Group,2000

  7.冯小青.休克疗法:政府拉“微笑曲线”.经济观察报,2007

  8.Niebuhr.Reinhold.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A Study in Ethics and Politics.Charles Scribner's Sons,1960

  商业文化论文篇2

  浅析文化因素与商业行为

  摘要: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景区文化特征的媒介物,成为旅游者的情感寄托,也成为旅游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中外旅游纪念品给游客的印象,还有设计品位、商品价格、包装方式的比较,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旅游纪念品设计是文化因素导致的商业行为。要在比较中,发现差距和问题,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快速发展我国旅游纪念品事业。

  关键词:文化;商业;中外;旅游纪念品;比较研究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生机的强劲行业。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旅游已成为促进文化联系、国际合作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旅游需要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与相互欣赏,各地旅游纪念品则作为很好的景区文化特征媒介物,成为旅游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纵观世界各旅游胜地,旅游纪念品也是景区的一大美景。旅游纪念品充当着景区衍生物的角色,游客在游览观光之余,购买纪念品实在是一大快事,但是买不到称心如意的纪念品又是一大憾事。旅游纪念品对游客来说,不只是一件商品,它是旅游地的象征物,是对一段游历的记忆,是情感的寄托,是“美好”和“浪漫”的符号,因此,旅游纪念品被视作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载体。什么种子发什么芽,旅游纪念品的本质是信息,它制造、集成、传递着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信息。在经济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利润占到旅游经济的40%,在我国各个地区情况不一,平均值为10%~20%,个别景点可到30%,差距不小。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我国旅游纪念品是个新兴行业,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印象

  今天旅游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旅游地异样的自然景观、人文建设、宗教信仰、独特民俗、手艺、食品等对游客充满着吸引力和诱惑力。在世界各旅游地,有一个相同的景观,即旅游纪念品的热销。从广义上理解,凡在旅途中购买的都可称为旅游纪念品。因为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或者是工艺品带回家后,它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勾起你对旅途的回味,人们还会将部分商品馈赠亲友,成为人与人礼尚往来的佳品。狭义上理解,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城市、旅游区(点)的形象代言物,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如特色景观、建筑、纪念事件、纪念日、地方名人、地方文化、或是地方传说等等,好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欣赏性、装饰性的审美特性,或是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有收藏和赠送价值的商品。

  在国外旅游时,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各个景点的纪念品是那么地有意思,它们都深深地烙上了景区的文化特征,如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纪念品商店,琳琅满目的各色纪念品设计主题就是埃菲尔铁塔,今天的埃菲尔铁塔对世人来说是一个符号,它预示着未来和人类即将取得的成就,纪念品大到70、80cm的铁塔模型,小到2cm的项链挂件;金的、银的、铁的,什么材质都有;雕塑、挂件、钥匙扣、明信片、文化衫应有尽有。尽力满足着世界各方游客不同的需求。埃菲尔铁塔除了门票收入外,纪念品亦是不菲的稳定收入。在日本旅游时,同样我们发现,纪念品成为各大小景点的魅力亮点,品种之多超乎我们想象,并且各景点纪念品绝不雷同,游客到任何景点都控制不了购买欲,纪念品成为旅游收入的重要一块。

  我国旅游纪念品产业近几年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广大游客有个印象,目前在国内旅游区,工艺品仍然是主打商品。我国是手工艺发达国家,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精湛的技艺,很长时期内工艺品将出口创汇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上世纪末,外贸出口遇阻,工艺品生产严重滑坡。随着旅游经济的起步,工艺品找到了复苏的契机并占据了旅游商品市场大半壁江山。工艺品有其自身的创作与生产规律,倚仗的是手艺人的手艺活,低成本、高收益,不少企业、个体经营者瞄准旅游市场,将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销售;更有很多工艺品经设计转化为旅游纪念品;而那些技艺精湛的工艺精品对境外游客特别有吸引力,因而工艺品在旅游商品市场但当主角就不奇怪了。由此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给游客的印象是纪念品与旅游景点文化关系不够密切,很多游客抱怨买不到称心的纪念品就不奇怪了。

  二、品位

  旅游纪念品的生存之道是依仗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及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旅游纪念品的品味就体现在地域特色、审美趣味、情感共鸣等方面。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是产生旅游行为的根本原因,旅游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交流,旅游纪念品既是个物件,也是个交流的符号。“把一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区别开来的是文化,而不是地理或自然资源遗产。”参见E.拉兹洛著《决定命运的抉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3页。在全世界范围内,旅游纪念品市场有个共同的现象: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都深深地烙上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符号,这一点中外纪念品设计理念基本是一样的。在旅游景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制作会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工艺、土特产,因为无论是纪念品本身还是所使用的制作方式和手段,它都是当地本土文化的表现,它的背后有故事,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系统特征,这对于游客来说是最具诱惑力的。

  旅游纪念品非必需品,旅游者购买纪念品大都出于情感需要,实用性不是主要动机。情感是什么?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内涵:是对游历的记忆?是对景区文化的念想?是希望与家人、亲人、友人分享喜悦?人们会把种种情绪不由自主地纳入到购买纪念品的行为中,有时近乎疯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正是要抓住大众的消费心理,迎合时尚潮流。时尚代表着大众的审美情趣,代表着市场,时髦地演绎本土文化特色,是使纪念品上档次上品味的有效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腾飞,我们老百姓也经常国内国外地旅游,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意识,对我国自己的旅游纪念品要求也相应地愈来愈高。我们确实感觉到旅游景区的纪念品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品种少,感觉走到哪儿都是老面孔;二是欠缺设计,尤其是针对景区特色专门设计的纪念品很少;三是有部分纪念品质量较差,表现为造型不可爱、制作工艺粗糙。旅游纪念品从一定意义上理解,既是景区的形象代言物,要使纪念品人见人爱,必须提高设计的审美品位,具体表现在纪念品的造型、颜色、和制作工艺与材料等方面。

