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艺术博士论文

秋梅分享

  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体系,艺术的含义是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艺术规则。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博士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博士论文篇1

  浅谈网络艺术区对当代艺术生活的影响

  一、艺术区与网络艺术区

  艺术区是由艺术家村落发展而来的,艺术家村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一些青年作家、画家和诗人为了摆脱城市文明,逃避现代社会,聚集在乡村,共同生活,实践艺术,并逐渐形成传统,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欧洲的艺术村落分布广泛,典型的艺术村落如法国的枫丹白露、亚威农等地。90年代,欧美的青年艺术家逐渐放弃群居,走向个体创作,艺术家村落在西方衰落,部分艺术村落转为季节性聚会。

  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受到来自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一些追求自由创作的职业艺术家开始在北京郊区的圆明园和宋庄等地聚集,形成“画家村”,即所谓的“东村”和“西村”。

  从2001年开始,一些艺术家将北京大山子地区原国有798电子工厂闲置的厂房改造为艺术展示和创作的空间。在此期间,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当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国际知名画廊、文化机构和批评家纷纷涌入798地区。该地区邻近著名艺术院校,形成了集艺术工作室、画廊、美术馆及演艺于一体的艺术区。

  继798艺术区之后,北京地区逐渐出现了酒厂艺术区、环铁艺术区、上苑艺术区、索家村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黑桥艺术区、一号地艺术区、奶子房艺术区,加上原有的宋庄艺术区,称为北京十大艺术区。艺术区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的存在无疑为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构建了一个开放而良性的艺术环境,艺术区能够帮助艺术家收获各种当下的文化信息,把握前卫艺术思潮,激发创作灵感;便于批评家把握艺术创作的最新动向与艺术家及时接触,发展新的当代艺术理论。艺术区内的美术馆、画廊基本上是一些专门性美术馆和画廊,艺术区使一些展示场所更靠近艺术家工作室,更便于展览和推出艺术新作、新人。

  北京周边地区的艺术区内聚集了中国当代艺术最活跃并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以及观念相对自由开放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还汇集了尤伦斯艺术中心、佩斯画廊等一些国际著名的艺术机构。他们在艺术样式和艺术取向上趋向前卫,作品以现代艺术的面貌呈现,逐步确立了艺术区在当今国内乃至国际的前卫文化地位。共同建构了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公众的当代艺术生活中日益扩大着自己的影响。艺术区具备原创、观摩、批评、策展、展览和艺术品交易等功能,这些功能基本包括了当代艺术生活的各个方面。

  20世纪中期人类发明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不仅将人类既有的文化艺术作了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并且引导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参与的互动平台,其宽泛性、包容性、公开性特点,使更多人的生活融入新的时代文明。网络介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当代艺术生活,进而诞生了新的艺术生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间与艺术生活关联的信息无所不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网站应运而生,其中包括Arts Economics网站,业务包括艺术研究咨询服务和出版;Artfacts网站,主要内容涉及艺术展览、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信息动向等;Artnet网站业务包含艺术家个人信息、艺术作品在线拍卖以及画廊动态、艺术品价格数据库等;Artprice网站内容包括艺术品评价、艺术品数据库等。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艺术网站异军突起,逐渐担当了媒体的主力,成为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国内艺术网站主要分为以下类别:综合艺术网站、美术馆和画廊网站、展览和艺术博览会门户网站、艺术品交易网站、艺术院校网站、艺术家官方网站、公共艺术论坛、艺术协会和机构网站、艺术家个人网站等。其中较有影响力的综合艺术网站有雅昌艺术网、艺术中国网、美术同盟、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等。

