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现状论文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篇一:《公司治理下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出发,针对我国公司在内部、外部治理上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如何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质量;对策及建议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的前提,而恰恰有效地公司治理又是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同样,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条件。
一、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不合理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股权过度集中是我国目前公司股权结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他们凭借其独特的“老大”地位,控制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报告政策,这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扰乱经济市场秩序。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董事会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往往二者责任分工不明确,有些甚至身兼两职,这就造成董事会职权被职业经理人所代替,产生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3、监事会形同虚设、职能虚化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事会的监督职权是有限的,它只有监督权却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更没有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
4、管理层凌驾于制度之上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管理层的决策也就成为公司的一种“制度”。此时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为自身利益服务,出现操纵会计信息的情况。
(二)我国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资本市场不规范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即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的外在力量达不到对经理人的约束。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上市的股票大多是不能流通的,那些能够流通的、由社会公众分散持有的股票只占到很小的比例,因此小股东很难拥有对公司的话语权,从而也就很难对经理人进行约束。
2、证券市场不完善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观念和管理能力落后,整体的行业水平比较低,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薄弱,整个市场运作很不规范,从而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
3、外部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外部审计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但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在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其次,处于被审计地位的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这也可能增加审计的难度。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合理分散股权、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最主要的原因,而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又是“一股独大”的持股模式所造成的。从根本上说,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要合理分散股权,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与前提,要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或大股东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就必须确保和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完善监事会制度,明确监事会的监督权。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约束机制失效。因此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完善监事会制度,使其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管理权限失控,给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带来较大的操作空间。
(二)强化公司外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发展和完善外部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完善外部市场,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完善资本市场,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有效的运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确立经理人才公平竞争机制,形成激励和制约的有效制衡,促使经理人维护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
2、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证券市场,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证券市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场所,证券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3、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力度,增强审计独立性。
(三)从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总而言之,公司的内外部治理作为一整套制度安排,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相互协调,仅仅依靠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实现高效的治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得到。在内,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对经营者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外,完善资本市场,使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够直接而及时地在公司股票价格上得到反应,从而对经营者产生一种无形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从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构建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做出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涛.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思考[J].财会通讯,2011(4)
[2]孟俊婷,池倩倩.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2009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2(1)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篇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摘要:
国家推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基础往往来源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质量也体现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因此,如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会计信息的定义,系统分析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途径;研究
如今,随着政策的优化以及各方面实力的增强,会计信息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否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安然事件是一个典型例子,无独有偶,我国的银广夏及科龙等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制约,同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企业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一、会计信息的内涵
1.会计信息的含义
现在尚没有官方的文献或资料对会计信息的含义进行明确说明,笔者通过翻阅资料、综合分析、集中总结得出,所谓会计信息主要是指会计部门根据会计准则,利用各项与会计相关的措施,对会计事项进行统一处理,得出各项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经济信息。
2.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会计信息还是国家推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运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二,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内部加强经营管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中国有句老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会计信息的作用也在于此。最后,会计信息还是国家出台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政策失误。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1.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信息是指相关会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将相关会计事项进行统一处理,从而汇总成为满足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项经济信息。其自身的技术性因素、人为性因素,以及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因素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灵活性。由此可见,如果在处理会计事务的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违背道德底线或者是专业技能薄弱,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公布的真实性。
2.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失误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意识失误,如对于一些统计数据的确认及处理等,若会计人员对于数据核实缺乏责任心,则很可能导致数据整理出现错误,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此种失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较为常见,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引起重视。
3.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业务
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业务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方面。在不同部门经办业务的过程中,少数工作人员采用虚开发票等方式编造虚假的业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从业人员谋一己私利
在会计事务进行过程中,会存在少数会计人员为一己私利,利用职务之便在会计资料中作假的行为,这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肆意篡改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不同于一般的部门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肆意篡改会计报表的行为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企业发展的危害较大。此种行为会导致相关会计报表不能如实的呈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通过分析及对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因素的剖析,可以发现,如果想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需要针对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
1.加大会计监督部门的检查力度
要想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一方面健全税务监管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处理进行严密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形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产生压力,进而促使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运营合法合规,以及财务报告、资产管理等相关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从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效益。对此,企业领导者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监管规章制度,如定期认真核实会计人员所做的会计报表,确保财务数据均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各个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及时举报违法行为等。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推进其自身发展。
3.加大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加大对会计信息审核的执行力度,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可以起到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部门是由企业设立的内部部门,为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经济行为进行定期的审核分析,及时发现会计审核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首先,在选拔会计人员的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其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为企业培养有道德、有素质的会计人员。其次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同时也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抵御利益诱惑的能力,比如普及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定时考察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等。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要重视会计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不断优化各项会计工作,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更健康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崔慕华,李海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绿色财会,2013(5):27-31.
[2]财政部会十准则委员会编.会汁信息质量特征[M].大连出版社,2006:75-200
[3]王玉萍.浅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体系的构建[M].财会研究,2012,(15):24-26.
