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试论中西方设计艺术本质特征的比较(2)

若木分享

  (7)象。象是古代设计思想的基本,如观物以取象、立象以见意、境生于象外。

  这种以象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抒情方式奠定了中国设计艺术的美学基础。

  谈到西方哲学思想,不得不提古希腊。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故乡,并产生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柏拉图认为绝对的形式就是美。形式是理念、美、真理、知识和善基石,他用美对形式进行抽象和说明,柏拉图用美来解释了理念、真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柏拉图称之为善“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这也就是善的知识。”所以他认为理念还不是最终的存在,理念通过美而被自己超越(更美),这样借助于美的再一次超越,柏拉图从理念上升到最高形式——善。理念是超验的,它自身没有回归此岸之路,因此它最终只能成为属于神的性质的善,美不能用来说明神,柏拉图也无法再对善有所言说,这样柏拉图的哲学就停留在不可逾越的二元分裂上。

  当然如同孔子和老子一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他们也有着种种分歧,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哲学思想讲究变化,没有国定的形式,“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哲学强调固定的形式,尽管之间有紧密联系,但没有轮回。由于无法解释神,不能与神相通,中世纪的哲学成了神的婢女。这点在中世纪的建筑设计艺术上得到很好的例证。哥特式的建筑大都垂直向上,表现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为神服务。而中国哲学虽然也认同“天命”,神可以主宰命运,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有轮回,人达到一定高度也可成为神。中国的古代建筑设计艺术大都“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二)中西方设计艺术美学思想比较

  中西方古代设计艺术美学,由于大都产生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在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下,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范畴。但由于哲学基础、历史文化、民族审美的差异,设计艺术美学思想也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

  1.表现与再现

  表现与再现通常被认为是中西方艺术的显着差异,其中在绘画中尤为明显。同样在设计艺术领域这种差异也表现很明显。中国设计艺术强调表现,而西方重视再现。如中国的园林设计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中国园林的设计法无定式,追求“外师造化”,并不追求一山一水的准确度,采用散点透视,以人在其中游园的情趣为设计目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而西方的园林设计以几何形的法国园林为代表,则采用焦点透视,具有理性主义特征。园林内充满了理性的气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形的规律,就是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再现,强调人工美。造成这种审美特征的原因当然与我们上面所谈的哲学思想分不开。中国强调“天人合一”,西方的古典艺术观是“摹仿”。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影子”即现实的摹仿,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

  2.形式与整体功能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在想问题的时候脑子里面往往有一个制作图式,即想象着匠人制造物品的样子,然后用这个图式的结构去比附他们要理解的对象,包括整个世界。这一制作图式最典型的形态有两个:一是柏拉图的“原型—摹本”图式,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图式。于是,柏拉图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原型和摹本外在分立的两重天地,亚里士多德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形式和质料内在复合的完整个体。而我们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图式是金-木-水-火-土-金不断地循环,是“阴阳”太极,是八卦图式。因而西方设计艺术美学追求固定的形式美,设计条理清晰,对具体的形要求极为严格,中国设计艺术重道轻器,追求有无相同,注重意境,气韵以及整体的变化,和谐统一之美。这些在中西方的雕塑、建筑、家具、服饰等设计上都能体现这种差异。

  三、中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趋势

  西方的现代设计艺术是随着工业革命,工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后,西方现代设计艺术逐渐在世界形成了主流,传遍全球,当然其发展的过程也借鉴了东方的设计艺术思想。比较中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毫无意义,因为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学习西方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当然其中也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思想,主流和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是一致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科技革命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可以预言中西方设计艺术将继续相互交流、互补、融合,形成开放化、多元化、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特征。两大设计艺术体系殊途同归,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出璀璨辉煌的人类设计艺术文明。

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