  如今的艺术网站在功能上涵盖了艺术区的几乎所有功能,而其巨大的辐射能力则远远超越了艺术区,因此被称为“网络艺术区”。如开创于2000年的雅昌艺术网,网站立足于艺术咨询平台,由艺术综合频道群、行业服务子网群、互动社区和英文网组成,“利用资讯、交流、交易、搜索平台有效地拓展学术、市场、教育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全艺术主流新媒体”。开设有《新闻频道》、《画廊·拍卖》、《画廊推手》、《展览推荐》、《尚品生活》、《艺术投资》、《艺客空间(博客、论坛)》、《评论·专栏》、《专题·视频》、《图书》、《交艺网》、《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等栏目,目前登记专业会员逾50万,浏览量达到日平均80万人次,在中国互联网协会评测的全球中文互联网排名中位居前400名之列。

  艺术中国网是由中国互联网中心领导、由国务院新闻办管理的对外传播网站,也是中国网旗下的专业网络艺术媒体,开设有《热点关注》、《新闻中心》、《艺术沙龙》、《名家档案》、《视频》、《展览推介》、《DIY》、《独家专访》、《艺术讲坛》、《好书连读》、《民俗》、《影像记录》、《论坛》等栏目。艺术中国网以“经典艺术、国际视野、大家格调、主流声音”为宗旨,秉承“新文化、大视野、全资讯”的媒体精神,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图文报道、论坛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把握当代艺术业界的脉搏与动向”,力求通过精心整合的及时新闻和翔实的背景资料,集各方学术视野,向世界及时全面地介绍中国当代艺术。

  二、方式

  所谓艺术生活主要是一种精神生活,从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史和当代艺术的思潮来说,当代艺术生活包括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品交易等多个方面,在后现代艺术理论看来,艺术创作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和审美影响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艺术品交易、收藏的角度来看,艺术生活也包含有一部分经济生活的成分。

  网络艺术区首先带来的是艺术交流与传播的便利。与传统艺术区相比,数字技术的天然优势可以使数字图片与数字本身制作艺术作品(比如3D动漫和数字影像),艺术家通过网络发表作品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参与论坛,个人网站、主页和博客等。通过网络上传,网络艺术展览打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局限,甚至成为艺术家作品的形成方式。

  艺术家博客和艺术家主页不仅能使公众及时了解到自己所关注的艺术家的创作状况,还能够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由于艺术家是将个体经验通过网络渠道直接与公众交流的,必然有利于在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产生有益的共鸣。而艺术家将自身感受与公众及时共享,最终也会成为公众共有经验和情感的一部分,进而扩大社会群体之间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了解。

  近年来每逢大型展览,如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广州国际艺术三年展等,门户网站就会成为主要的宣传手段。展览方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公告、公布进度、公示结果,不仅扩大了展览自身的影响,也使展览的评选更加公平透明。

  艺术论坛是网络建立的自由讨论空间,它带来的是文化权利的公平分配。艺术家与公众可以利用论坛这个工具,发表作品、交流思想、获得咨询,拉近艺术家与公众、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论坛所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研讨、创作观念和艺术教育等。论坛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发表作品的机会,这反映了互联网接纳所有普通公众的理念,其形式也反映出超越社会偏见和阶层界限的文化理想。网络时代,有才华的艺术家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先辈一样轻易被埋没。论坛的出现为一些重要展事的评选设立了一个场外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网上艺术品交易已经开始出现发展势头。除了一些专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的网站,各主要艺术综合网站也都开设了艺术品的交易网页,如雅昌艺术网的交艺网等。网上艺术品交易在欧美等国已经相当常态,但是国内网上艺术品交易的规模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当代艺术作品的市场几乎是空白。如果网络艺术区一如既往地抱持高度的文化责任,那么当代艺术在未来成为艺术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类别是可以期待的。

  艺术教育是公共艺术生活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一般说来,“民间诞生艺术,学院产生学术”。而来自民间最前卫的艺术观念被相对保守的传统学院接受,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网络的即时咨询能力,使学院及社会有更多机会目睹前沿艺术的发生,学院与艺术创作前沿沟通的频率加快,在民间艺术中加入更多学院精神。其积极的一面是将优秀的艺术推介给学院,促进学院艺术教育作出新的变革。同时,由于信息的传递过于迅速,使学院可能因此接触到一些负面艺术信息和观念,影响艺术教育的健康运作。