[4]陈志斌.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7-24.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篇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摘 要】相关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特征,随着高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作为会计信息应更多强调相关性,还是可靠性。本文就此,对相关性、可靠性做了不同层面,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要求的思考,最终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相关性;可靠性;思考
引 言
作为特殊产品的一种会计信息,有其特有衡量指标和质量特征。在理论界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莫过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然而随着2008年金融风暴的席卷,中国也没有独善其身,很大部分受损企业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计量,然后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有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相关性可靠性作出一些思考。
一、文献回顾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AAA1966年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第一次提出相关性、可验证性、超然性、可定量性等四条用于评估会计信息的标准。而把会计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目标加以区分的FASB在1980年发布的第2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指出:效益大于成本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普遍约束行条件,可理解性是用户的质量特征,而相关性与可靠性是决策的首要质量特征。而IASC在《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是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
从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来看,并没有构建出一个会计信息质量层次出来,只是做出了相关的规范。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会计质量信息八个方面的质量特征,其中重要性放在首位。第二位是相关性。可靠性位于相关性前是中国会计的特色。
二、不同层面中的相关性、可靠性
大部分学者认为可靠性、相关性,理论上二者应该平衡,但是二者有很深的矛盾。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少学者提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相反,二者往往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可靠性,就会影响信息的相关性;而强调相关性,又会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俞校明,2009)
笔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将可靠性放在相关性前。首先,因为我们准则的制定大部分吸取了国内外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欺诈,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等一系列教训,把“不做假账”作为全体会计人员的信条,因此,中国将可靠性作为了首要要求。其次,对于可靠性、相关性,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应将二者作为对立面来研究,而应将二者作为不同层次的要求来研究。在不同层次,不同时期,二者有不同的差别,强调的侧重点也不同。
1.从准则制定层面,更为狭义的讲就是报表结构设计与报告格式与内容的制定上。为了达到信息是使用者所需的,提供的信息在一项决策中能导致一项差异。这就要求准则应当规定哪些项目,在报表和表外附注、其他报告中如何分类、列示、浓缩、扩充或者合理组合。其首先考虑就是要决策相关,就是要对决策者必须有预测价值或反馈价值或兼而有之。凡是不能导致决策差异的信息,不管在表内还是表外都应当排除。因此在这个层次上相关性放在了首位。而对于可靠性来讲,因为这个层次是报表框架的构建,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计量问题上,但是如果不能可靠计量的也不能放在财务报表中。笔者更深一步的认为,如果说相关性强调在信息的确认上,那些可靠性强调在信息的计量上。
2.从报表填制来讲,也就是所谓的做账层面讲。由于我们都是按照准则行事,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它规定了我们做账的方向,相关的项目已经有准则确定。我们只需遵守职业道德。这时,可靠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填的信息时不可靠的,虚假的,那么信息与决策者相关性再强,都会失去信息的意义,误导决策者,造成市场的紊乱,出现经济危机。
3.综上,笔者认为:相关性与可靠性是针对从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所提出的不同质量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二者固定在同一时点或同一时期或同一问题上讨论。如有的学者提出,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下,显然是历史真实,在物价变动条件下,我们保证了以历史成本计价从而反映了真实的可靠性,但对投资者而言,此时的会计信息显然已经失去了相关性的质量特征。这种观点我们不可完全否定,但是笔者认为,历史成本只是证明这项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并以当时双方或多方达成的交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但是历史成本并不代表一定真实可靠,如果当时的交换就是一种不公允的呢。即使当时的交易是理想状态下的,那么我们现在仍以其计量,即使物价指数上升下降数倍,历史成本提供的信息仍然是相关的,因为以该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价值是真实的,那么我们以其为基础,根据物价变动算当前价值,基数真实,不论其扩大或缩小多少倍,最终仍然是真实的。因此,学者们认为物价变动下,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失去意义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小 结
相关性、可靠性,不简简单单谁排在前面的问题。他与各国的国情,所处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以及所处的不同时期密切相关。
1.我们要抛开单一的信息揭示的途径,采取多元化。如有的学者认为历史成本相关性弱,那么我们在提高历史信息的同时提供一份评估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即不同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同时提供。随着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兴起,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空想。其实,历史的信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及时性的要求。我们应该保证及时的信息,让历史的信息保鲜。
2.笔者还认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相关性、可靠性是一种交替循环的过程。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历了重视可靠性时期到现在的重视相关性时期的交替现象。他们是否会应2008年金融海啸又转而强调可靠性。但是不管是否笔者的这种猜想,我们还需会计界的不断努力。但是不管环境怎么变化,我们始终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之路,这不应是口号,而要实实在在放在会计工作中,要在中国的具体会计环境中进行权衡与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1] 俞校明.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
[2] 葛家澎,杜兴强.联合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6.
[3] 财政部.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基本准则[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4] 葛家澎,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9.
3.行业会计论文