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公共艺术获奖论文

秋梅分享

  公共艺术,是当下众多城市关注的领域,是城市管理者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艺术获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艺术获奖论文篇1

  浅谈公共艺术教育对策

  [摘 要]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对策

  一、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府从没有规定使用相同教材,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材,却惟独为艺术教育规定了一套国家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兴旺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带来了美国对教育的大反思,美国人在前苏联的艺术教育与人才的关系上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相比较后认为,艺术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兴衰,这一共识掀起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热潮,继而推动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发达国家高级尖端的人才辈出,其原因不能不让人深思和反省。

  面对我国综合性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还不健全的现实,广大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受到人文素质的熏陶、健全人格心理素质、完善个性发展、调整知识结构、开发多元智力,掌握将不同学科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普及的、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技巧的艺术家,而是通过对学生普及艺术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和丰富心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增强创造能力。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一)确立与国际化普通艺术类课程目标接轨的目标

  从思想上统一艺术课程设置理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自身的人文价值和内涵,在开发学生潜能,修养德行等现代化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功能、地位和作用。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包括: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又有与人协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艺术教育还在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具有独特功效。应该结合当地文化和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探索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规律,促进艺术教育科研、教学和课程管理研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能力,陶冶道德修养,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艺术教育目标要从其在综合大学的任务出发,要与专科艺术院校区别开来,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走出来,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也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或具有综合大学学科背景的艺术学者,而不一定是艺术表演家。“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且包括道德、人格、理想、情感以及身体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全校公共艺术类教育必修课程审核制度

  1设立必修课程设置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是设置全校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的权威学术机构,由各学科学术专家组成,不受行政干涉,每两年审核一次课程。它决定必修课程科目的设计、审核和修订以及相关比例和学时、学分数,确立每一个科系的核心课程,确定其教学的基本目标等;规定本科生达到毕业的总学分数和在各种课程领域中的选课所占的比例和学分数,在大学四年的不同时间段中必须选择并达到的学分数;规定本科生毕业所达到的艺术教育课程学分数:协助教务处修订课程评价体系。

  2设立公共艺术类课程设置专家委员会

  决定学校开设除必修课和核心课以外的艺术课程门类,每学年期末审核为全校开设的艺术教育公共选修的核心课程和任选的一般课程科目;确定其教学的基本目标等;配合教务处组织制定教学教材;规定各课程的学时数、学分数。课程设置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它反映大学的办学理念、特色和质量。在课程类别设置上,应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引进师资相结合,开设较大门类课程,并要求兼顾理论、赏析、技巧等多个层面:方法上应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个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授专家是大学的宝贵资源,他们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将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三、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

  (一)设立相应的艺术教育组织机构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艺术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无论那种形式的机构设置,只要是适合本校的实情,并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就是科学的。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个直属学校管理的相当于艺术教育教研室的中心或科室的教学机构,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术委员会、院系以及教师和其他部处、社团等协作,定期研讨艺术教育问题;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全任课教师,落实学生选课,收集教学反馈,开展教学研讨,选编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考评教师的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教师的制度化培训和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等。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虽然具体安排有直属的机构负责,但需由校长、书记亲自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组成由艺术教育直属的机构牵头,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学校各级部门一级班子参加的管理形式,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统筹各个方面,使工作合理化,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

  领导和领导的认识水平是公共艺术教育理想得已实现的关键,监督机制是改变落后最好的办法,因此,对管理制度及部门的监督是推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各项措施的进一步保证。此项评估十分重要。它包括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态度评估;领导和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支持程度评估;领导和部门的管理工作实施措施评估;对课程设置的数量、质量和监测力度评估;对师资队伍建设及结构配置评估;对艺术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及效果评估;对教学设施和条件配备力度评估等。教师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主体和质量保障。它包括教师是否具有开设某些课程的能力评估:教师对课程教授的策略评估;教师对课程的准备程度评估;教师对教材资料的来源评估;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所作出的努力评估等。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08).

  [2] 王婷婷.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分析[J].北方文学2012(8).

  公共艺术获奖论文篇2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摘要:公共艺术于都会空间之角色定位是多种复杂交错的结合,端看观众以何种情绪及角度解读,用心态去改变整个生态与环境,姑且不论其动机是为何种机制产生的公共艺术,其角色应是让人产生赞许、愉悦舒适并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任何放弃与观众沟通的公共艺术作品,就如同都会空间强迫视觉而无可奈何的毒瘤。

  关键词:城市环境;公共艺术;设计规划

  一、公共艺术对公民美学的意义

  庄子说:“道:艺。不可言,言而非也”,所以,艺术是无法定义的。艺术含有人为意义的审美活动,要追求最高美的心意,脱离有形推进到无形“美”的自身,所以观念美是为表达形式完美的典型。艺术品并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它只表示艺术家对情感形式的了解,这就是艺术的意义。而艺术的功能,使灵魂平静,心灵与永恒的律动中,透过辨证,而逐步接近永恒美的理念。接受美的陶冶,可以纯净化人类的灵魂,达到绝对美的境界,可使宇宙间的事物导向正确、和谐、幸福,激起人类高级理性的快乐,促进精神动力的开展。

