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的论文特辑

诗琪分享

  计算机应用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的混合式学习应用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如何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水平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对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应用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分析

  对混合式学习的界定有多种,目前普遍采用的是MichaelOrey的定义分析。MichaelOrey认为混合式学习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阐释,从学习者角度,混合式学习指的是从所有可以获得的,并和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相匹配的设备、工具以及技术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从教学者角度,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对所有可以获得的设备、工具以及技术、教材等进行分配,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有价值的设备、工具以及技术等,从而来达到教学的目标。总的来说,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网络在线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者学习特点与恰当的教学技术相适应,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融合性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讲,可以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比如面对面传统教学方式和在线学习方式结合,可以是多种学习资源的结合,比如传统的教材知识和通过信息渠道获得的数字资源的结合,也可以是多种交流方式的结合,比如面对面交流方式和在线交流方式的结合,还可以是多种教学目标的结合,比如技能掌握和知识建构的结合,知识理解和情感培养的结合等。总之,混合式学习在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时,首先应该考虑教学的目标,应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并将不同的知识带入到学生体验中去,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中职学生因为其特殊性,目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不太乐观。(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虽然在思维上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但其心理年龄依旧较小,自我意识比较模糊。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大多是被中考或者高考淘汰下来的受教育者,其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自信,对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不清晰,在学习中又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缺乏兴趣。当然,中职学生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只要教师在掌握信息时代学生网络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导中职学生开展在线学习,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二)教学现状分析虽然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了《信息技术》这一课程,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学校网络设备的差异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网络信息发达的城市地区相比较,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差距较大,这就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虽然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授课的,但是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不及时。此外,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课程评价单一、学习过程监控力度不足,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混合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特点,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将课堂面授和网络在线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混合式学习实践,发挥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教学准备

  混合式学习涉及的项目极多,所以在正式开展教学前需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其次要做好教材分析,比如基于中职生基础弱、起点低、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实际学情对教材进行处理,便于教学资源的准备。再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章节内容进行全面解读,比如要把握其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此外,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要求,需要对机房网络等硬件设备做好检查准备工作,保证在教学开展中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网络平台支撑

  蓝墨云班课作为混合式学习中网络在线学习的一种平台,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在任何普通教室的课堂现场或课外,都可以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即刻反馈,即刻点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平台上发布的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考试安排、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成强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的方式为师生开启了全新的移动教学体验,让教、学更轻松、自由、有趣。

  四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蓝墨云班课界面,选择“资源”上传图片、文档、视频等教学资源供学生预习,并对每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设定经验值(分值),班课成员可以查看。课堂面授过程中,可以及时反馈同学们的预习状况,实现在线学习的有效监控。

  (二)活动组织

  班课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活动开展的平台,如投票问卷、头脑风暴、测试活动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经验值的奖励,教师可随机或手动选择班课成员(学生)评价其课堂表现。混合性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有的知识技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小组合作。比如在学习PPT制作中,关于动画的制作较为困难,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在线学习微课等资源,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的效果会更好。

  (三)学习支持

  混合式学习也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所以学生不管是在课前还是课后都要安排其进行自主学习,借助蓝墨云班课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开展进一步的复习巩固等。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对课堂面授与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各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相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直观。根据学生学习资源时获得的经验值、参与的课前讨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课后测试等情况完成过程性评价。

  (五)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混合式学习应用中,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加入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支持、测评考核、头脑风暴等教学环节,弥补单一面授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及时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学习具有单一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已成为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且利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因此,为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资源准备,在课上充分发挥蓝墨云班课等移动教学平台灵活高效的特点,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美玲.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实践的研究[J].扬州大学,2013.

  [2]张龙伟.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马莉莉.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刘碧靓.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

  [5]马莉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1,(04).

  计算机应用的Excel教学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中电子表格Excel程序的教学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总结教学经验,从激发学习兴趣、遵循认知规律、突破知识难点以及与其他程序配合应用等四个方面探讨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Excel教学