  三、价格

  旅游纪念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到游客的购买力,分价格层次进行设计与销售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做法。在世界很多旅游热点景区,大量低价格纪念品吸引着游客。低价格不是低设计,这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价格低不意味着档次低,而是意味着普泛性。在日本绝大部分景区,充满着大量各种造型与工艺的小纪念品,因为它们真的很小,大都3至5CM左右,设计简洁、用材极少、工艺简单,因而价格便宜,但个个玲珑机巧、讨喜可爱,又件件透射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游客见到这些小玩意是会不犹豫地买单的,因为它有设计,有文化。在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化装舞会用的面具,真漂亮啊,游客买面具更多的是对欧洲传统文化的好奇和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出售面具的商铺数不胜数,价格从十几到几千欧元不等。我们发现,价格直接关系到设计与制作的难易程度:十多欧元的面具只是对眼睛作一番掩饰,那是批量生产的,有固定的模式,但同样精美华丽;而价格愈贵,设计与制作愈复杂,更有艺术家将面具的设计作为个人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展现,还有的接受个人定制,其价格遵循的是市场规律。

  低设计其实是没设计,在国内不少景区,我们看到将到处都能买到的小商品贴上景区标志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还有一些纪念品为降低成本,设计不到位,偷工减料,再便宜游客也不买账。由此可见,价格的高低与文化含量多少是不成正比的,而与材料和加工难易有关。价格定位是对市场的定位,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需要不同价位的纪念品以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但无论什么价格,都需要认真地进行设计。

  四、包装

  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有几个作用,一是进一步宣传纪念品的相关信息,即介绍景点地域文化,供旅游者纪念保存,相当于流动性广告;二是说明纪念品的材质、生产商、工艺,以保证商品质量;三是对商品起到保护作用;四是便于携带。因此包装遵循宣传、保护、结实、时尚、便捷的原则进行设计。

  日本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可以借鉴一二:在日本,只要被当地人认为是有特色的,都会作旅游的文章。被诗人安积艮斋誉为:“万古天风吹不断,青空一朵玉芙蓉”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人奉它为“圣岳”、“不二山”,多少年来一直是日本文学家、艺术家们讴歌的主题,也是旅游胜景,连山上的空气也被认为是无污染含氧量最浓的,将空气用铁皮罐子密封包装起来销售,因其创意独特游客纷纷购买。

  包装还直接影响着销售,江苏南京特产之一熟食鸭四件,特别适宜当零食吃,是旅途佳品。以前是500克大包装,游客途中食用既不雅也不卫生,现改为一口吃一包装袋,特省事,销售量大增。包装还有一个作用是吸引人,将平面包装纸或袋与实物组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以时尚的精美设计,强化主题。

  五、反思

  与国外很多地区相比,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起步较晚,确实有差距。旅游纪念品是长久的事业,需要按照经济规律行事,正确地引导市场和良性的培养市场;需要理解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针对性的开发设计纪念品;需要认真地对待设计环节,将旅游纪念品纳入为景区的一部分,真正成为旅游景区的形象代言物。

  1.树立旅游纪念品是景区品牌一部分的意识。

  旅游纪念品首先突出的是旅游地,其次才是商品本身。一个成功的景区品牌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引发目标消费群的迷信,这就是品牌的权力,一旦形成这样的权力,就会同时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对公众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力。人们到北京旅游,故宫、长城、天安门是必去的景点;到苏州肯定得去几个园林;到杭州西湖又怎么能不去呢?旅游景区深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原因,应该说是景区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也促成了纪念品的销售,旅游纪念品不表现景区特色是难以维持的,这样也能避免在不同的景区出现纪念品撞车的怪现象了。旅游纪念品和景区一样,带给人们的应是新鲜的感觉,游客饱览了景区后,纪念品继续刺激着游客的购买欲望,使景区的商业价值持续到极限。

  2.将景区的文化特征巧妙地转化为设计元素,以讨人喜欢的方式将它们演绎出来。

  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旅游纪念品设计关键是情和美:诚挚的感情,蕴含着爱,就会受到热捧;另外设计也要有型有款,旅游纪念品首先是个商品,质量是关键。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旅游纪念品也要不断创新,才能给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不断给旅游者营造出刺激消费的心理磁场,持续地占有市场份额。

  3.以价格构成纪念品设计与销售的金字塔结构。

  第一层为基础面,即大量开发价格便宜、体积小巧、批量生产、种类繁多、色彩鲜亮、趣味时尚、老少咸宜的饰品和土特产。约占总量的60%;第二层为中档次,目标是锁定中产游客群,纪念品用材讲究、设计精美、制作复杂、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约占总量的30%;第三层为高端产品,多体现高超的手工技艺或高科技含量,具有升值潜力,且价格昂贵,以适应部分旅游者的需求。

  4.各地景区都应该作旅游纪念品设计与营销的战略性规划。

  不同的景区有不同的精彩和特色,纪念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方式也应采取灵活的手段,尽量利用地方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材料资源、生产资源,使旅游纪念品产业与地方经济创收创汇结合起来,处理好长效性与时尚性的关系,处理好纪念品与工艺品的关系。旅游纪念品设计与营销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既是文化因素与商业行为的关系。我们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快速发展我国旅游纪念品,与整个旅游业一起为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努力。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商业文化论文”

301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