  “美学”是研究艺术中美的科学,美与人的工作、生活相关,研究美学,要科学的总结人类的审美经验,揭示各种审美活动的规律也要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从而推动美的创造;促进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发展,史人类的活动更美、心灵更美、环境更美。“艺术源自于生活”是众所皆知的一句话,但事实上艺术跟生活还是有一段差距,而公共艺术也是公民美学的表的,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责任。“美学”同“艺术”与民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民众在生活上已经开始重视到环境清洁及休开娱乐的安排,然而生活可及之处“艺术”及“美学”无所不在,而生活美学则建立在逐步提升全民美感意识。

  二 、公共艺术与城市

  人类是城市生活的主体,而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的艺术,与城市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它的真正魅力在于良好的生活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于是,人们开始追求情感上的愉悦及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起文化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城市公共艺术处于艺术向生活渗透的边缘地带,与传统相比,由于艺术受众、媒材、艺术展示的空间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它需要新的评价标准:首先,就公共艺术必须为一般群体的理解特性看,它不适于艺术意义的深度承载和表现,而更重要的是要强调一目了然的直观性。其次,就公共艺术的鉴赏与环境的关系看,传统鉴赏建立在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孤立的前提下,艺术品被放在画室、画廊或者是美术馆的中心位置,它因为与周围的事物不同而强化了他自身的存在感,从而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但恰恰相反的是,公共艺术往往被视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强调它的分离性,而是强调它的融合性。由此,能否与周围环境共构一个和谐的景观,就成了对其艺术价值做出评价的重要尺度。

  三、公共艺术的设计要同城市公共空间相符合

  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公共艺术设计并不像单纯的在工作室或者展览馆里所创作的作品一样,这种艺术作品必须要融入公众的审美要求并满足于公共空间的综合性要求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由于现在社会人口的密集,城市空间被慢慢吞噬,那么矗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就更应该具有人性化,同时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不浪费城市公共空间的资源去建设那些其实没有多大意义的作品。我们要提倡在我们城市公共空间中矗立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开放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提出公共艺术设计的出现代表了艺术与社会关系新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是为人们的审美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所设计的,所以它要满足公众的意愿,如果连公众的意愿都没办法满足,那么这种公共艺术 作品只能说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浪费,不但没起到任何价值,反而却影响了公众对于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四、公共艺术与人、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1、环境对人的作用取决于人对生活环境的多种要求,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广泛的探讨,其中吴良�先生在《城市美的创造》一文中所谈及的美好城市的型态,包括清晰性、可达性、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卫生等和美好城市要素中的邻里感、乡土感、私密感和繁荣感等美感范畴向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反映了人与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因此环境对人的作用有以下五个要素:

  1.1亲切感:在环境处理上使人感到安全便利、体贴入微的自尊自爱,他体现在环境功能、氛围以至细部构造的若干层面。

  1.2认同感:人们对环境感受的共识性和归属感,它体现于环境的性质、方向和领域等亦向的明晰。

  1.3指认感:人们对环境感受的差异性和新鲜感,它体现环境的个性,予以人们探索和期待的意识。

  1.4文化性:环境实质通过造型、色彩、质地以及空间处理、环境的过渡等传达较高层次的文化价值和予以人们愉悦的美感。

  1.5适应性:以上各要素在环境不断变化过程中,或在长时间内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紧紧相扣的实质现象,譬如:艺术品与基地的关系、艺术品对公众的关系、艺术品既有的现象。这些正显示整个社会与“公共艺术”间的相互关联,就以下三点分析:

  ①、艺术品与基地的关系:公共艺术品与其所处的环境的关系分别有各种可能。有时艺术品的取向与特殊基地的特性无关。此一类型的作品基本上是因作品带有艺术作品的价值而存在,与基地无任何关联。作用上纯粹为了美化装饰基地。作品可因本体的特性而被纳入纯为美化基地为目的之任何个案。

  ②、艺术品对公众的关系:公共艺术的一个根本现象就是以艺术品为标的物。艺术品与公众的关系,诱发公共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关系。大致就其性质约略做为有审美的作品、赋有象徵意义的作品、扮演教导性的作品以及具有机能性的作品。

  ③、公共艺术的现象:谈论公共艺术,最重要的共识是无所谓的进步或退化,也无需刻意划分,把公共艺术品逼向是非题。公共艺术是一个不稳定、且持续发展中的观念,它的诸般样相识相应于时代与社会的互动。公共艺术虽不�限于立体造型物,但仍以户外、雕刻、大型造型物为多,甚至因空间开发的有限与压力,讲究多元的利用与机能的致用。公共艺术除非实用构筑外,追求致用程度的都市�俱也成为一个斟酌的范畴。

  当人们对建筑与空间的反省时所思考者还是以建筑的本位为主,但倾近则有相当大的转换,公共艺术的规划执行倾向偕同工作的方式。简单的说法:即是建筑师或规划师与艺术家在一开始时即共同工作。不像以往由建筑师先行规划后再邀同艺术工作者续行补白或添景美化,而是再一开始即融合双方意念来工作,并无主从配属的分别。 公共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多样性及设置性质有不同的背景,但依其标地物本体的机能来看大多属于无特定目的,而不管是何种项目的艺术品设置,大都以美化环境空间为前提。

  结束语:

  公共艺术在设计的时候不光要符合大众文化,同时要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在当今城市人口密集、人地关系紧张等各种城市化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出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 冯天瑜著.文化守望[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2] 夏海山著.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3] (美)理查德・马歇尔(RichardMarshall),沙永杰编著.美国城市设计案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348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