  MicrosoftExcel2010是Microsoft公司为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Apple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Microsoft公司产品的普及,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个人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也是目前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OFFICE考试采用的版本。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大纲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以下简称等级考试)大纲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MicrosoftExcel2010的功能主要包括:Excel的基本概念,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单元格格式设置,分类汇总,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图表功能,数据统计、数学计算等等。这些教学内容中,大部分中职学生对数据统计和数值计算的学习存在较多难点。特别是有关函数部分的内容,许多学生都无法深入理解。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老师的操作步骤,遇到稍微灵活的操作题目,就无从下手,或者容易出错。因此,本人特别重视数据统计、数学计算方面的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精选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操作、字处理Word程序、演示文稿PowerPoint程序等教学内容,操作界面直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兴趣也较高。但Excel函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涉及到数学计算、数据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习起来也比较没有兴趣。因此首先要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和技能。所选择的案例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原则,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利用Excel的一些实用、有趣的功能,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细心构思,巧妙讲解。比如我在讲授“填充柄”时,是先让学生在工作表中输入全班同学的座位号,看看谁更快;然后引出新课内容填充柄的使用,接着逐步引导学生在工作表中输入等差数列的序列、中文的连续数字、星期、月份、日期以及天干地支等等序列,最后告诉学生在哪里可以设置这些序列,甚至还可以自己新建序列,等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握课堂节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再比如用于教学的数据表格要贴近学生生活,类似下面这个某某班级学生成绩汇总表,就是经常采用的教学实例:该表格的数据内容简单明了,而且是学生平时最容易接触到的表格,需要统计和计算的数据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实际上课时,表格中的姓名就采用班级同学的真实姓名,以及某次考试的真实成绩,让同学有亲切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循序渐进,遵循学习规律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还是以上面的学生成绩汇总表为例。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已知的方法计算“总成绩”。这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用口算、用计算器计算等等。然后,教师开始教他们用公式计算,即在单元格中输入以“=”开头,包含运算符的算术运算表达式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跟之前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是否一样。同时充分利用之前学过的填充柄的功能,快速完成数据统计。等到学生熟练使用公式了以后,再教学生用函数计算,即用函数“sum()”进行计算。这样使得学生既掌握了公式和函数的操作方法,同时也理解了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三、分解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Excel函数是中职学生最难学,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内容。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开始教函数时,在前面的几个教学课时里,一定要求学生做到“纯手工”输入函数内容,即用键盘输入函数,而不是用简单的菜单、窗口的操作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函数的基本结构、基本使用方法。而采用菜单的方式只是函数的简化操作方式。之所以“从难到易”安排教学过程,是因为有些问题是必须由公式以及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函数混合使用才能得到结果的。这类问题单纯用“插入函数”按钮是无法直接完成操作的,而是必须在编辑栏中或在单元格中编辑公式,采用“纯手工”的方式才能完成。这也是Excel实际应用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操作内容。还是以上面某班级学生成绩汇总表为例。当开始学习“sum()”函数时,老师不要采用菜单方式,而是在单元格中用键盘输入“=”符号,然后输入函数名称“sum()”。同时告诉学生学会从屏幕自动弹出的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完整的函数格式为:“SUM(number1,[number2],...])”。采用这种方式学习函数,虽然学生开始学起来会觉得有点难,操作方法也不是最简单的。但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比如函数名、括号、参数,以及参数的个数、逗号的作用等等。等到将来学生再学习较难的函数应用时,由于学生对函数已经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教师讲解起来就会变得很轻松,学生也能灵活运用函数。因此,这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花些课时来讲解,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函数的“纯手工”输入方法。比如比较灵活的重要函数“if()”,完整的格式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当老师需要讲解如何嵌套IF语句时,仅仅采用简单的菜单、窗口操作方式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就需要用到最开始学到的“纯手工”的函数输入方法,而且还需要学生理解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该函数解决较难的逻辑判断方面的实际问题。再如,在上述表格中需要求出男生的“总成绩”列的平均值。一般思路就是选用函数AVERAGEIF()完成。但是在有些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题目中,明确要求使用sumif()函数来完成。这时就必须用到函数countif()求出男生人数,然后再用公式“=sumif()/countif()”才能求出答案。而这个公式必须在单元格或编辑栏中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才能完成输入。

  四、Excel与Word相互配合应用

  2009年11月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2010,该版本包括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Access2010等多个应用软件。其中Word、Excel、PowerPoint都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考试内容。在完成Excel与Word的基本操作教学任务以后,作为知识技能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探索Excel与Word配合使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典型的一个应用就是Excel的表格与Word表格的相互复制。比如: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在Word中学习制作个人简历的表格。作为知识拓展,教师先让学生用excel做好表格,然后再将表格复制到word中去,反之亦然。当然,这样做的一个缺点就是当把电子表格复制到word里后,表格的格式会发生改变。这时可以让学生练习调整表格,同时也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避免表格的变形。再如,把有一定间隔规律的Word文本,复制到电子表格中去。此时,学生可能会把这些被间隔开的文本,逐个复制到Ex-cel单元格中去,或者全部文本都复制到同一个单元格中。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在Word里面把文字转化为表格,然后再把整个表格复制到Excel中去。举一个实际教学案例:首先,教师发给学生全班同学的评语(文本文件),以及学生的座号和姓名,要求学生把这些数据做成一个Excel工作表。学生的一般做法是把同学的评语逐个复制到单元格中去。此时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是否有更加便捷的操作技巧?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上述技巧。总之,Excel与Word相互配合,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际应用,能明显提高操作速度,特别是针对数据量大的时候,更能体现该技巧的实用性。作为Excel与Word相互配合的应用,最为典型就是邮件合并。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等级考试的必学内容,但作为知识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该功能。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有多个数据要用同样的格式、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表格打印出来。如果是用单个Word或Excel完成的话,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时就要用到邮件合并。常用的一个教学实例,就是班主任要打印全班每个学生的成绩报告单。这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实际应用,学生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学习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作为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要能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做适当的调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钻研,善于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周南岳.

  [2]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秋叶一起学Excel》,秋叶.

  [3]浅谈Excel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


计算机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篇

2.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3.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范文

4.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论文

5.计算机应用专业自荐信范文

    40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