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2)

秋梅分享

  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篇2

  试谈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摘要:民间文化是以各地民间特有风土、民情和独有的"乡土气息"所形成,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其视野较为狭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因此我们应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形式。民间美术便是其中的一个艺术形式。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来阐述民间美术对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间美术;群众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间文化热逐渐的兴盛起来,其涵盖的范围在现代科技技术的辅助下变得越来越广阔,例如民间歌舞、曲艺、戏曲、皮影、剪纸、绘画、故事、谣谚、武术、美术等。各种各样的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充分的反映了各地习惯风俗的礼仪、节日文艺活动、民族体育活动、器具、建筑、民居、服饰、饮食等,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同时我也认为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健康的思想,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要想让人民群众幸福,就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下面谈谈民间美术的起源和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1.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是在原始社会的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保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其中民间剪纸和刺绣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民间美术是和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相对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促使了民间美术分类的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一直在稳步的发展,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2.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2.1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对于普通的人而言,美术活动似乎是一种很高雅的活动,而实际上民间美术则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一种集高雅和通俗于一体的大众文化。同时,民间美术又是一种集功用和审美为一体的艺术创造,是所在区域的文化发展的产物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它的出现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独特的价值。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更加突出了真、善、美的统一,从大门的门画、对联悬挂的灯笼到农作的工具、斗笠、风筝、小风车,从儿童的剪刻、泥木玩具到人们祈求神灵的泥塑等等,都沉淀着很深的韵味。每当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民间美术的展会,都会让观赏的人们驻足而立,这极大的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内涵。

  2.2开阔了群众视野。审美是美术活动中比不可少的内容,而审美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深化与净化人们的思想与心灵,这些都要求人们有着开阔的视野。民间美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言传身教"是民间美术传承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举办展览与民间艺人亲临现场表演的方式,必然会有大量的人来围观。人们怀着好奇,对这些不可多见的艺术赞不绝口,在无形中开阔了群众的视野,增加群众的认同感。

  3.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

  3.1搭建群众文化平台,发现更多的民间艺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潜在目的是吸收更多的人才,以便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虽然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是我们一直坚信民间依然大有人才。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平台,但是要想挖掘更多的民间艺人就必须要创新这个平台的表现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全民才艺大赛、民俗文化欢乐行,给潜在民间的高手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文艺爱好者大胆登上"舞台"。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让销声匿迹多年的、最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重出江湖。

  3.2不断完善机制,保证民间美术顺利发展。为了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民间艺人创作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机制是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基础。例如文化馆等主管部门可以建立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选拔和推广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文艺人才创作反映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通过竞争来激发活力,通过比赛来提高质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3管用结合,发挥艺人的才能。依托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完善民间艺术人才的艺术档案资料,这样不仅不干涉民间艺人的创作,而且还要给予民间艺人最大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要创作出民间美术的精品。例如曾经一度流行于北方一种民间糖人和剪纸,其题材内容形式多样,其中最长见的是美女、胖娃娃、十二生肖、大红喜字等,这些代表着喜庆、吉祥之意。从整体上来看构图丰满,色彩鲜艳,风格独特。要创作出如此的上乘作品就需要管用结合,充分发挥好艺人的才能。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可以说,只要有劳动人民活动的地方,民间美术就一定存在。民间艺术是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是所有艺术的综合,它反映了人类伟大的思想,是珍贵的人民大众艺术。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建立在所有艺术的艺术标准之上的艺术,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具有朴素的、自然地艺术风格。为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民间美术必须本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趋向高潮。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也有着更多的机遇,所以,做为群众文化的负责人应该勇往直前,充分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劳作之余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给他们提供更多娱乐的机会。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让人民群众居有所安,生活有所乐。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相关文章:

1.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2.谈谈民间美术 美术研究学术毕业论文

3.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4.民间美术色彩观论文开题报告

354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