  三、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是在当今文化的边缘地带产生的,网络艺术区的产生逐渐将当代艺术呈现于艺术生活的主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外向型背景。在它的诞生初期,模仿与复制成为最简易的途径。由于民间基础相对贫弱,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性和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其后果是当代艺术逐渐失去前卫意识,在精神层面出现泡沫化。网络艺术区的出现将当代艺术面貌更加宽泛地呈现于现实社会的话语氛围之间,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引起公众对艺术的讨论,摆脱权威势力与世俗偏见,使艺术品的评价能够超越意识形态与市场的困扰,更加平面化与社会化,促使当代艺术更加严肃与深刻地思考自己的发展之路。当代艺术具有批判性和多元性,网络艺术区在面对当代公众艺术生活时也自然担负起愉悦、启迪或警示大众的公共职责。网络独辟蹊径的文化观念也有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培育和造福艺术家及民众的文化生活。网络艺术区的主办者主要来自民间,它的形成对于艺术评价机制的完善、艺术生态的平衡会产生催化、调和的作用,便于鼓励艺术家以个体身份对艺术事件进行多元化探索,便于确立艺术家的独立性。

  网络艺术区的出现,是技术革命带动文化进步的典范。它通过技术性完成公众性,实现了对当下文化丰富性、公众性的一种召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艺术区在未来的发展还将进一步促进艺术走进大众文化艺术生活,网络艺术区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流通手段,它作为播种机,将使当代艺术观念根植于民众之中。

  艺术博士论文篇2

  论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一、 中国元素的含义与种类

  1.中国元素的含义

  客观来讲,所谓的中国元素,指的是由我们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同时在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我们所特有的人文传统以及风俗风貌,以及颇具我国特色的艺术成果,都可以称之为中国元素。从广义上讲,所有被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一定都带有中国元素,但是还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元素两者之间是绝对不可以划等号的,因为即使两者之间存有交集,也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中国元素的种类

  中国元素从形式上来进行分类的话主要包括有形的物质元素以及无形的精神元素两类,较为典型的代表主要有中国观念、民俗事象、中国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科学技术、中国建筑、中国伦理等等。从时间方面来进行分类的话,中国元素则主要包含有民族传统元素以及民族现代元素两类,所谓的民族传统元素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依托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演变来实现发展的,重点强调的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以及所获得的成果,内容也都是从传统文化当中所提取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相关信息①。从包含的内容上讲,传统的民族元素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覆盖面极广,主要包括有中国书法、篆刻、绘画、剪纸、苏州刺绣、西安皮影、景德镇瓷器……而在电影艺术当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元素则主要包括有著名建筑、中国体育类、著名景观类、纹样服饰类、传统戏曲、乐器、中国著作类、历史人物类等等。而在这些和电影沾边的中国元素当中,被经常使用的则包括有中国武术、中国书法、太极拳、京戏脸谱以及皮影等等。

  二、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元素能够在电影艺术创作当中得到合理并科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和导演的极力推崇有很大关系,其中针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的影片主要包括有如《白毛女》《无极》《渔光曲》《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秋菊打官司》《甲方乙方》《黄土地》《花样年华》《三峡好人》等等,这些影片在拍摄和制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场景取材、音乐背景以及相应的主题意象上充分地感觉到中国元素的存在,给观者留下了深刻而又直接的印象。而在针对中国元素的具体应用方面则主要包含有针对中国元素在题材、形神以及意象方面的科学应用。

  1.在题材方面的运用

  我国电影的成长环境因为颇具有中国特色而独具匠心,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文化所提供的中国元素可供导演们肆意采撷,而且从中国电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在针对中国元素在电影题材方面的应用可谓是广泛而深入,大多数表现为针对传说、神话以及众多民间风俗和寓言故事的有效吸纳和引用。这些元素的应用使得电影从题材的选择方面就带给观者十分亲近的体验,再加上科幻性、超人性以及适度的夸张性更使得广大的观众在内心深处的情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最终实现了完美的感官体验。

  另外一个方面,从电影当中所借鉴的寓言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来说,它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层面的智慧和幽默的情节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较为突出的,不仅精神层面的启迪作用巨大,而且寓教于乐。较为典型的是影片《南郭先生》从题材方面借鉴了古代南郭先生的故事,在这一基础之上表达了针对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不学无术的错误观点的批判,也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另外获得奥斯卡最佳提名的《功夫熊猫》在电影题材的选择方面也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首先电影的主人公就是一只代表着我国国宝形象的熊猫,其周边的生活环境、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众多的语言和行为习惯都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这种元素的应用从制作方面来讲,不仅使得可供选择的范围固定,操作起来方便容易,可就地取材,从观者的视觉享受方面,也因为选材的接近性而感觉更加地亲切和易懂。

  2.在“形与神”方面的运用

  我国电影艺术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渐地确立了以神为主题、以形为主干的中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影中针对人物的处理方面也多处使用颇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画中轻形重神的神形观来表现,同时在影片中也较长采用简练的线条来针对人物的神态加以体现②。比如在《山水情》当中,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的中国画实中带虚、虚中有实这一特点进行突出强调之后,不仅科学地展现了中国国画“神会”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也提升了电影主题的高度。在电影艺术中合理地运用中国元素固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是也要注意在针对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应当不仅仅是单纯的“形”的运用,而是应当从背后所代表着的“神”的意向层面加以考虑,力争应用得恰到好处,和谐而不做作。

  3.在 “意”与“象”中的运用

  从概念上讲,所谓的“象”指的是方法和工具,而“意”指的则是主题和目的。意境作为我国电影艺术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比较注重情景融合、韵外之意、以及天人一体等各个方面所必须要表达的内容。在这一方面运用得较为成功的例子是电影《英雄》,导演在影片的表现中通过对于中国元素淋漓尽致的使用,使得影片的整体场面效果表现得恢弘大气,使得观者在感受到大气的场面的同时也对电影中提到的盖世武功以及壮美山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影片中针对“象”的描述掺杂了一些关于“悟”的成分,一方面突出表现了琴声中参悟箭法、枪法、心法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表现出主人公残剑从多年的苦练当“悟”到了“剑”的真谛,同时更在此基础之上道出了天下的“意”。除此之外电影更是通过对于战争场景以及人物形态语言的描述和刻画,折射出了“天下”之道,实现了影片在“意”与“象”之间的完美融合,画面表现得虚实相应、动静相互转化,不仅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丰富的视觉影像,同时更是达到了影片最终所想要表达的象与意之间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结语

  中国元素因为涵盖范围广泛且独具特色,所以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的瑰宝,但是如何将这些瑰宝合理地应用到电影艺术的创作当中是目前的电影行业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影艺术,不仅要注重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造型语言方面的表现,同时还要努力整合好中国元素本身的优势和特色,逐步地采用适合电影艺术应用的技术规律,在解放思想以及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深层次地挖掘出电影艺术表现中适合中国元素嵌入的契合点,最终使得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的发展浪潮中保持独立和创新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

  注释:

  ①徐大珂. 普通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的初探[J]. 电影

  文学, 2011,(04) .

  ②田野. 电影音乐与电影鉴赏的共时性效应[J]. 电影文学,

  2011,(04) .

  参考文献:

  [1]毕耕,田志勇.战争与人性的大碰撞——《拯救大兵瑞恩》与《细红线》艺术特色之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

  [2]周辉国,杨旺生.普通高校设立艺术专业利弊权衡——以江苏为例[J].北方音乐, 2010,(11) .

  [3]张文刚.文艺鉴赏方法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之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

  [4]付庆军,陈青.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影视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3,(07) .

  [5]林槟苹.佛与魔的艺术——解读泰国恐怖电影[J].东南传播, 2008,(08) .

    296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